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洞穴中的德性:柏拉图《美诺》中的道德探究:moral inquiry in Plato's Meno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513570
  • 作      者:
    (美)维斯(Roslyn Weiss)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维斯的《洞穴中的德性--柏拉图美诺中的道德探究(柏拉图注疏集)》是对柏拉图《美诺,或论德性》(以下简称《美诺》)这篇对话的通篇疏解。德性是柏拉图伦理学的首要主题,也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主题。柏拉图的《美诺》是直接处理德性问题的一篇重要哲学对话,也是柏拉图作品中唯一一篇以德性本身为主题的哲学对话。该对话以德性问题为主题,以苏格拉底和美诺为主要对话者,通过追问“什么是德性”、“如何获得德性”以探讨关于德性的知识。
展开
内容介绍
  《美诺》是柏拉图作品中以德性为主题的对话,《洞穴中的德性--柏拉图美诺中的道德探究(柏拉图注疏集)》是维斯教授对这篇对话的疏解。
  《洞穴中的德性——柏拉图美诺中的道德探究(柏拉图注疏集)》以为,柏拉图的《美诺》意在自觉分析、评价道德探究(而非普遍意义上的探究)的价值与限度,以之为苏格拉底的事业申辩,证明它符合正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五、真实意见与运用理性
  面对苏格拉底给出的德性不靠教这一结论,美诺受到鼓动,提出这样一种可能性:根本没有好人。美诺怀疑,如果有好人的话,这些好人怎么变好呢(96dl—4)。
  在回答美诺的问题时,苏格拉底突然提到,真实意见是好人之所以好的一种可能的源头。苏格拉底称,自己和美诺“可笑地”没能发现,除知识外,真实意见也是一种途径,人们可以由此又对又好地干好自己的事(96el一5)。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和美诺很可笑呢?毫无疑问,他们的可笑之处在于,尽管从小奴隶一证明的结尾起,真实意见就一直伴随着他们,但他们直到现在才留意到。总之,苏格拉底最终认定的真实意见(而非知识)其实就隐藏在小奴隶的灵魂中,直到被提问唤醒。而且,这些真实意见会在未来以某种方式“变成知识”。此外,苏格拉底让美诺试着探究、回忆事物之所是的真理——而非事物之所是的知识——然而,这一真理其实一直寓于人的灵魂中。正如小奴隶没能看到自己眼皮底下的对角线,苏格拉底和美诺也陷入关于知识与可教与否的谈话中,对自己眼前的答案视而不见。
  美诺起初并未看到,为什么知识不能正确引导(97a8)。其实,自始至终,使美诺对探究抱有敌意的原因是,任何东西只要不如知识那么确定、终极,美诺一概拒绝,正是这种敌意导致美诺悖论。面对美诺的拒绝,苏格拉底必须为下述观点做出辩护:在引导实践方面,真实意见一点也不输给知识。
  在探讨苏格拉底为真实意见所作出的辩护之前,我们权且驻足片刻,细细思量苏格拉底要辩护的是什么。我们尤其要注意,在《美诺》中,真实〔153〕意见的价值得到显著而反常(就柏拉图而言)的夸大。①苏格拉底将为之辩论的是,出于实践目的,真实意见一旦拥有,就与知识同样有益。在柏拉图作品中,没有别的地方比这里给予真实意见这么高的赞扬。例如,我们可以将《美诺》这段文本比照《王制》卷六506c:“你没有注意到吗,脱离知识的意见都很丑陋?这些意见中哪怕最好的也是盲目。或者说,你认为那些脱离真正理性而得出意见的人,和盲人走对了路有什么不同吗’’(参B100m〔1968〕译文)。《王制》甚至将真实意见描绘为丑陋的东西;那些拥有真实意见的人无异于盲人碰巧走对路。

展开
目录

中译本说明
致谢
导言:在洞穴中

第一章  定义之难
一、美诺
二、什么是德性?第一回合
三、什么是好定义?
四、什么是德性?第二回合

第二章  僵局、悖论,以及通过回忆学习的神话
一、僵局
二、美诺悖论
三、苏格拉底悖论
四、靠回忆学习的神话

第三章  小奴隶:通过证明学习
一、几何与德性
二、图示
三、证明
四、概述
五、尽弃前言

第四章  通往拉里萨之路:知识、真实意见与好名声
一、假设法
二、德性是知识吗?
三、父与子
四、有没有德性教师?
五、真实意见与运用理性
六、好名声与神赐

结语:经过省察的人生
一、普通人不可能得到知识
二、真实意见的价值
三、没有智慧也有可能获得德性
附录一《斐多》中的回忆
附录二《王制》为何放弃道德探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