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4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224582
  • 作      者:
    上海市经济学会编
  • 出 版 社 :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4》是上海市经济学会多年来一直坚持编撰出版的一本经济论文集,旨在汇集上海经济学界一年一度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上海经济学理论的繁荣与发展。入选的论文主要涉及如下研究领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经济发展研究,经济政策研究,上海发展战略和自贸区制度设计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4》:
  (4)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市场的微观主体,所生产的产品都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是一些具有排他性或竞争性的产品。而“公共产品”则是指市场主体本身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必须由政府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如国防、社会治安、基础设施(路灯、灯塔、气象预报等)等涉及社会共同消费和共同享有的产品和劳务,这些产品市场微观主体是不愿意生产的,而空间技术、教育、邮政等部门的产品,则是市场微观主体无法生产的。所以仅仅依靠市场本身是无法解决这些公共产品的生产,但这些公共产品的生产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当然也是市场经济顺畅运行所必需的。因此,需要通过政府来解决。
  (5)市场经济在涉及社会发展目标上的“不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实现市场主体——企业的目标为运行轴心的,这个目标的市场表现就是利润最大化。与此目标相对应的社会目标则主要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大化,即维持社会稳定发展,保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因此,市场主体的目标总会对社会目标起着或多或少的销蚀作用,产生一系列“不经济”现象。
  (6)市场不能自动消除经济活动的外部负效应。各市场主体“私人成本”核算的性质所引致的外部经济负效果,对社会成本核算来说必然产生“不经济”的后果。企业为了取得竞争的有利地位,尽量降低自己的成本,为此不惜采取成本外溢的办法,加大企业成本对社会成本的负效果。如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政府要支付一大笔费用去消除污染,造成了“不经济”的后果。
  (7)市场经济以其效率价值高于伦理价值的原则,加大了社会平等,公平伦理制度建立的成本,因此产生“不经济”的现象。为了维护伦理价值,政府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用以建立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其他有关制度,以抵消市场的负面作用。
  事实上,政府在消除市场的负面作用中采取的种种措施,已经超出了市场经济的范畴,涉及政府作为整个社会管理者所应该具有的经济职能,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立法和司法。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虽然说立法和司法是广义的、基本的政府职能,但是如斯蒂格利茨在《政府经济学》一书中所言,政府在管理经济活动中必须“制定一系列构成体系的法律使得个人与企业之间可以进行经济交易。虽然经济学家与哲学家都试图设想在没有政府的情况下生活会怎样,但假如没有法律来规定财产权,那么只有暴力才能制止人们的相互偷窃;假如政府没有能力保护私有财产,那么个人就不会有积累财富的积极性。不用说,经济活动就会被严重地限制了。”“立法机构的职能远不只是保护财产。它保证了个人之间契约的生效,同时也对一些法律上成立的合同加以限制。”
  (2)微观经济管理。对于市场经济国家来说,政府微观经济管理活动可以包括几个方面:①政府作为生产的直接参与者。政府可以直接创办企业或参股经营,或者政府通过对私有企业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补贴来影响微观经济的运行。②政府利用国家信用在金融市场上弥补企业资本的不足;政府也可以应用国家信用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风险保险。③政府通过其政府采购制度在市场上进行政府购买,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④政府针对微观经济运行,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条例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管制。⑤政府通过价格补贴或发放补贴性贷款来支持某个产业或某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3)维持宏观经济稳定与推动宏观经济增长。由于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的运行通常表现出经济的波动,这种波动可能造成对国民经济的破坏。政府可以借助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生产、就业和通货膨胀。政府使用这两种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可以影响经济的总支出水平、经济增长率、生产水平、就业与失业率、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通过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政府可以“熨平”经济波动,减少经济波动带来的损失。政府也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措施来激励人们储蓄、投资和创新,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推动长期经济增长。而宏观调控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职能。
  ……
展开
目录
上海发展战略与自贸试验区研究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关于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的思考
主动开放战略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
全球化的新趋势与上海自贸区建设
“三个上海战略”与城市发展愿景:定位、边界与意义

经济学理论研究
论生产关系三大维度:劳动力所有制与内外部生产关系
社会总劳动的分配和价值量的决定
现代综合经济学初探
论列宁晚期关于全面改革的思想及其重要启迪
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治经济学

经济发展研究
我国产业升级的核心问题在于构建“两个作用”的机制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研究
新型城镇化:目标、步骤、措施
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
都市农业在我国城镇化中的新课题和历史任务
中国语境中的家庭农场:含义、意义及实施条件
市场潜能、溢出关联与省域经济增长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国家规模、有效统一市场与中国经济升级
——基于5000年长历史周期的回顾与分析
“创新型政府”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对上海深化改革的启示
创新完善制度环境,大力发展上海第三方支付产业
“三区联动”:产学研主管部门结合的创新平台
——杨浦“三区联动”实践剖析

经济政策研究
关于“营改增”改革问题深化研究
大型民用客机产业价值链的实证分析
探寻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相适应的资本管理工具
关于建立我国人民币外汇期货市场的思考
——兼论境外人民币外汇期货市场的演进
城市行政级别、政治干预与金融配置
——来自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改善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核心
基于“雅各布斯效应”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创新为导向,投资与消费双轮协调
——论中国经济增长驱动模式的转型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基于收入流动性的微观计量
家庭农场发展的困境与创新之道
关于上海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学术活动综述选刊
研讨会综述
报告会综述
第九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获奖名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