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师在五天四夜滴水未进,口干舌燥,几将死亡时,闭上眼睛躺卧沙漠中默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虔诚启告观世音菩萨说:“我玄奘此次冒死赴西天取经,不求财利,不图虚名,只为求取无上正法而去。万望大慈大悲以救苦为务的观世音菩萨,慈念群生,予以救拔,帮助我脱离困境。”玄奘法师如此一遍又一遍祷告,心心无辍。直到第五天后半夜,忽然感到一阵凉风吹到自己身上,好像洗冷水澡似的。眼睛遂得以睁开,那匹瘦老赤马也站起来了。此时,玄奘法师这才勉强得以休息一会。可就在他打瞌睡那一瞬间,忽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身长数丈,手持戟麾的大神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赶快前行,还躺在这里干什么!”玄奘法师猛然醒悟,赶紧爬起来赶路。行进了大约十几里路,那匹瘦老赤马突然拼命跑向另一条路,无论玄奘法师怎么拉也拽不回来,只好跟随那匹瘦老赤马继续行进。大约又走了数里路,忽然看见前面有数亩青草,饥渴交迫的玄奘法师赶紧下马,吃起草来。
此时,他还在离草场不远处发现了一湾清池,水质甘甜清澈,这才使得玄奘法师和那匹瘦老赤马的身命得以保全。自此玄奘法师盛水取草,又经过两日,方才走出莫贺延碛大沙漠,到达伊吾。可见惠立法师认为,玄奘法师在走投无路、身陷绝境的情况下,是依靠诚心称颂观世音菩萨名号而得以救助,化险为夷,从而完成西天取经大业的。
从佛陀提出的十二缘起来看,在众生生生死死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不变的“我”,有的只是众生所造的“业”。这也是佛教和世俗众生对形色之身看法的不同之处。恰恰由于这不同,才生出了佛、俗对待形色之身的不同态度。世俗众生执着此色身为“我”,千方百计地要为这个所谓的“我”去寻找幸福;而佛家则把形色之身,看成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与释迦牟尼出生时间相近的道家老祖——老聃也认为:“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可见道家对此也有同感。通常人们在遇到违逆自己心愿,或不如意的境界时,也许都会进行反省。
不过,此时大多数人可能会着重从外因上去寻找问题的出处,果真如此,恐怕自己的苦厄会有增无减。如果人们能从十二缘起的角度,去看待眼下不甚如意的境遇,自然就会沉着、内敛、淡定、超越,苦厄之感必将随之化为寂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