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死后,弟子们将孔子生前言行语录集结成《论语》一书,以使孔子因立言而不朽,身列君子之林。历史很快就赋予孔子圣人之名,《论语》也被高度经典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圣经。
作者是一位小学校长,他以讲座的形式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来解读《论语》,听众是他的同事们,频率是每月两讲,每次90分钟左右。《子曰.我曰》正是由这50余场《论语》讲座的讲稿编纂而来。“子曰?我曰”,“我曰”也许只是大树上的一根枝桠,但却与千载之上的“子曰”有一气相贯。
历史上有使命感、有学识的人,都会很自然地亲近《论语》。每个人所关心的问题不同,性情资质学养不同,悟解的方法不同,见解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作者在《子曰.我曰》中无意将《论语》还原为历史的事实,也无意作哲学的思辨。而是用体悟和揣摩的方式,再现孔子的人生境界;在古圣智慧的大炉中熔铸当代文化碎片,勾勒自己的文化理想图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