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职业病法律制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53424
  • 作      者:
    黄乐平,叶明欣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黄乐平,国家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编制专家组成员,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国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市律协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劳动学会劳务经济与境内劳务派遣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兼职仲裁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期致力于社会保障法律研究与实务工作,为数千起劳动争议案件提供过法律服务。同时,积极参与职业卫生与社会保障立法工作,是全程参与《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修改的少数专家之一。现著有《中国工伤保险研究》、《最新工伤处理操作实务》、《养老保险实务精解》、《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实务精解》、《失业保险实务精解》、《工伤保险实务精解》、《住房公积金实务精解》等社会保障法律类理论、实务著作二十余本。由于在工伤实务处理与理论研究方面的影响,被多家媒体誉为“工伤维权第一人”。
<br />&nbsp;&nbsp;&nbsp;&nbsp;叶明欣,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nbsp;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坚持实证研究方法,充分挖掘了义联团队亲身经历的上百个真实案例,对现行职业病防治制度进行适当梳理,并对当前焦点问题予以适当的回应。职业病劳动者现在面临哪些难题?在权力救济过程中面临哪些阻力?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阻力的出现?现行法律制度体系下,有何应对之策?与职业病救治相比较,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未久、尚未罹患职业病的劳动者如何更好地做好防护工作?法律体系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本书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供广大读者参考借鉴。
展开
目录
第一章&nbsp;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述评<br /><br />第一节&nbsp;计划经济时代的职业病防治立法<br /><br />一、职业病的预防<br /><br />二、职业病的报告与诊断<br /><br />三、职业病的待遇<br /><br />第二节&nbsp;改革开放后至2011年前的职业病防治立法<br /><br />一、职业病防治的综合立法<br /><br />二、职业病的预防<br /><br />三、职业病的报告<br /><br />四、职业病的诊断<br /><br />五、职业病的待遇<br /><br />第三节&nbsp;2011年至今的职业病防治立法<br /><br />一、《职业病防治法》修订的背景:职业病防治体系十大弊端<br /><br />二、《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立法过程<br /><br />三、《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四次修订回顾<br /><br />四、《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制定后的立法活动<br /><br />第二章&nbsp;跨国职业卫生监管<br /><br />第一节&nbsp;我国参加的职业卫生国际公约<br /><br />一、核心人权公约中的职业卫生条款<br /><br />二、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nbsp;Labor&nbsp;Organization,ILO)的职业卫生国际公约<br /><br />第二节&nbsp;企业社会责任与职业卫生<br /><br />第三节&nbsp;职业卫生的跨国诉讼<br /><br />一、运营地的管辖<br /><br />二、在跨国公司母国的侵权诉讼<br /><br />三、对跨国公司高管的股东派生诉讼<br /><br />第三章&nbsp;职业病预防法律制度<br /><br />第一节&nbsp;作业场所的监管主体<br /><br />第二节&nbsp;职业病的一级预防<br /><br />一、前期预防:建设项目在建过程中的职业病预防<br /><br />二、前期预防:行业准入的职业卫生要求<br /><br />三、劳动过程的防护<br /><br />第三节&nbsp;职业病的二级预防<br /><br />一、职业健康检查<br /><br />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制度<br /><br />第四节&nbsp;职业病的三级预防<br /><br />第五节&nbsp;通过集体协商制度加强职业病预防工作<br /><br />一、集体协商应将职业安全和健康纳为重点内容<br /><br />二、如何进一步推进关于职业安全与健康的集体协商<br /><br />第四章&nbsp;职业病的诊断和鉴定<br /><br />第一节&nbsp;职业病的诊断程序<br /><br />一、职业病诊断原理<br /><br />二、职业病诊断材料的获取及争议解决<br /><br />三、职业病诊断机构<br /><br />四、职业病诊断过程<br /><br />五、职业病诊断结论<br /><br />六、职业病目录<br /><br />七、职业病的报告<br /><br />八、劳务派遣中的职业病诊断<br /><br />九、德国的职业病诊断程序<br /><br />十、美国的职业病诊断程序<br /><br />十一、小结<br /><br />第二节&nbsp;职业病鉴定<br /><br />一、职业病鉴定的属性<br /><br />二、职业病鉴定的受理和组织工作<br /><br />三、职业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工作<br /><br />四、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br /><br />第五章&nbsp;职业病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br /><br />第一节&nbsp;职业病的工伤认定<br /><br />一、职业病进行工伤认定的法律依据<br /><br />二、工伤认定的申请<br /><br />三、工伤认定的管辖<br /><br />四、申请工伤认定的材料<br /><br />五、受理<br /><br />六、调查和核实<br /><br />七、工伤认定结论的作出和审查<br /><br />第二节&nbsp;职业病的劳动能力鉴定<br /><br />一、劳动能力鉴定原理<br /><br />二、我国劳动能力鉴定制度的沿革<br /><br />三、劳动能力鉴定主体<br /><br />四、劳动能力鉴定过程<br /><br />五、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br /><br />六、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审查<br /><br />七、外国劳动能力鉴定制度简介<br /><br />八、完善劳动能力鉴定制度的相关建议<br /><br />第六章&nbsp;职业病的赔偿<br /><br />第一节&nbsp;职业病待遇<br /><br />一、待遇项目<br /><br />二、职业病死亡待遇<br /><br />三、疑似职业病病人的权利与待遇<br /><br />四、观察对象的权利与待遇<br /><br />五、非法用工单位的职业病工人待遇<br /><br />六、对一级至四级伤残工人的一次性待遇支付<br /><br />七、职业病赔偿私了协议的效力问题<br /><br />第二节&nbsp;职业病赔偿的责任主体<br /><br />一、工伤保险基金<br /><br />二、用人单位<br /><br />三、工伤保险待遇的先行支付<br /><br />第三节&nbsp;涉及多家用人单位的职业病赔偿<br /><br />一、规则变迁<br /><br />二、美国的“最后用人单位规则”(last&nbsp;injurious&nbsp;exposure&nbsp;rule)<br /><br />的原理与实践<br /><br />三、“最后用人单位规则”在中国的适用<br /><br />四、对我国“最后用人单位规则”的建议<br /><br />第四节&nbsp;职业病工人的民事赔偿<br /><br />一、职业病工人对用人单位的民事权利<br /><br />二、职业病工人对侵权第三人的民事权利<br /><br />第五节&nbsp;法律保障体系之外的职业病工人<br /><br />第六节&nbsp;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工伤赔偿程序法律制度简介<br /><br />一、协商程序<br /><br />二、仲裁程序<br /><br />三、索赔程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