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不可或缺的自己:个人问责制的正能量》:
抉择五:分清轻重绥急还是不分先后我初入职场,天真但很努力地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一定要做个尽职尽责的员工,我会要求自己按时完成工作,并且做任何职责范围内的事都不拖拉。但是我很快发现,即使我给自己定下了宏伟目标,我还是落后了。起初,我每天工作10小时以保证能够提前完成任务,紧接着是12小时,然后就是把周末都搭进去了。当我终于被一周工作了90小时的疲劳吞噬的时候,我终于警醒了:我这么干是没有头的,我的责任心熬不过我头顶上的众多任务,只要公司的门是开着的,我就没有解脱的那一天。
近几年,很多公司都发觉可用的资源越来越紧张,而同时又不得不继续提升顾客满意度、研发新技术和扩大市场份额,以保持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力。这些都需要更多的资源做支持,而同时顾客却要求商品和服务能够质优价廉。这意味着我们要努力掂量我们可掌控的时间、付出的努力和我们仅有的资源去最大化我们的产出。举华盛顿特区外面的一处政府机构的例子,当时这个政府机构有23个主要项目要完成。这23个项目被定位为同等重要,因为所有的都得完成。可是到了年底,这些项目却没有完成一个。结果,这被归咎于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缺乏项目管理经验和资源短缺。
接下来的一年,还是这个政府机构,改变了办事风格,给所有的项目定了先后顺序。他们认定了2个最重要项目和8个次重要项目。同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13个项目会停滞不前。只是,他们是以这样的方式管理的:首先把资源有效地整合利用在前lO个重要项目上,这10个项目比其他13个项目重要,要优先完成。在六个月后,两个最重要项目完工,紧接着8个次重要项目中有6个项目也完成了。而最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其他13个项目中也有10个项目都相继胜利完成。通过优先设定10个任务,他们却超额完成了共18个任务;而之前同时关注23个任务,却无一结果,这就是“分清轻重缓急”的魅力所在。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走进了“越多则越好”的怪圈,结果不停地在已经疲惫不堪的身上继续压担子。他们被这样的错觉误导,觉得把事情贴上优先的标签,加上时间的堆砌,就真的干出优先了。实际上,不能有效地把劲往一处使,反倒使你难于成事。你就像个不断往空中抛球的杂耍演员一样,在某个不堪重负的瞬间,这些球会全都失控掉落。因此,不明确的优先等级划分就是管理出现危机的征兆。
当你把精力、付出和资源分散到太多项目上时,你会无暇顾及每个项目而导致它们搁浅。交接任务时的失误、糟糕的人际交流和低效的决策过程都是导致危机出现的导火索。当以上这些问题喧宾夺主,以迅猛之势汇成洪流,最终导致的只能是拆了东墙补西墙。不管你拆了多少墙,又补了多少墙,你逃不出“坏墙总比好墙多”的境地,其实这都是不分主次、不分轻重造成的。
分清轻重缓急的另一个挑战就是往往我们更注重努力与否而不是结果好坏。我们每天使自己忙于不必要的会议、收发没用的邮件或周旋在各种官僚主义的程序里来保住饭碗。我们确保所有项目在开工之前都是光鲜耀眼、完美无缺的,确保所用之物、所及之人一应俱全,然而却忽视了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去支撑这个完美的项目一路走到底,更别提所有其他的同步项目也都在抢资源。当我们被质疑怎么不见成果时,最常用的回答是:“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去干了,只是能源和时间都太有限了。”因此,当其他人苦于分身无术,被众多项目和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时,好的领导者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充足的信心,用智慧和能力制定一套优先有序的方案,带领所有团队成员并肩作战,这才是不可或缺的人才。
抉择六:赏识他人还是无视他人有的人想证明自己对别人的价值,但却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无视他人所做出的贡献。他们太关注聚光灯是否照在自己身上,自己的英雄形象和领导风范是否能够大放光彩。他们假装不睬或断然驳回别人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却几天之后摇身一变,成了他们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旦大功告成,这些人立刻把所有成绩据为己有,容不得那些同样直接或间接做出奉献的人与其分享果实。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巩固自己的地位,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却更加不可信赖,他们只会做面子工程,弥补自己那份缺失的自信。真正自信的人无须去证明自身价值所在,也因此能够和他人共享成功的喜悦。
比起自我的提升,他们更愿意帮助别人取得进步,提升整个团队成员及直接负责人的信心。他们是建造者、给予者,而那些缺失自信的人是掠夺者,他们掠夺他人的成果,或者需要亲耳听见他人的夸赞才能安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