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民的力量:网络社会政治动员论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1707992
  • 作      者:
    张雷,刘力锐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网民的力量:网络社会政治动员论析》通过对网络动员的关注和聚焦,对当前的各种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暴力事件、网络集体行动等各式各样的网络热点事件或网络公共事件做出统一的学理解释和更深刻的理解。网络动员是靠“多数人的小努力”而不是“少数人的大努力”,来发挥作用的。网络动员凝聚的是广大网民的力量,这也正是《网民的力量:网络社会政治动员论析》定名为《网民的力量——网络社会政治动员论析》的用意所在。
展开
精彩书摘
  《网民的力量:网络社会政治动员论析》:
  传统的政治舞台一直是社会精英占据的领域,那些曾经边缘化的、非主流的、资源匮乏者的个体或群体的声音、态度和诉求在传统媒体议程选择的限制下很难进人人们的视野,获得公共的关注。然而互联网动员让最弱小的声音也有被听到的可能。网络政治动员能让现实生活中分散的成员寻找到志同道合者。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共同特征的人员,要想寻找到彼此,一方面成本和代价太大,另一方面寻找到彼此的可能性很小。在工业社会以前的小众传播时代,唯一大众传播的方式就是聚集一批群众。群众于是变成第一种大众媒体,而群众数目的多寡本身就是个信息。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录制、搜索和传递信息,尤其是关于他们自身的信息。社会生活的高度可见性和搜索性意味着,想法相同的人们现在拥有了找到对方、聚集起来并互相合作的能力,而不受社会赞成与否的态度制约,然后通过虚拟串联对外发出集体的声音。中国当前同性恋运动、乙肝维权运动的参与者都是在现实生活中被人歧视和边缘化的对象,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获得认同和支持,他们的生存空间也因此被压缩,但是互联网能够提供给他们足够的生存空间,他们也通过互联网发出自己的主张。
  在力量非对称性的社会纠纷和冲突中,处于弱势的一方更是试图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吸引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的关注。西方政治传播学者察觉到在常态政治场景中“如果特殊利益集团对于传统的政治渠道和行为模式丧失信心时,则有可能诉诸较为极端的方式来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而在被政府当局视为“非法”或“越界”的抗争政治中,如果常规的方式不能获得关注,那些非主流、边缘化、非正式的组织和个人更可能置各种规则和约束于不顾,而采用更具有首创性、更具有冲击力、更震撼人心的方式获得注意力。他们这些偏离常规的“表演”很难在传统的媒体最先现身。互联网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网民的集体点击率很可能将他们轻松地推到舆论的焦点上。
  外部力量的介入,为打破原来纯粹双方角力的不对称性带来希望。2011年4月12日,亳州市利辛县一位名为“周文彬2010”的新浪微博用户发布博文称,自己将于4月13日赶往毫州市纪委自首。在博文播发后,“周文彬2010”的微博粉丝迅猛增加,更有不少媒体加入。13日,周文彬从家门出发后,一路发微博记录自首全过程,在进入亳州市纪委大门之前,周文彬发出了最后一条微博。在整个过程中有数千人围观他的微博。事后查实周文彬系实名发布博文,其确是安徽省利辛县国土局工作人员。针对为何微博直播,周文彬事后告诉记者说微博传播速度快,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京华周刊》文章称周文彬的自首是一场“自杀式袭击”,他成名的舞台是新浪微博,成名的方式是“微博自首”。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政治动员的内涵及社会功能
三、研究网络社会政治动员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网络社会的本质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关于网络社会的哲学思考
二、网络社会的发展历程
三、网络社会的发展趋势
四、网络社会的不平等性
五、网络技术帝国主义

第三章 网络社会政治动员的内涵
一、网络社会政治动员概念的界定
二、网络社会政治动员的发展历程
三、网络社会政治动员的特征
四、网络社会政治动员形式的基本划分
五、网络社会政治动员的政治价值

第四章 网络社会动员信息的传播形式
一、网络传播支撑政治动员运转起来
二、网络政治动员传播的一般形式
三、网络社会政治动员的传播特点
四、网络社会政治动员的传播要素
五、网络社会政治动员信息的传播过程分析

第五章 网络社会政治动员的过程分析
一、网络社会政治动员过程的多视角透视
二、网络社会政治动员的运行过程分析
三、网络社会政治动员的动力分析

第六章 网络社会政治动员对现实政治的影响
一、网络社会政治动员深刻影响了现实社会政治生活的运行过程
二、网络社会政治动员的主体多元化打破了政府权力垄断
三、积极的网络社会政治动员有助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
四、网络社会政治动员的随机突发性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五、网络社会政治动员容易导致网络多数人暴政

第七章 网络社会政治动员中的政府境遇
一、政治动员的双重嬗变
二、政府在网络社会政治动员的多重角色
三、政府在网络社会政治动员中的SwOT分析

第八章 破坏性网络社会政治动员的治理
一、破坏性网络社会政治动员治理的原则
二、坚决果断地破除网络政治谣言
三、采取有力措施系统地控制破坏性网络社会政治动员

第九章 主动引领积极性网络社会政治动员
一、有效掌握网络政治动员主动权
二、构筑有效的网络社会政治动员组织体系
三、努力提高政府官员的网络管理能力
四、构建适应网络时代需要的民意凝聚和汲取机制

第十章 结论
一、国家依然掌控网络社会管理的主动权
二、坚持网络法治与时俱进是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首要选择
三、政府务实回应网民合理诉求是引领积极性网络社会政治动员
的发展方向
四、推进公民参与制度化是减少破坏性网络社会政治动员的重要
策略
五、实现政治和谐是解决破坏性网络社会政治动员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