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述作集:报刊发表文章选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779695
  • 作      者:
    关玉国著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述作集:报刊发表文章选编》获南阳市优秀社科成果奖,是作者读书从政之悟,有趣生动,不仅公务人员可以看,普通读者亦可大快朵颐。
展开
作者简介
  关玉国,男,生于1959年3月,大学毕业,高级政工师。河南省桐柏县人。曾任桐柏县毛集镇党委书记,唐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社旗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邓州市委副书记,南阳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现任南阳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中华孔子学会会员,中国报业协会理事,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报业协会副会长,南阳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南阳华夏箴言文化研究会会长,南阳读书协会会长,南阳楹联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自1997年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以来,坚持以勤于学习、乐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自省、勇于创新为人生座右铭,利用闲暇,持之以恒地潜心研究修身为政箴言、人生感悟和领导科学。累计积累写作资料1000万字以上,收集整理和总结古今修身为政四句箴、三言两句箴及人生感言一万余则,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发表文章300余篇,有60多篇分别荣获好新闻、优秀论文和社科成果奖。编写读书学习、理想信念、民本思想、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清正廉洁、节制能力、领导形象、党风建设、公文写作等讲义15份。创办了华夏箴言文化研究会、南阳读书协会、华夏箴言网和《文化精萃》杂志。
  出版《述作集——古今修身为政之见》《理论与实践之探索》《人生箴言录》《古今修身为政四句箴》《潮头观澜——南阳日报新闻评论作品集萃之一》《忠诚担当——南阳日报新闻评论作品集萃之二》等专著6部,其中《述作集——古今修身为政之见》《古今修身为政四句箴》《潮头观澜——南阳日报新闻评论作品集萃之一》分别荣获南阳市优秀社科成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述作集》一书,分为八大篇章:“以史为鉴篇”讲述了古人为政为人之道;“学习心得篇”是作者从政、读书道路上的所学所感;“工作体会篇”讲述了工作中的一些体悟与经验;“读书方法篇”广泛列举古人及近现代著名人士学者的读书方法。另有“社科课题篇”、“名人轶事篇”、“知识天地篇”、“哲思箴言篇”。
展开
精彩书摘
  古人居官“三字”箴
  ※ 《党的生活》2003年第5期;《现代领导》2006年第6期;《南阳日报》2011年10月12日
  历史上凡有所作为的帝王和官员,大都比较注重自身修养和用人之道,他们往往通过立言为箴的办法,规诫约束自己,教育启迪他人。这里摘举几例“三字”箴,以供今日为政者鉴之。
  马融:明、平、清
  东汉经学家马融,曾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等职,从挚恂学。他认为:“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清则无欲,平则不曲,明能正俗,三者备矣,然后可以理人。”
  在马融看来,身居官位首要的是明晰世情,做到办事明白而不聩;处理各种事宜关键在于公平合理,做到客观公正而不徇私枉法;安身立命主要是清白廉洁,做到洁身自好而不贪污受贿。做到了清廉自爱就不会贪婪多欲,公平正直就不会曲意阿从,办事明白果断就能匡正习俗而取信于民。如果为政者能做到这三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好官,那么就可以管理好民众,治理好属地。
  张安世: 钱、权、亲
  为什么当官?当官干什么?自古以来,为官者对这两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 。有 的 是“ 千 里 来 做 官 ,为 的 吃 和 穿 ”,“ 升 官 发 财 ”,“ 光 宗 耀 祖 ”,“ 衣锦还乡”等。与此形成鲜明对照、能流芳百代的是那些秉公办事、廉洁从政的官员,他们当官是为老百姓办事,是为国家效力,使民富国强、国泰民安。这类清官、好官自古就有。汉宣帝元康年间的元老重臣张安世,为官讲究“三不为”。
  一曰“不为钱”。张安世感到自己与儿子同被封侯,待遇过高,便向汉宣帝恳求辞去俸禄。汉宣帝十分感动,私下却让大司农所属都内衙门为其存钱数百万。
  二曰“不为权”。张安世官居大司马、车骑将军、光禄勋、卫将军兼任尚书事,参与朝廷决策,是真正有权管官的官。一次,他向朝廷推荐过的一个人向他道谢,他非常生气地说:“为国家举荐贤能,怎可私下相酬谢?”一位有功的郎官求张安世说情,张安世说道:“你的功劳大皇上是知道的,我们做大臣的,怎能自己说长道短、去掺和!”坚决拒绝请托。
  三曰“不为亲”。张安世见自己一家人地位尊显,内心深感不安,便请求将独生儿子张延涛调离京城,并一再要求降低过继儿孙的爵位和享有的赋税户数。后来,宣帝怜恤张安世年老体弱,缺少照顾,才又在张安世去世前一年将其儿子调回朝廷任职。为官者能达到张安世这种境界,心存百姓和国家,则百姓幸甚,国家幸甚,其本人也定会受人尊敬,流芳后世。
  吕本中:清、慎、勤
  南宋官员吕本中,在所著《官箴》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对此,他有着一番深刻的阐释。
  吕本中说:“清、慎、勤三字,乃居官之真修。不清,则我取一也,下取百焉;我取十也,下取千焉。我以之适口,民以之浚血。我以之华体,民以之剥肤。我以之纳交游,民以之鬻妻子。我以之遗子孙,民以之损田庐。我以之恣歌舞,民以之啼饥寒。伤哉!以此思清,清其有不至乎?不慎,则一出令之误也,而跖盗之弊生。一听言之误也,而雍敝之奸作。一用人之误也,而狐鼠之妖兴。一役使之误也,而劳怨之声起。一听断之误也,而劝惩之道塞。一重辟之误也,而冤孽之报随。悲夫!经此思慎,慎其有不至乎?不勤,则一人之逸,百人之劳。我之欲寝也,日得无有立而待命者乎?我之欲休也,日得无有而望归者乎?案牍之留也,日得无有藉以为奸者乎?狱讼之积也,日得无有久系冻饿者乎?嗟嗟!以此思勤,勤其有不至乎?”
  吕本中从修身为政、居官为民的角度,运用官民之利害因果之联系的对比手法,深刻地阐释了居官为什么要清、慎、勤。在他看来,只有当官的清廉,百姓才得安宁。如当官的奢求美味、华美身体、广交纳友、传赠子孙、恣情歌舞,则百姓必受其害而被榨取血汗、剥及皮肤,被迫鬻妻卖儿、损田卖屋、饥寒啼泣。为官如不审慎,误发一道命令、误听一句言语、误用一个人、误派一名差役、误断一次狱案,都会使盗贼滋生,奸佞发作,狐鼠之辈兴妖作乱,悲恨之声四起,劝善惩恶之道梗阻,冤仇罪孽报应相随。当官如不勤奋,必因一人之贪逸而导致百人之劳顿。因此,想安睡,要想一想还有没有立在一旁等待命令的人;想歇息一下,要想一想还有没有踮起脚尖盼望回归的人;公文案卷滞留了,要想一想会不会有借此机会行奸的人;狱讼案件积累了,要想一想会不会有因此久困监牢而忍冻挨饿的人。
  世代更替,境况迥异。但不论是古代居官修身,还是当今执政为民,做到清、慎、勤都是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理当将此置之座右而一日三省。
  徐九思: 勤、俭、忍
  明嘉靖年间,有一位可与海瑞相提并论的清廉惠民官员徐九思,也就是被后人搬上戏剧舞台的徐九经。徐九思于嘉靖十五年任职南京应天府句容知县,在任期间,以“勤、俭、忍”为座右铭,常言“俭则不费,勤则不隳,忍则不争”。他为官刚正不阿,励精图治,节俭裕民,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
  勤:勤于公务。为防司空见惯的胥吏审狱徇私现象,“每受讼牒,必命其人为亲识偕往”。让当事人当庭相对,审理前自己先行调查,判决时即以“所言相同处断”,遇到“所述不同”,即当面对质。他还通过整顿吏风,将一名窃藏公款、偷盗官印的县吏执于堂前,面对全体官员进行公审,亲“讼其状”,直“摘其奸”,并果断地“坐之法”,使佐吏得到了儆戒,都知道了“不得擅揽词讼及求索民钱”,“胥吏于是人人惴恐于法,不敢有所舞(弊)”。为力防胥吏下乡害民,他一改过去由胥吏全权经办征税催赋事务为自己直接参与处理,先了解乡民贫富、道里远近、赋役轻重,然后分配徭役时,对贫弱者“必以资其受顾而役”,将过去赋税无定额状况改为经审核后“著划于一册,以示各赋区”,“虽至稚童不受惑也”。对在审核中查实的县内豪强隐占的赋额,改赋由原主承担,不再另加于百姓。以往支解赋粮,是“官吏视贡礼决定取得,资重不相当久矣”。徐九思又将此改为亲自主持抽签,避免了重役全由无
  钱送礼的贫民承担。
  俭:节俭裕民。徐九思为官首先自奉清廉,厉行节俭。他曾于居室中堂挂一幅青菜图,旁书“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他以此鞭策自己,“生平不嗜肉,惟啖菜”。在句容,徐九思节俭裕民事迹颇多。当地粮簿上本有一笔供地方开支的例金,他对此分文不取,且本着惠民之心,毅然将这笔例金革除。这与当时肆虐官场的贪奢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嘉靖年间,“民间困苦日甚一日”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官吏贪污,其次过客骚扰。过客之费,不减贪吏”。当时地方官多以招待过路官员作为自己投机钻营的一个主要渠道,滥用公款大肆宴请,重礼接送。如此庞大的费用开支,自是百姓不堪忍受的负担。徐九思顶风反其道而行之。一次上面府中属员到句容,横行索贿未能得逞,这些人就借酒装疯,在县衙谩骂,咆哮公堂。徐九思毫不退让,将他们缚而笞之,从而使路过句容的士大夫“安公(九思)之质俭,弗过望也”。平时县内摊派徭役,他尽量为民节俭而减之,有时达到了“役三减”的程度。另外,他还坚持以身作则,带领吏卒种园圃、养畜禽、修道路,大大降低了公费开支,有效地减轻了百姓税赋。
  忍:忍则不争。徐九思面对趋炎附势的官场弊端,做到不争名,不图利,守廉安贫,不忍心为己而与当时官场的奔竞之流同流合污。正是由于他耐得住清贫,忍得住名利,不计较得失,才敢于同豪强侵害百姓利益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如遇灾年,照旧例救济粮全以平价出售,其值上交。徐九思认为:灾年中真正有难的灾民早已无钱,平价之粮对于他们犹如市价,而有钱的豪民富户却乘机抢购囤积。针对于此,徐九思依据实情进行改革,在县内将上司拨下的救济粮,小部分以市价出售,用以归还上司,其余之粮,他亲自监督施粥于县衙之前,使有钱者无空可钻,无钱者却能真正受惠于救济。他还在灾年一改过去用法宽和的态度,对拒贷积谷以投机倒卖者、乘灾抢劫者予以严厉惩处,一捕入狱就绳之以法。故人称徐九思治县“御豪猾则特严”,“不尽法不止也”,使“豪猾敛迹不敢肆逆”。由于徐九思的不争名利,不计得失,在句容知县任上一干就是九年,深受百姓拥戴,在他被调入京的当年,句容民众自发为其建生祠四五座。
  雍正: 公、忠、能
  雍正接见通过殿试的进士们,就“如何做官”为题,当场举了三个人的实例,归结为三个字,以为做官的楷模。
  张廷玉的“公”。雍正表彰其“公”,是说他在其弟张廷璐“科场舞弊案”中,公私分明,与众官员“力保”其弟(八王爷操纵)不同,体谅帝王心思,秉公处理,大义灭亲,“力参”其弟,维护朝廷威严和科场公道。最后,雍正处决了张廷璐,“科场舞弊案”风波得以平息。张廷玉因其“公”备受雍正器重,供职军机处。
  李福的“忠”。雍正表彰其“忠”,是说他在“科场舞弊案”中,忠诚于朝廷,忠诚于皇命,忠诚于自己的职责,讲政治、讲原则、顾大局、重责任,不与主监考大臣张廷璐同流合污,而是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维护朝廷威严和科场公道,确保为国家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李福因其“忠”备受雍正器重,接替诺敏出任山西巡抚。
  田文静的“能”。雍正表彰其“能”,是说他在查处山西巡抚诺敏“欺世盗名”追缴欠款假政绩案中,从不能下手处下手,乔装打扮,明察暗访,一举揪出了诺敏这个假典型。此前山西巡抚诺敏为迎合雍正皇帝初登大宝急于政绩的心理,大搞投机,为表现其在山西的政绩和三晋官员上下沆瀣一气,声称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将亏欠十年的税银补缴完毕,造假账欺骗雍正,骗得雍正皇帝亲赐“天下第一巡抚”牌匾。真相大白后,雍正处决了诺敏。田文静因其“能”备受雍正器重,擢升为河南巡抚。
  雍正皇帝说,他用人就用“公、忠、能”之人,这样的人要大大提拔重用,表明了朝廷的用人导向和评价人才的标准。我们现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虽说与雍正的用人目的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对于那些一心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公臣”们,那些对党、国家和人民忠诚的“忠臣”们,那些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效力的“能臣”们,还是应该大力褒奖和宣传,鼓励他们好而思进,励精图治,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再立新功。
  ……
展开
目录
一、以史为鉴篇
谈老子“十不”圣人之道
孔子修身“四忧”
“四自”精神与孔子律己思想
吕不韦反对教条主义
唐太宗为政之喻
武承谟的四副赴任箴联
林则徐之《观操守》
刚毅的“明远”之见
古人居官“三字”箴
古人以物作铭四则
古人用人之忌
古人忧民之情
交友“四要四不要”
古人为政清廉典范
由寓言“毛与皮”想到的
戒骄切记“四不自”
古代官署民本箴联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二、学习心得篇
领导干部要谨防“四小”
漂浮之风不可长
共产党员要有远大理想
毛泽东论工作方法
中外名人的人生公式
人才成长力戒“四浮”
外国名人的成功秘诀
惜时贵在“今日”
做人当如钟
爱岗敬业需“四心”
“十书”建言
毛泽东为民之喻
毛泽东为什么未赴法国勤工俭学
读书经典四字歌
读书谨防误入歧途
浅谈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发人深省者莫过于箴言
读书可养生益寿
孔子本纪歌
谈城市精神
为民重在“四心”

三、工作体会篇
领导干部“三讲”整改应做到“六要”
调查研究贵在“四得”
宣传思想干部素质修养“六要”
宣传思想工作十要十戒
充分发挥组织部门职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施人才战略“十要”
要善听老干部之言
任用人才“四不可”
关键在于落实
唯有读书可明志 最是书香能致远
全市新闻人精神一次集体展示
做到“五个必须” 实现“三个满意”
开放成就“南阳日报现象”
牢牢把握“五个十” 激扬时代主旋律
——对地市报宣传报道几个问题的思考
全国农运会报道亮点多效果好
坚持“四个三” 深化“走转改”
让空话远离新闻
宣传典型是党报的永恒主题
抓落实关键在于“实”
五位一体爱南阳
好新闻是“走”出来的
大美南阳之灵魂

四、读书方法篇
王充“摘与写”读书法
梁章钜“精熟一部书”读书法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