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br>我从大学毕业后,即投身三峡工程建设。此后长期在能源电力企业工作。根据组织上的安排,2011年9月起,转任中共湖北襄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正厅级);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任中共湖北随州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br>襄阳和随州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地处鄂西北,面积19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汉江穿城而过,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襄阳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工业城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随州地处鄂北、西邻襄阳,处荆豫要冲、扼汉襄咽喉,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随州面积9 636平方公里、人口约258万,是2000年成立的中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随州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产业特色鲜明,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襄阳和随州还是我国有名的粮食主产区,具有农业发展的传统优势。<br>近年来,湖北大力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的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作用不断攀升。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着力建设“四个襄阳”( 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着力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随州着眼特色发展,实施“圣地车都”战略(打造世界华人谒祖圣地,建设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推进“神韵随州”建设。我在襄阳、随州工作时,很幸运躬逢“四个襄阳”和“圣地车都”建设之盛,勤勉履责做事,自己也得到宝贵的锻炼学习机会。<br>两年的基层政府工作经历,使我真切地体会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体会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繁重,体会到地方政党工作的挑战,体会到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的紧迫。尽管个人能力水平有限,但“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我根据中央和湖北省的战略部署,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以民为本,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行政,努力勤政廉政善政,积极创新探索,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br>我们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建设大发展的伟大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及时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必将开启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纪元。我坚信,襄阳和随州这两座美丽的城市,一定会与荆楚大地一样,在全国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中奋勇争先。<br>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我与襄阳、随州两市的班子成员和干部们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与两市老百姓结下了深厚感情。两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山川秀丽、民风古朴,使我深受熏陶和铸冶。在我的生命中,襄随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那里的人民对我的包容、接纳和帮助令我感恩感激,终生难忘。为此,不揣浅陋,将在两地工作的部分讲话、发言记录予以整理,并选入少量文稿,编辑成书,献给我的第二故乡的乡亲们和朋友们,并请有志同道者批评指正。<br>致 谢<br><br> 衷心感谢湖北省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及其他所有给予我关心帮助的领导和同事们。<br> 衷心感谢范锐平同志、别必雄同志、刘晓鸣同志等所有在襄阳市、随州市给予我支持帮助的领导和同事们。<br> 衷心感谢为本书出版付出辛勤努力的谢洪潮、沈君、李洋、何胜、黎东、张红等同志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同志和朋友。<br> 衷心感谢湖北省襄阳市、随州市人民对我的包容、厚爱与支持。<br> 衷心感谢我的妻子喻啸、女儿傅喻绚及所有家人。<br>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