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认知公正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140805
  • 作      者:
    何丹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本研究以“认知公正”为题,考察了知识的社会辩护问题。这是一个跨越认识论和伦理学的研究,将处理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求知活动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道德政治实践统合起来考虑,并试图证明,二者应该是合一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知识的社会辩护中,知识的合法性来源于公正的知识生产社会过程。
展开
作者简介
   何丹,1980年生,湖北天门人,哲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认识论等。先后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级项目1项,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何丹编著的《认知公正导论》从对“认知公正”的概念辨析入手,从知识辩护的视角规定认知公正问题,对认知公正问题的历史思想沿革做了系统的梳理。作者从认识论与伦理学的分与合,科学与民主的分与合,理论科学与实践科学的交叉等方面多视角地探讨了认知公正的社会文化背景,然后从专家知识、本土知识与文化权威,集体意识与商谈民主、公众参与科学等方面探讨了当代社会的认知公正问题,最后从知识的社会辩护,分配的公正、矫正的公正,交换的公正,话语的公正等方面探讨了认知公正的理论建构。 
    该书指出了“认知公正”得以确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并试图提出一个“认知公正”理论研究框架。作者从知识辩护理论的当代发展和遇到的问题出发,指出知识辩护必须突破私人辩护而走向社会辩护。通过回溯从科学与民主实践,以及知识论与实践学结合与分离的历史,指出在当代理论和实践背景下,“认知公正”的视角是进一步推进认识论和相关实践科学的很好的选择。作者立足于知识的社会向度,考察了知识的社会辩护问题,试图在社会认识论框架下重建认识论的规范性。
展开
目录
1 引言
  1.1 “认知公正”意义以及用法
    1.1.1 一般用法
    1.1.2 社会认识论研究者的用法
    1.1.3 本书拟采用的“认知公正”概念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现状
    1.3.1 商谈民主
    1.3.2 社会认识论的几个研究线路
    1.3.3 合理性和合法化问题的研究
  1.4 主要创新点
2 知识辩护与认知公正
  2.1 引言
  2.2 什么是知识
    2.2.1 三因素定义
    2.2.2 盖蒂尔的反驳
    2.2.3 对盖蒂尔反驳的回应,以及外在辩护
    2.2.4 可靠论:外在辩护理论的开始
  2.3 知识的辩护
    2.3.1 知识辩护问题的缘起:怀疑与辩护
    2.3.2 主要的知识辩护理论——从内在辩护到外在辩护
    2.3.3 内在论的内在弊端
  2.4 知识的社会辩护:“认知公正”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基础
    2.4.1 可靠论的困难以及辩护的社会性
    2.4.2 绝对辩护之不可能
    2.4.3 知识的社会建构,以及知识辩护的社会结构
    2.4.4 认识的社会规范
    2.4.5 政治认识论
3 “认知公正”概念的历史考察
  3.1 引言
  3.2 从智者到柏拉图
    3.2.1 柏拉图:知识的秩序就是统治的秩序
    3.2.2 科学与民主的相容:启蒙的后果
  3.3 现代认识论与伦理学的分合
    3.3.1 斯宾诺莎
    3.3.2 康德的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
    3.3.3 黑格尔的思辨叙事:统一认知和实践
    3.3.4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认识论
  3.4 科学与民主的再次分离:大科学
    3.4.1 作为民主的典范的科学之有名无实,作为民主的敌人的科学主义
    3.4.2 后现代思想家对理性和民主的批判
  3.5 民主与科学的复合:科学(专家知识)的民主化与民主认知化
    3.5.1 科学与民主的复合的理论基础:当代认识论与实践哲学的互动靠拢
    3.5.2 民主的认知化:商谈民主和强势民主
  3.6 理论科学和实践科学的交叉:“认知公正”
    3.6.1 理论关联
    3.6.2 现实背景
    3.6.3 结论:“认知公正”
4 当代社会中的几个认知公正问题
  4.1 引言:当前知识状况的几个特点
    4.1.1 证词、解释与认知依赖性
    4.1.2 认知的参与性
  4.2 专家知识
    4.2.1 认知依赖性与证词
    4.2.2 专家知识与职业伦理
    4.2.3 认知家长制
  4.3 本土知识与文化权威
  4.4 集体意识与商谈民主
    4.4.1 集体意向性的本体论
    4.4.2 包含相互意向的集体目标
    4.4.3 相互信念与相互责任
    4.4.4 其他规范要求
  4.5 由公众参与的科学
    4.5.1 公众参与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
    4.5.2 科学的规范性结构的新含义
    4.5.3 公民参与科学的条件
5 认知公正的理论建构
  5.1 引言
    5.1.1 什么是认知公正
    5.1.2 认知公正的价值原则以及根据
  5.2 知识主张的社会辩护
    5.2.1 证词辩护——认知权威结构
    5.2.2 程序辩护——知识政治和政治认识论
  5.3 分配的公正
    5.3.1 知识的社会分布
    5.3.2 个人认知权利
    5.3.3 认知劳动的分工
  5.4 矫正的公正、交换的公正
    5.4.1 社会分工与知识交换
    5.4.2 证词兑换可信度
    5.4.3 知识生产中的代表制
  5.5 话语的公正
    5.5.1 话语权
    5.5.2 言论自由与媒体公正
    5.5.3 默会的知识与解释的公正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