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族地区贫困的测度与减贫因素的实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6738
  • 作      者:
    单德朋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单德朋(1985~),男,山东济南人,副教授,博士,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师。在《中国人口科学》、《财经科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两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一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新经济地理学、人口经济学。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民族地区发展丛书:民族地区贫困的测度与减贫因素的实证研究》是对民族地区的贫困测度这一基础性问题进行了探索,利用洛伦兹曲线测度了民族地区城乡FGT贫困指数,对民族地区贫困现状和演化历程进行了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表述,不仅体现了城乡贫困和相对贫困等更为丰富的贫困内涵,而且对贫困发生率、贫困距和平方贫困距等贫困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中国民族地区发展丛书:民族地区贫困的测度与减贫因素的实证研究》尝试构建了贫困减缓的理论框架,并对影响贫困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为可持续减贫的稳健政策路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
精彩书摘
  5.1民族地区农村贫困概述
  现有研究针对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研究的主要内容来看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表现;第二,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特殊性;第三,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第四,民族地区农村实现脱贫的政策建议。
  从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表现来看,黄颂文(2004)认为民族地区贫困减缓的速度趋于放缓,随着减贫进程的逐渐推进,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分布体现出地理集中性。唐剑、李晓青(2006)则认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存在多维贫困,不仅体现在收入贫困和消费贫困,还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匮乏、社会保障覆盖不足及市场经济意识不足等方面。朱明熙、冯俏彬、郭佩霞(2008)等具体讨论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户的生计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均常耕地面积不足,中低产田改造不够;人均粮食不足,存在季节性断粮;受限于资金匮乏,畜牧业品种改良困难,畜产品商品率较低;农用技术培训落实不到位,农技服务不足;距离农贸市场距离较远,外界信息传递接受困难;农村贫困户收入来源以出售牲畜和粮食作物为主,现金收入来源较为单一;生活性消费在总支出中比重较大,恩格尔系数较高。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除了以上表现之外,还表现出特殊群体的分层现象,如民族地区农村的妇女贫困、儿童贫困、老年贫困、残疾人贫困等。未来的减贫政策应对这些特殊弱势群体给予特殊关注。
  从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成因来看,现有研究认为贫困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1)自然环境的约束和生态脆弱性(朱明熙等,2008;庄天慧等,2010),在民族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救灾保障机制不完善的背景下,自然资源的约束将会增加农村贫困的脆弱性,导致因灾返贫率提升。(2)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包括交通基础设施、水电等生活基础设施、通讯基础设旆等。基础设施对应着资本的积累,基础设施的匮乏导致贸易成本的上升、福利水平下降以及信息交流的困难,从多个角度导致了收入贫困、消费贫困和能力贫困。(3)教育供给数量和质量不足,主要体现在教育层次较低,初中及以上教育层次的入学率和巩固率较低,并且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匮乏,教育设施设备严重缺乏,潘云良(2005)等人的研究报告显示,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处于“贫困、学困、校困、师困、前景贫困”之中。教育的缺失和对教育回报的低预期导致了教育供给两个方面的不足,进而进一步限制了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如杨栋会(2009)认为物质资本与固定资产投资的不足,所导致的人均生产性投资差异是布朗族和哈尼族内部收入分化的重要原因。(4)医疗卫生设施和经费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医疗网点少、医务人员数量不足、医疗设施设备落后,这些导致了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健康状况的恶化。(5)扶贫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内在缺陷(黄颂文,2004),盯住固定贫困线的减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倾向于关注贫困深度较低的群体,以表现出高效的减贫成果,但这些减贫政策的实施容易导致对其他贫困群体的漠视,导致相对贫困程度的加剧。(6)民族地区农村的“贫困文化”,包括酗酒、毒品等不良消费习惯、“轻生重死”的传统理念、与商品社会不符的生产生活经验等。这些因素既是致贫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减贫的阻力来源。
  针对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特点和原因,现有研究也给出了相应的减贫对策,如基础设施投资、人力资本开发、产业结构转型、生态移民等。但综合现有研究来看,现有研究尚没有对民族地区的农村贫困进行量化测度,对致贫原因和减贫对策的分析以定性描述为主,缺乏量化研究。与现有研究相比,本章对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研究的创新之处体现在:(1)本章依据对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量化测度,来分析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特征和演化历程;(2)从贫困发生率、贫困距以及平方贫困距三个方面对贫困进行了测度,不仅考虑了贫困人口的比重,还分析了贫困人口内部的收入分配问题;(3)在测度绝对贫困的同时,还针对民族地区农村的相对贫困进行了测度,对贫困的内涵进行了扩展。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贫困测度的文献述评
2.2  减贫影响因素的文献述评
2.3  小结

第3章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演化的总体变动
3.1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3.2  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迁
3.3  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
3.4  民族地区贫困演化的基本情况

第4章  贫困测度的理论研究
4.1  贫困的内涵及表现
4.2  贫困的测度指标
4.3  减贫指数的分解
4.4  数据来源及说明

第5章  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测度
5.1  民族地区农村贫困概述
5.2  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分组收入特征
5.3  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FGT贫困测度及结果分析
5.4  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差异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民族地区城市贫困的测度
6.1  城市贫困问题概述
6.2  民族地区城镇居民分组消费特征
6.3  民族地区FGT贫困测度及结果分析
6.4  民族地区内部贫困演化的差异性
6.5  小结

第7章  民族地区减贫因素:一个分析框架
7.1  民族地区贫困基本特征分类
7.2  减贫因素的一般性分析
7.3  民族地区减贫因素分析框架

第8章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民族地区贫困减缓
8.1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减贫的关系界定
8.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8.3  民族地区贫困变动分解
8.4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减贫弹性
8.5  小结

第9章  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度与民族地区贫困减缓
9.1  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度影响减贫的微观机制
9.2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贫困减缓情况及经验假设
9.3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9.4  实证检验结果
9.5  小结

第10章  教育结构、教育效能与贫困减缓
10.1  理论分析框架及计量模型设定
10.2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10.3  计量检验及结果分析
10.4  小结

第11章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益贫性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
11.1  经济增长益贫性的内涵与测度
11.2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益贫性测度方法说明
11.3  民族地区总体以及各细分省区的城市贫困数据
11.4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益贫性测度
11.5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益贫性的影响因素
11.6  小结

第12章  生态环境、碳排放与贫困减缓
12.1  生态环境、碳排放与贫困减缓的理论分析
12.2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12.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12.4  小结

第13章  本书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13.1  主要结论
1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