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追求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尤其以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为代表。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美好社会的描述。《礼记·礼运》篇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是儒家对先秦各派空想社会学说最经典的概括。汉代《春秋公羊传》“三世”说中的“所传闻世”即“太平世”,也与“大同”思想相通。应该说“大同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人人劳动的平等、友爱、和谐的社会,它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目标——共产主义社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希望建立一个美好、公平、平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说:“未来社会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控制了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所以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真正主人。”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出现追求实现“大同”社会的尝试和斗争,其中以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康有为的《大同书》最具代表性。洪秀全等人提出的“太平天国”名称本身就能体现出其革命的目标,是为了创造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国。而《天朝田亩制度》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为完备的空想社会主义目标,反映了农民利益和经济要求的平均主义的土地纲领,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口号,在占有、分配、消费等生产关系各领域实行严格的平均主义,并在太平军占领区域内加以广泛实践和推行。“那种天下为公、人人劳动,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美好社会成为各阶级向往的目标,中国古老的乌托邦空想与近代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潮游荡在古老的东方上空,预示着中国思想界将出现一个开天辟地的空前变革”。②康有为的《大同书》是近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描写对未来平等、大同社会的追求,主张男女平等,致力于在现代化生产的基础上建立人人平等、美好自由的新社会,这表明先进的中国人已初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人类理想的美好社会。事实上,我们在理解共产主义社会时,就常把它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理想紧密结合起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