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清之际律宗中兴运动考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5089587
  • 作      者:
    刘晓玉著
  • 出 版 社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晓玉,山西定襄人。200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获哲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并担任河南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发表文章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佛教于公历纪元前后开始由古印度传入中国,在两汉之际发展起来,至唐代达到鼎盛。其后,佛教发展不时受到限制,佛教各宗派此消彼长。至元一度中断的律宗随着明末的佛教复兴运动接续并又发展起来。《明清之际律宗中兴运动考察》对明清之际律宗复兴的时代背景、律宗的核心人物、律宗传戒制度的改革和确立、律宗宗派与其他宗派的融合与建构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研究。由此可以看到佛教中国化的特点以及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明清之际律宗中兴运动考察》:
  应该说,明代的僧官制度实质上就是中国儒家官僚体制下的产物,反映的是世俗政权对中国宗教的绝对控制,在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圆澄设想的僧录司不受儒家官僚体系控制的政令是不可能实施的,应该说“释受制于儒”是僧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其四,僧人劳税过重,寺产被官府、豪强侵占,出家反累于俗。 
  明初“太祖于试度之外立例:纳度上银五两,则终身免其差役。超然闲散,官府待以宾礼”,洪武十九年(1386),又“敕天下寺院有田粮者,设砧基道人,一应差役不许僧应”,“寺院庵舍,已有砧基道人,一切烦难答应官府,并在此人。其僧不许具僧服人公听跪拜”。可见,按此典章行事,明初的僧人不仅没有劳役之苦,还可受官家礼待。然“今则不然,凡纳度之后,有田当差,有人当丁,迎官接府,祈晴请雨,集仪拜牌,过于亭长。夫欲远累出家,而不知反增其累也。且俗人当里长,子姓百十,皆止一户,更无二役。僧家则不然,毋论一人二人,以及千百,皆要人人上纳,似又不如俗人之安河也。又俗人纳农民者,则以优免,终则就仕成家。而不知僧者何所图?而上银纳光头役使耶?若迟缓不纳,则星牌火急催迸,过于他役”。出家人赋役制度的改变,始自嘉靖时期,自嘉靖三十九年(1560)起,出家人不仅要按例纳度上银,还要缴税、承担徭役,所谓僧事、俗事无不牵涉其中,出家反累于俗。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概况
三、研究文献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六、研究进路

第一章 明末的佛教环境
一、明末的丛林积弊及原因探析
二、明末的佛教复兴运动

第二章 明末至清中叶律宗法脉的接续与开衍
一、有元以来律宗法脉的长期中断
二、明末至清中叶律宗法脉的接续与开衍

第三章 明清之际佛教传戒制度的再创制
一、佛教传戒制度流变概述
二、明朝佛教开坛传戒情况考察——以戒坛兴废为中心
三、明末清初“三坛大戒”制度的确立

第四章 明末至清中叶律宗中兴运动的历史反思
一、明末至清中叶律宗中兴的特质
二、明末至清中叶律宗中兴运动历史地位的评价
结语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