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原道.第23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77927
  • 作      者:
    陈明,朱汉民主编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陈明、朱汉民主编之《原道》辑刊,自1994年创刊以来,专注阐扬华夏治理大智慧20年,专注求解中国治理真问题20年。20年来,《原道》辑刊秉持儒家立场情怀,兼收社会科学新知,关切公共领域议题,参赞治理秩序生发,日益成为当代儒家思想创发之首要平台和华夏治理正道发明之核心力量。

相关阅读:

《原道.第22辑》

《原道·第24辑》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明,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原道》主编, “原道文丛”主编,“原道”网站站长。著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儒者之维》、《浮生论学》(与李泽厚合著)等。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原道》主编, “原道文丛”主编,“原道”网站站长。著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儒者之维》、《浮生论学》(与李泽厚合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原道》在坚持儒家立场和情怀的前提下,还呈现出两个新的特点。一个是作者学科视野的多样性,本辑作者既有广义的儒家学者,更有众多来自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作者。《原道》认为,当代中国是开放的中国,当代儒家也应当是开放的儒家,唯有因应现代学术发展,兼收各科新知,并蓄不同声音,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另一个就是作者的年轻化,本辑和今后一段时间,已经并且将继续拿出相当的版面支持年轻学者(在读博士、博士后、青年教师等)发表创见。这一决定也与前一问题相关。当代儒家要开放,更要更新。更新的希望就在青年。在在“青春国学”的口号被孩子们响亮提出的当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对儒家、儒学产生同情理解,进而生发兴趣的今天,儒家应当秉持包容的心态,乐见其成。
展开
精彩书摘
  儒教作为“国民宗教”的向度考察
  任文利 ?
  摘要:“国民宗教”,是指一个国家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于国人中长期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宗教信仰。儒家、儒教是否为宗教之所以在今天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原因即在于,作为宗教信仰的“神灵”系统,于儒家、儒教义理而言,不一定居于核心位置。“儒家”产生之前、之后,“儒教”存在的形态并不相同。国人近年来向自身文明的复归,意味着儒教作为“国民宗教”的可能性基础仍然存在。而此一基础,也是儒家复兴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儒家;儒教;国民宗教;儒家复兴;
  儒家宗教性问题,自以西方话语“religion”翻译为“宗教”始,就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晚近以来,任继愈先生提出儒家宗教说,李申先生继其后,此说引起儒学研究者的激烈批判。近年以来,大陆儒家再兴,与儒学研究者的争论不同,以蒋庆、陈明为代表的大陆新儒家颇注目于儒家的宗教性维度。蒋先生力主儒教“国家宗教”说,陈明先生则持儒教“公民宗教”论。有鉴于此,近日,姚中秋先生从大陆儒家内部,对此趋势提出批判。他说:“就历史事实而言,儒家从来不是宗教;就现实的发展方向而言,儒家也不应当成为宗教”,并道出自己的焦虑,“儒教说已构成儒家复兴之障碍”。 由此给出结论,儒教是“文教”,儒家与宗教之格局为“一个文教,多种宗教”, 历史上如此,儒家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如此。姚先生的说法很快遭到儒门内部的反驳,韩星先生近日撰文提出商榷。其焦点集中于“从礼乐文化中的祭祀传统”,来说明与“内在超越”相并行,儒家尚有以祭礼为代表的“外在超越”的宗教性维度。
  以上所述,乃近日儒教问题争论再起的一个概况。“儒教”问题是笔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数年前曾撰《回溯历史,重建儒教》 一文,并指出,儒教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绵延的传统宗教,并从国家宗教、民间宗教、士人宗教三种形态考察了儒教的传统形态。严格说来,当时焦点唯集中于“国家宗教”、“士人宗教”之上,而未及于“民间宗教”。本文所论“国民宗教”,乃是基于此的再思考。
  一、“国民宗教”界定
  笔者所论“国民宗教”,是指一个国家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于国人中长期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宗教信仰。它首先是一个基于经验现象的描述性概念。如美国的“国民宗教”是基督教(自最宽泛的意义言),伊朗的“国民宗教”是伊斯兰教。同时,“国民宗教”又不以国别、地域为限。如基督教既是美国的“国民宗教”,也是英国的“国民宗教”。伊斯兰教作为“国民宗教”同样不局限于伊朗,在伊斯兰世界普遍存在。儒教作为“国民宗教”同样不拘泥于中国,韩国、越南等儒家文化圈,儒教同样曾经作为“国民宗教”而存在。
  “国民宗教”不同于“国家宗教”,“国家宗教”具有较严格的政治、法律意义上的界定。具有“国民宗教”的国家,其“国民宗教”并不一定通过立法形式,或通过政治组织形式,被规定为、或体现为“国家宗教”。在英国,“国家宗教”是被明确界定的。在伊朗,伊斯兰教作为“国家宗教”不仅体现于立法中,而且体现在政治组织形式中。在美国,作为“国民宗教”的基督教则并不以前两者之形态,呈现为“国家宗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基督教作为“国民宗教”在美国政治生活中不发挥作用。最为显性的表现,莫过于美国总统就职仪式中手按《圣经》进行宣誓。这一点,在不以基督教为“国民宗教”的国家,根本不可能发生。至于深层次的作用,则具于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细致入微的观察。而贝拉的“公民宗教”说,镜鉴于宗教世界的神圣价值,表说公民社会。而他所论说的美国的“公民宗教”,也是奠基于基督教的价值基础之上的。
  ……
展开
目录
“儒教建构与儒耶关系”专题
任文利 儒教作为“国民宗教”的向度考察
汲 喆 世俗主义的中国之路:“教”的分化与重构
邹晓东 早期儒家的宗教哲学运动:基于经典文本的考察
张宏斌 原始儒教:从“道源于一”到“神道设教”
李富鹏 心灵秩序的重构:论近代条约与宪法中的信教自由
张薇薇 天主教的人之尊严观与现代性处境下中国天人思想之亟变
时 亮 从西方“自由主义”到中国“自由传统”:一个基督徒儒家的三十自述
思想与学术
朱汉民 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融合:湖湘文化精神特质的历史建构
程 思 徐春林 儒家生死观之研究
吴 欢 国制灵魂:先秦“天命-革命”观的法哲学意涵
郭敬东 古今之变:顾炎武王道思想特点的历史考量
陈 赤 论语:继受信托的中国文化土壤
韩德民 “义利之辨”与孟子的社会分工观念
陆 丹 亲亲、尊尊、贤贤与中国式管理的基本路径
朱雪芳 唐厚裕 月岩悟道:月岩自然景观与《太极图》关系试探
郑翔高 张九成与大慧宗杲的交游
读书与评论
朱汉民 中国哲学的建构:经典诠释与义理体认
黄应全 真儒何在?——再评蒋庆
盛 洪 杨万江 宋大琦 从经济学理解儒家——盛洪访谈
刘陈皓 小历史的多种可能——读《王氏之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