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佛教史.云南上座部佛教史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058216
  • 作      者:
    季羡林,汤一介总主编
  • 出 版 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华佛教史:云南上座部佛教史卷》共十三章,详细地梳理了佛教的起源和传播,云南上座部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在云南的发展、传播,南传佛教的戒律、仪式、供养习俗,傣族南传佛教经典,南传佛教和傣族教育、文学,傣族佛教装饰、建筑、音乐,现代生活中的南传佛教等内容。作者竭力从本民族残缺不全的资料中寻找历史的线索,展现了南传佛教的活力和深度,促进宗教信仰与现代生活接轨。可以说,《中华佛教史:云南上座部佛教史卷》既具学术价值,又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章 近现代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云南的传播
  第一节 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各民族的社会与文化特征
  一、东南亚和我国南传佛教地区的特点
  公元11世纪至14世纪,东南亚各国包括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逐步形成统一的封建国家,南传上座部佛教在这些国家逐渐取得了主导的地位,同时也在我国边疆部分民族中广泛传播,从而形成了一个从东南亚到我国部分民族地区的南传佛教文化区。在这个区域内,我国的南传佛教传播区域与东南亚各国政治隶属不同,但在意识形态上却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从而在文学、哲学、教育、艺术、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基本特点的共同性。其次是南传佛教在这些地区所处的地位与大乘佛教地区有所不同,大乘佛教地区是儒家文化扮演主角,佛教文化只处于有时并列、有时从属的地位,而南传佛教在所在地区常常保持独尊地位,佛教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领域,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有着全方位的影响。第三是在南传佛教传播区域,佛教信徒同时保持着对原始宗教的信仰,两者和平共处,而以佛教占据主导地位。第四是这个区域从14世纪形成之后,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势力范围,既没有缩小,也没有扩大,其原因是由于周边的汉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早已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南传佛教文化很难再向这些地区渗透;另一方面也由于南传佛教文化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和保守性,汉文化在政治层面上虽对这些地区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但在宗教信仰层面上却很难扩大其势力。近代以来,西方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东南亚和我国云南边疆广泛传播,但在南传佛教地区却谈不上有任何影响力。可以说,南传佛教在地区意识形态上的共同性、在当地的独尊地位、对原始宗教的包容以及内部的凝聚力和保守性,是东南亚和我国南传佛教地区的共同特征。
  但就我国傣族及有关民族地区的南传佛教来说,虽与东南亚南传佛教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地理性传播关系,但自古以来,我国南传佛教流传地区都与汉文化有着较亲密的接触和交流,所以,该地区在整体文化层面上又显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从南传佛教文化角度来看,其在该地区虽具有独尊地位,但汉文化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力仍然不小,傣历中的干支和生肖记时法及数字记月法明显是汉文化影响的结果。2.从该地区多民族、多文化交汇的情况来看,南传佛教虽然在傣族及其周边的布朗、德昂、阿昌等民族中影响较大,但仍有一些迁入较晚、人口较多的民族,如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景颇族、哈尼族、拉祜族以及汉族等基本未受其影响,这些民族地区保存了较多的本民族传统文化因素以及许多来自汉文化影响的因素。3.从纵向的社会文化角度看,在信仰南传佛教的民族中,南传佛教的影响也较多地集中在具有文化控制作用的文字文化或思想意识层面,在民间文化层面的影响则主要是深层的、隐形的。同样,对于过去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布朗、德昂、阿昌等民族及边远地区的傣族来说,这种影响也呈逐渐弱化的趋势,在后一部分民族中,有相当一部分散居人口则从未信仰过佛教。
  二、云南南传佛教文化的内部构成与文化关系特征
  云南西南部的少数民族南传佛教文化,其信奉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傣、布朗、德昂和部分佤、阿昌等民族,其实际人口不到该地区总人口的一半,并且主要分布在乡村和山区。而汉族及生活习俗已经基本汉化的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居住在城镇地区,再加上拉祜、景颇、阿昌等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实际人口已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南传佛教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的影响也就不容忽视。仅以信仰南传佛教人口较为密集的德宏州为例,据1996年统计,该州总户数为21.9万户,总人口97.8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达50.60万,占总人口的51.73%,傣族人口为31.38万,占总人口的32.08%,德昂族为1.2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阿昌族2.53万人,占总人口的2.59%。若把绝大部分信仰佛教的傣、德昂、阿昌等少数民族人口相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第一节 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
第二节 巴利文佛典
第三节 南传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

第二章 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中国云南
第一节 佛教传入前后的傣族社会
第二节 傣族社会的原始宗教
第三节 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云南傣族地区
第四节 佛教与原始宗教的斗争和融合

第三章 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云南的发展
第一节 宋元明时期南传佛教在西双版纳的传播与发展
第二节 宋元明时期南传佛教在德宏的传播和发展
第三节 元明时期南传佛教在耿马、沧源等地的传播和发展
第四节 清代南传佛教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第四章 近现代南传上座部佛教在云南的传播
第一节 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各民族的社会与文化特征
第二节 近现代南传佛教的分布与变异
第三节 云南南传佛教的教派分布与流传情况

第五章 戒律、仪式、体制和供养习俗
第一节 南传佛教的教规和戒律
第二节 南传佛教佛事法会仪式及其分类
第三节 寺院组织系统及升职仪式
第四节 南传佛教僧侣的日常生活
第五节 供养习俗和供养仪式

第六章 节庆法会仪式和民俗
第一节 安居节佛事法会
第二节 当代泼水节佛事法会

第七章 傣文的南传佛教经典
第一节 傣族的文字及其源流
第二节 傣文佛典的规模与特点
第三节 傣文佛教经典的语言

第八章 南传佛教与傣族的天文历法
第一节 傣族天文历法的两个来源
第二节 傣历纪月、纪日和纪时的方法
第三节 傣历纪元纪时法的运用
第四节 傣历年长度计算的古印度渊源
第五节 纪元纪时法之起用年代问题
第六节 从傣泰月份名称看文化影响
第七节 德宏干崖地区的傣历

第九章 南传佛教与傣族教育
第一节 佛寺即学校
第二节 傣族社会文化的圣殿和知识分子的摇篮
第三节 佛寺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调适

第十章 南传佛教与傣族文学
第一节 傣族文学的类型
第二节 南传佛教对傣族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五大诗王”和《召树屯》

第十一章 傣族佛教建筑及装饰艺术
第一节 佛教建筑类型及其艺术风格
第二节 傣族佛教建筑的装饰艺术

第十二章 南传佛教与傣族音乐
第一节 中国与东南亚的音乐文化交流
第二节 傣族及附近民族南传佛教音乐的特征

第十三章 现代生活中的南传佛教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南传佛教
第二节 云南南传佛教对内对外的交流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南传佛教文化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华佛教史》后记/汤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