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在关系中认识自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829130
  • 作      者:
    (印)克里希那穆提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克里希那穆提集”收录了克里希那穆提1933年至1967年间(38岁至72岁)在世界各地的重要演说和现场答问等内容,按时间顺序结集为17册。这套作品集是克氏具代表性的系列著作,已经包括了他的全部思想。
  缺乏自我的认知便是无知
  关系就是自我的外化
  不做选择地生活于世

展开
作者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美国《时代周刊》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五大圣者之一”。他生于印度,少年时期开始专门的灵性修炼,以后成为彻悟的智者。他一生致力于引导人们认识自我,用自性的光明照亮自己,解放自己。他一生的教诲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迷茫中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
  他的著述是由空性流露的文字和讲话集结而成,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上留下广泛深远的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克里希那穆提集:在关系中认识自我》是“克里希那穆提集”(全17本)的第三本,收录了克里希那穆提1936-1944年在世界各地所做的演讲和讨论。他以素有的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揭示出关系就是自我的外在体现,外在世界的混乱源自个体内心的冲突,引导读者一个人去体验自我,不加选择地去生活,唤醒生活的智慧。

展开
精彩书摘

  生活是一个整体,不能撕裂
  诸位满怀着许多的期许、希望以及想法,前来聆听这几场演说。为了阐释得更加清楚一些,不妨让我们对这些谈话做一番分析,从而发现其真正的价值所在。或许这儿有一些人,其心灵并没有为胡言乱语所负累。所谓胡言乱语,也就是词语上乏味的重复。还有一些人,他们已经将自己从信仰和迷信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热切地想要去理解我话语里的重要涵义。由于认识到了模仿的虚幻本质,所以他们可以不再去寻求行为上的种种模式。他们希望去唤醒自身内在的创造力,以便能够在生命的运动中过一种具有深刻意义的人生。他们不会去寻找某种无意义的新的言谈或行为模式,不会去追寻观念的睿智或情绪化的断言。
  现在,我将跟那些渴望唤醒生命的真相、渴望拥有正确的思考及生活方式的人们来谈一谈。这么说,并不表示我的话只是针对少数人或者某个被挑选出来的知识分子群体。
  我的话,对那些仅仅是抱着一丝好奇心的人来说可能无甚重要,因为我没有可以让其感到兴奋的空洞的话语或者鲁莽的断言。那些满怀好奇的人,那些仅仅是渴望获得情绪上的刺激的人,是不会在我的演说中得到任何满足的。
  有些人之所以会到这儿来,是希望把我所说的同许多思想流派的观点进行一下比较(笑声)。不,请别这么做,这并非是一席睿智的评论。从收到的信件以及那些同我交谈的人们那里,我知道有很多人都认为,通过从属于某个思想流派,他们便可以获得提升并能够为世界效力。然而他们所称谓的思想流派,仅仅是一些流于模仿的胡言乱语,这些胡说只会带来界分,鼓励排他以及导致心灵的空虚和自负。这些建立在幻觉之上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毫无用处。尽管它们的追随者可能会变得博学广闻,用其学识来捍卫自己,然而事实上却并无真正的思想可言。
  还有许多人,他们寻找着各种救赎人类的方法,结果却使自己的心灵变得错综复杂起来。他们试图通过经济、宗教、科学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秩序与真正的和谐。许多人尝试通过教义的宣称而把自己的想象和幻觉施加给他人,他们将其称之为真理或神,结果不可遏制地陷入到狂热之中。
  所以你们必须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探明你为什么会来这儿,去弄清楚你是基于什么样的冲动而来听这场演说的。我希望大家相聚在此,共同去探明我们能否过一种心智健全、理性的、睿智的人生,能否充分地理解生活的真谛。我感觉,这对演说者和听众来说,都将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我们即将踏上的这段旅程,其目的是要去展开深入的探寻和个体的试验,而不是去进行教条化的断言或是创立新的信仰与理念的模式。想要明白我话语里面所传达出的真正涵义,你们就必须要对其加以检验和审视。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抱持这样一种观念,即认为,只要找出人类之所以会陷入痛苦、冲突和混乱的某个原因,我们便能够解决生活的诸多难题了。于是以下的说法变得时髦起来:比如“根治了经济上的罪恶,就能保证人类的幸福与圆满”,又或者“只要接受了某种宗教或哲学理念,世人便将获得安宁与幸福”。在对单一原因的找寻中,我们鼓励和培养起了一些专家,他们一直准备去创立和阐明逻辑体系,而那些思考欠缺周全的人们便会深陷这些体系之中。你们将那些排他性的思想体系或理念,视为救赎世人的方法。我们极易落入到这些陷阱之中,以为这种单一原因看似逻辑上的简单性,将有助于我们消除掉痛苦和混乱。
  倘若一个人将自己交付给这些专家,交付给某个单一的原因,那么除了遭遇更大的混乱、困惑和痛苦之外,他将一无所获。他沦为了专家手中的一个工具,抑或心甘情愿被那些能够轻而易举地阐明单一原因逻辑上的简单性的人所奴役。
  毋庸置疑,假如你们深入地审视一下人类的痛苦与混乱,将会发现存在着诸多的原因,有一些复杂,有一些简单,我们必须要彻底地认识这一点,尔后才能够从冲突和痛苦中解脱出来。如果我们想要了解这许多的原因及其所具有的干扰性,就得将生活当做一个整体来对待,而不是把它撕裂开来,拆分为精神的和情感的、经济的和宗教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正因如此,我们才不可以把自己交付给那些专家们,因为他们经过训练已经形成了观念上的排他和独断,只晓得专注于他们那些狭隘的界分。牢记这一点至关重要,但我们无意中还是将自己交付给了其他人来引导,让别人来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以为某位宗教或经济方面的专家,因其拥有专业知识和成就,便能够对我们的个体生活予以指导。大多数专家都是如此受训的,以至于他们无法全面地理解生活。我们让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去遵从各类专家们的指示,因此只会制造出更大的混乱和悲伤。所以说,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不可以听命于那些专家、教师、哲学家,不可以受制于那些声称已经发现了神并且看似过着简单生活的人,那么我们就应当对这些人格外地加以提防。我们应该寻求简单,然而在这种找寻的过程中,也要对许多的幻象与错觉保持警觉。
  既然认识到了所有这一切,那么作为个体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才好呢?我们必须要深刻地而非随意或肤浅地认识到,没有某个人或者某种思想体系可以完全解决那些令我们苦恼不已的问题,可以理清我们那些复杂而微妙的反应。假如我们能够懂得,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人可以消除掉我们内在与外在的混乱和困惑,就不会去模仿他人,不会去渴望获得认同,尔后我们便将开始释放出内在所蕴藏的极富创造力的能量。这表明我们正在开始意识到个体的唯一性,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截然不同的,都是跟其他人不相似的。不过我这么说,并非表明在渴望那种自我本位主义。
  我们必须开始实现自觉,这一点大部分人都没能做到。在将暗藏的事物带入到开放、带入到光亮之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各种导致不和谐与痛苦的原因。然而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带来一种圆满而睿智的幸福人生。假如没有从暗藏的事物中解放出来,那么我们所做的种种努力,就注定会带我们走向幻象与错觉。
  除非我们通过检验发现自身那些隐蔽的、深藏的模仿及其反应,并因此从模仿中解放出来,否则将会生活在混乱与争斗之中,因为这些模仿阻碍了理智和情感的适应能力,令其无法去真正适应生命的运作。由于缺乏适应力,所以我们便会以自我为中心地争斗不休,便会充满恐惧以及追求安全感,并且滋生出许多令人感到慰藉的幻觉。
  尽管我们或许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真理、极乐以及把神这一抽象理念客观化了,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对于自身的那些暗涌无知无觉,就不可能认识真理。空谈诸如“真理”、“神”、“完美”这些字眼,不会具有任何深刻的意义与重要性。
  只有当我们不去将理智同情感分离开来的时候,才能够踏上探寻真理的旅途。我们所受的训练,使得我们并没有把生活当做一个整体来对待,而是将其划分为身体的、头脑的和精神的。于是我们发现,很难调整自己去适应这种对于生活的崭新理念与反应。想要训练自己培养起这种看待生活的新方式,而不是退回到那种分裂性思维的旧习惯中去,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以及保持持久的警觉。这些错误的界分及其特殊的涵义、追求和目标,引发了如此多的危害,并且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复杂化。当我们通过试验开始将自己从这些界分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便能释放出创造性的能量,发现那无限的生命的活动。
  心智能否深刻地认识到、觉察到这种永无止境的“变成”的状态呢?我们将生活划分为了肉体、理智和精神,而每一种划分都带着自身特殊的目标与追求。只有当我们摆脱了由这些虚幻的、错误的概念及界分所制造出来的局限,无限性才会具有深刻的意义。当心智从有害的、局限的反应中脱离开去,开始以深刻的觉知去展开热烈的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可能深刻地认识到这种永无止息的“变成”的过程。要想理解这种幸福,理智和情感就必须彻底摆脱认同与模仿的束缚。只要唤醒了这种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智慧,就可以为人带来慈爱、平静与深刻的圆满。
  ……

展开
目录

出版前言
英文版序言
美国1936 年
生活是一个整体,不能撕裂
大众便是我们自己
认同,而不是容忍,需要深刻的智慧
缺乏自我的认知便是无知
“我”即欲望
要探明痛苦就必须认识自我
洞悉生命的短暂,即能达到永恒
简单地生活
在不接受任何影响的前提下认识自我
个人被困在剥削和残忍的机器中
机械化的生活观妨碍体验真实
日常生活的道德实际上是不道德的
真实便是一个人去体验自我
荷兰 1936 年
认识个体意识的过程
认识痛苦的根本原因
终止欲望才能唤醒智慧
不躲避痛苦就会带来对自我的认知
不做任何选择地生活
人是什么
心灵的柔韧
“我”是不朽的,还是暂时性的
印度 1936 年
探明什么是实在
理解生命的整个过程
安全感是痛苦的根源
经验会让思想获得解放吗?
荷兰1937 年
渴望永恒的想法滋生了冲突
满足的意愿毁灭了爱
无知能够终结
消除无知的方法
探寻是另一种形式的逃避
关系意味着冲突,爱不属于关系
充分的觉知才能带来改变
不能通过爱来克服仇恨
荷兰 1938 年
真理只存在于不受限定的自由中
恐惧是自发性的绊脚石
恐惧是形成习惯的根源
只有一个根本的问题存在
新生必须是自发的
源自欲望的“爱”无法克服恐惧
美国1940 年
战争的深层原因
贪婪是导致冲突的主要原因
关系就是一种自我揭示的过程
关系是建立在信赖之上
思想的根源是欲望
觉知萌生于洞察的那一刻
觉知始于兴趣
以完整的方法解决问题
贪婪的结果是使人受到局限
美国1944 年
关键是找到对于自我的富有创造力的认知
摆脱对立面的冲突
欲望导致了二元分裂对立
要体验未知就必须超越自身
发展美德是自我的庇护所
摆脱欲望就能开启美德之门
有依赖就不会绽放爱
怎样过上简单的生活
每个人都应当思考自身的问题
要想了解整体,先得认识自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