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欧洲,正是蒸汽机普遍应用、物质和信息交换频繁的商品社会。作为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和交往媒介,铁路、蒸汽轮船、书信、电报以及报刊的发明和应用,不仅缩小了世界市场的地理空间,节省了商品流通的时间,而且改善了信息传递的条件,拓展了人们的交往时空,将全世界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生活在这个年代的马克思、恩格斯,在频繁的信息传递活动中深切感受到了交通技术变革带来的时空变化,在感慨“世界的新公民们将不能理解,我们的世界曾经是多么小”的同时,也对此做了理论上的思考和探讨。
有关传播时空观念的论述,散见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交往和交往媒介的许多阐释中。通过阅读著作、书信、笔记和相关历史地理等原始资料,本文尝试以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时空观念作为研究主线,追溯它的思想渊源,考证它的历史内涵,梳理它的后期发展,并探索它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仍具有的深刻意义。在文章里,笔者并不对相关概念或学术纷争进行过多赘述,而是尝试将此梳理出一个系统的研究框架,完整阐释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时空观念。
在补充、还原历史资料片段,并做出30余万字研究笔记的基础上,文章将论述的中心确定为“用时间消灭空间”,即人们有能力借助传播科技的发展,用快速的信息传通克服遥远的空间距离,使散居世界各地的人们达到天涯若比邻的状态。围绕这个中心,尝试做出如下论证。
首先,文章先破后立,通过对康德、黑格尔、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人时空思想的回顾与反思,大致勾画出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时空思想的原始状态,并以此为依据,阐释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成熟时期的时间和空间内涵、相互关系以及“用时间消灭空间”的传播观念。
其次,文章将具体阐释“时间消灭空间”内涵,通过描绘19世纪欧洲铁路、轮船、电报、报刊等现代交往媒介的主要发展脉络,重点论述这些媒介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信息传递的时空变化。作为“时间消灭空间”的物质基础,这些交往媒介成为遍布全球的“无形纽带”,用快速的信息传递克服了空间局限,使世界人民真正连接到一起,对人们的传播时空和传播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新闻出版优秀博士论文文库·用时间消灭空间: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时空观》将简要概括20世纪以来传播时空观念的后期发展,并探讨网络技术普及以来人们的传播时空观念变化。
总的来说,王晶博士所著的这本《新闻出版优秀博士论文文库·用时间消灭空间: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时空观》是一部探讨马克思、恩格斯传播时空观念的思想史,通过对大量原始文献的考证,基本厘清了19世纪工业和交通革命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传播时空观念的内涵和发展脉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