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禅与茶的结合
禅与茶在“道”上的结合,我认为应始于禅宗大德赵州从谂“吃茶去”的一桩公案。①《古尊宿语录》记到:“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云:不曾到。师云:吃茶去!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师云:吃茶去!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师云:院主!院主应诺。师云:吃茶去!”虽然赵州的回答仅仅三字,但已将禅的精神体现在“吃茶去”中。此中禅宗机锋所蕴含的大机大用是陆羽、皎然等辈谈茶论道时不曾出现的。我认为在这种吃茶平常事背后贯彻的禅之精神才是禅茶一味的道之所在。那么禅茶一味的“道”又是如何在“吃茶去”中体现的呢?这可以从赵州禅的整体思想中去把握。赵州从谂师从于南泉普愿,普愿与百丈怀海、西堂智藏同为马祖道一门下的“三大士”,甚至包括马祖之师南岳怀让,师徒诸人的思想基本一致,是禅宗思想发展史上重要派系洪州禅的代表人物。“吃茶去”乃至于“禅茶一味”背后的禅学思想需要结合在洪州禅的特点中才能明了把握。宗密总结该家禅的思想说:“触类是道而任心……起心动念,弹指磬咳扬扇,因所作所为,皆是佛性全体之用,更无第二主宰。如面作多般饮食,一一皆面。”用马祖道一自己的话说则是:“平常心是道……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洪州禅吸收了《庄子》“道在瓦甓”、“每下愈况”的思想,在惠能禅体用相即的基础上,“由以往强调向体的回归转入对用的自觉”。与其他禅宗派系不同,尤其与后来青原系下曹洞宗思想不同的是,洪州禅尤其强调用上见体、以用代体,“立处即真,尽是自家体”。无须枯坐打禅,在“搬柴运水”丛林生活的日常中,即能体悟禅的全体大用。所以不论此处赵州对新到唤作吃茶去,或是吃饭去,都是警醒后学禅僧于当下日用中见道的机锋。如面在多般饮食中,法界之道亦在日常行住坐卧中,不拘于形式。相传近时净慧法师住锡柏林禅寺的时候,有客到访,欲参赵州古茶中的真谛,法师奉上的一杯,竟是热气腾腾的果珍。令访客愕然,亦让人赞叹法师禅意机锋不逊古德。所以禅茶之道,不在落于窠臼的茶之形式,而在于用平常心观待一切物事所契合的道。道不在于他处,就在于当下的平常心中。如果我们时时保有一颗平常心,那么禅中三昧尽在眼前的一杯茶水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