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系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所承担的教育部年度报告系列课题成果之一。该课题每年选取中国各个地方围绕宪法法律的实施,特别是各种法律权利的实现而展开的制度建设情况开展研究,从地方的视角,以发布年度报告的方式,观察和记录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2014年度报告课题组选取了11类制度和4项权利,作为把握2014年中国地方法制发展情况的观测点。这11类制度中,立法制度、执法制度、司法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主要是分析、观察国家政治层面公权力的宏观行使情况;决策制度、协商制度、监督制度、公开制度、工作程序主要关注公权力在国家机关内部的再分配和微观运作情况;公共参与机制、基层自治与社会组织则侧重分析公众在社会层面的组织化水平以及自治能力。4项权利则是从2014年最引人瞩目的法律事件所涉及的法律权利中精心选取的:随着预算法的修订和财政预算公开工作的持续推进,全国各地陆续向人大扩大了预算公开的范围,而纳税人知情权实现状况正是观察和评价预算公开工作的一个重要角度与标准。2011年起被关注的“死磕派”律师,在2014年遭遇到部分舆论的激烈批评,进而引起律师执业状况的讨论,因此我们继2011年的发展报告之后,再度关注律师执业权。教育公平多年来一直是广受关注的议题,2014年许多地方在择校公平工作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促使我们从教育公平权的角度关注相关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伴随着农地制度改革,2014年土地问题再次引起普遍关注,各地纷纷推出相关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背后实质上是土地发展权的实现方式,因此我们也将土地发展权作为今年发展报告的专题之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