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初步访问
如何打进一个陌生的人家和一个生人谈话,是需要特殊技术的。在个案工作方法上,这种技术称为“初访”。第一次的关系确定了良好相互信任的基础,以后进行研究或劝导均易顺利。反之,第一次访问调查者予人以坏印象后,则一切均不易进行。本工作进行时,当服务工作员初次进到这小巷,因为人地的生疏,言语习惯不熟习,时时徘徊不敢前进。不过在巷内最触目的除了住室的湫溢龌龊外,还看到各处散荡着一群群的儿童。于是就决定从这群孩子着手,看到他们的需要,逐渐和他们的家庭认识。服务员一开始就以温和的态度,试问他们爱不爱上学校,没想到这方面得到很大的回应。孩子们全感到莫大的兴趣,尤其是服务员是从燕大来的,在他们眼目中总抱着相当仰慕和信任。于是初步的认识和访问逐渐开始。
本工作进行开始时,是由服务员(有时亦称为访问者)和巷内的儿童最初以看到他们需要的方式而彼此建立了认识的基础,于是乃介绍本人来到这巷内的目的,先使他们不怀疑,并以友善的态度相往还。最初的接触,儿童们大致分两种态度,第一种是不怕服务员,愿意试试做朋友。第二种是抱观望态度,不敢前进。第一种比较容易着手,先和他们厮熟了,第二种慢慢也会近前。和儿童们熟了以后,再到他们的家庭做访问就比较容易。不过到了各家后,仍要继续解释服务员本人到这巷内的目的。譬如对儿童的父母们解释燕大既是他们的邻居,儿童们既然想入学,燕大的同学是喜欢帮忙的。他们逐渐自然会感到一种邻居友善的好意,对服务员发生好感。倘若服务员一开头就说:“我们是可怜你们的,要调查研究你们的情形。”这种口气不但使被调查的人感到一种压迫,同时这种“调查”“研究”等名词也决非普通人所能了解,甚至还会误解别人有什么作用。因是极易发生反感而不合作。对于以后一切工作的进行,俱不易推动。
人和人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做家庭拜访,初步的介绍和认识建立了相当的基础后,服务员访问时须随时谨慎自己的言行举动,尤其是对人的态度,这态度不只是在初步访问时要有,而且是要在任何时候做家庭拜访时得始终一贯的存在。下面的几项原则,在拜访时须牢记。
第一,面部表情“和气”。访问者的面部表情是极重要的,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像传道者的慈悲或是像审判官的严肃。我们要的是“自然”“和蔼”,即俗语所谓“和气”,决不当板起面孔表示自己的高贵。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最能令人起反感。
第二,注意个人外表。访问者个人的外表是极应注意的。特别是在这贫穷龌龊的区域,忽然来了一位服装不同的服务员,和区内其他的人对照起来,自然就有一种隔膜与界限。这种现象是会影响到别人不敢接近,更不易接受劝导。所以一个做家庭拜访的服务员,应该领会到个人的服装,不是说要不修边幅,同时也不是要和他们穿一样的服装,而是说要朴实不华。过分的脂粉、奇异的发型与服装,在访问时绝应禁除。服务员在做调查时就感到同样的困难发生。虽然没有奇装异服,但知识分子的服装总不与这区域相同的。他们就常会问:“先生,你袖子好短啊?”“头发怎么卷的?”“外衣多好啊!”……种种奇讶的问题。服务员只好耐心地解释:“衣服是自北平家里带来的。”“头发是用电线卷的。”“外衣也是从前做的,现在可做不起。”……种种解释,务使对方不感到你是高贵不可近。
……
展开
——王思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区位儿童福利个案工作》的出版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该书作者对外在环境于人类行为影响的定位,对服务对象的三种需求和个案工作的两类技术的界定,对个案工作基本过程的梳理及对于实务过程实践智慧的说明,对服务人员的“协助”功能的强调,对社会工作某些战略和战术的展示,对社会工作人员应有的特殊素养的说明,等等,无不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工作学术界、实务界及相关人士予以诸多启迪。
——顾东辉(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