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超越卢梭:个人与社会
卢梭对契约形成的解释并不能使涂尔干满意,涂尔干认为卢梭没有阐释清楚契约行为背后的社会条件;卢梭笔下的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的“神圣一刻”,具有十分神秘的性质,甚至是一种人为的虚构。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将社会与个人人为地割裂开来,社会的确立成为一个神秘的过程。在涂尔干看来,契约的形成并非没有前提条件,而这个前提条件就是社会,或者说社会的集体意识。没有这些集体意识,契约无法形成。柏克也同样认为,契约并非随意签订和解除的,在每一个契约背后,都存在着一个永恒社会的伟大的原始契约,而在这种原始契约的背景下,其他的契约,不过是一个个具体的条款。这种原始契约,规定了一切物质的和一切精神的自然各守其位,使得各个世界之间能够勾连起来。如果没有对这种原始契约的认识,我们就无法深刻地理解契约,理解社会团结何以可能。“约定,对自然情感的信心,以及习得的反映类型,对休谟来说是比契约和同意更基本的东西。法律、建制和政府对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是有用的。它们的合法性的基础是我们的情感性忠诚,而这种忠诚又表明我们通过习得的约定而发现它们是有用的。”(希尔贝克,2004:305)
在涂尔干看来,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达成契约的同时形成理性人格,这是同一个过程,这样的个体无疑就是具有人格的个体形式了。但涂尔干却认为,并不存在卢梭那个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的“神圣一刻”,具有理性人格的个体只不过是历史逐渐发展的产物,在低级社会中,根本不存在具有个人人格的个体,个体并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个体之间都基于相似性而团结在一起。个人意识和集体意识之间并没有绝对分离开来,集体意识和个人意识几乎就是混而不分的。这样的个体所形成的社会团结,涂尔干称之为机械团结。“事实上,低级社会并没有给个人的人格留下任何余地,当然也谈不上人为地限制和压制它们,原因很简单,那时候根本不存在这些人格。”(涂尔干,2000:154)社会分工导致了个人从集体意识中脱离开来,形成各具差异的人格特征,人格才真正确立起来。而如果按照卢梭的意见,认为契约就是经由非强制性而达成的事实,涂尔干认为,那就没有哪个社会不是契约社会了。而对人格的卢梭式假定,说到底无非就是用现代的观念来解释古代的事实。具有个人人格的个体,是直到社会分工比较发达之后才出现的。换句话说,个人主义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变化而生发出来的社会意识。而不存在个人主义或者个人人格的社会,也不能简单地被认定为是非道德的或者是缺乏社会秩序的。卢梭则认为,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道德出现了。道德是只有在社会状态才存在的事实。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