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佛教史.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063319
  • 作      者:
    季羡林,汤一介总主编
  • 出 版 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华佛教史: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卷》是《中华佛教史》丛书中第一卷,章节安排以时间为顺序,以汉魏两晋南北朝时代与佛教发展相关的重大历史时间为经纬,以佛教思想史、制度与民众信仰实践为主要内容,尽量彰显佛教史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因果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研究坐标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属断代佛教史,要做好这一断代的佛教史研究,通常需在通史中找好定位,确立坐标。近百年来,中外学者在此方面多有贡献,大体来讲,前人研究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有三种坐标:(1)以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演进为坐标,自汤用彤先生起,中国学人大都按此路径前进;(2)以隋唐佛教宗派(主要是三论、天台、华严、唯识、禅宗和净土宗)为坐标,以日本学者居多,中国学者、教内人士亦兼有之;(3)以印度、西域佛教史地为坐标,欧美等西方学者常有采取此种取向者。
  (一)以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演进为坐标
  魏晋清谈误国之说,唐以后颇为盛行,尤其是明清之际的士大夫感同身受,几成定论;然“自乾嘉学者以至章炳麟、刘师培,为了打破支配学术的宋学程朱经义,大都在汉魏古人中寻求重言,汉学与魏晋学重新在当时提倡起来。汉学重在‘由辞以通道,的训诂,魏晋学重在‘天人之际’的义理,前者是宋代‘心传’之学的死敌,后者是宋代‘理学’的祖宗,在反对宋学的人看来,汉魏之学,宋人皆未能或之先也。钱大昕、章炳麟都以为何晏、王弼对于《论语》、《易经》所发挥的义理之玄远,后人莫及。照这样讲来,所谓宋学就成了陈旧不堪的货色,不足以‘理学’宗派自豪了。即令说义理之学是新的,它的渊源也发生于魏人,而不能说始自宋人”①。
  言魏晋玄学为宋明理学之先导,与魏晋南北朝佛学为隋唐佛学之先导,在近代学术史上可谓异曲同工。迄今为止,魏晋南北朝佛教史,无疑以汤用彤先生的研究最为重要。简而言之,汤用彤先生的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研究是以中国哲学发展为坐标,即通过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的演进视角而看待中国佛学的贡献。在汤公看来:汉学是复杂而具体之学问,一事一理,不重抽象;玄学则是简单抽象之学问,以为找到一最高原则即可解释诸事。“汉末佛教约分二派:康僧会一派重祭祀、服食、吐纳、升天,掺杂一些禅法,讲小乘法数。支谦一派为大乘空宗之学,扫除一切相数。前一派总结旧汉学,后一派则下启新玄学。”汉魏之际,其时当新旧交替,佛教分为两个系:安世高之佛学为小乘,重禅学。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之格局
二、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料概说

第一章  佛教入华早期史实阐微
第一节  佛与帝王师
第二节  “永平求法”的再讨论

第二章  后汉三国时期的佛教
第一节  侨民佛教
第二节  早期汉地佛教中心与译经

第三章  东晋义学的勃兴
第一节  六家七宗:东晋般若学的兴盛
第二节  对格义佛教的重新认识
第三节  鸠摩罗什与长安僧团

第四章  不顺化以求宗的庐山慧远
第一节  庐山慧远创作《沙门不敬王者论》的具体背景
第二节  《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佛学思想分析

第五章  孤明先发的竺道生
第一节  竺道生的生平考证
第二节  道生的“善不受报”义
第三节  道生的“身前身后名”

第六章  谢灵运《辨宗论》发微
第一节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第二节  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

第七章  东晋南朝的僧人学风的转变
第一节  玄谈风气的影响
第二节  佛学风气的改变

第八章  晋宋之际般若学向涅槃学发展的多元化路径
第一节  毗昙学与《法华经》在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变中的作用
第二节  《肇论》中所体现的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变路径
第三节  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变的广泛信仰背景

第九章  北魏的佛教与政治
第一节  北魏太武帝灭佛
第二节  北魏佛教的恢复与发展

第十章  南朝佛教的发展与政治文化的冲突
第一节  佛教在刘宋时期的发展
第二节  涅檠与仙化:南朝释道二教论衡
第三节  与儒学的一次交锋:神不灭辩论的佛学意义

第十一章  六朝佛教尺牍
第一节  六朝佛教书信概述
第二节  公开信
第三节  小结:六朝佛教书信的功能

第十二章  普通佛教徒死后世界的信仰图景
第一节  南朝民众的佛教地狱信仰研究
第二节  地府与净土,中国人死后世界信仰的重新构建

第十三章  魏晋南北朝佛教讲经制度探析
第一节  唱导与斋讲
第二节  转读与都讲、麈尾
第三节  上讲与问难
第四节  讲经法会的程式化
第五节  总结:僧讲、尼讲、俗讲

第十四章  南北朝中后期的佛教发展
第一节  北朝均田制的破坏与末法信仰
第二节  北周武帝灭佛及当时的佛学论辩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的“禅”
第四节  南朝的民间神僧与国家帝师
第五节  南朝中后期的佛教新思潮
第六节  北朝后期的佛学发展

第十五章  结语: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术与道
第一节  中国古代学术的分野与大、小乘
第二节  对道的追求与对术的渴望:教相判释与学派体系的不断创建
参考文献
《中华佛教史》后记/汤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