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走向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张、居高不下,这也强化了人们对于我国未来收入分配变动走向进行估计和预测的动机。然而,值得指出的是,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在较大程度上是与相关的政策取向相关联的。政策措施不仅可能成为再分配的重要途径,也将影响各群体的经济机会以及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等。对收入差距的走向只能在给定的经济结构和政策框架下进行,或者同时考虑到经济结构和政策参数的变迁,本节则只结合我国现状讨论影响收入差距变化的各种不同因素。
自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收入分配应“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以来,收入分配的政策理念已经有了重大调整。从强调拉开收入差距,强化个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而提高经济效率转向了社会公平。在实践中,收入分配试图实现差距的适度缩小以及分配机制的相对公正。在这种政策理念的指引下,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相关政策措施,试图缓解收人差距的持续攀升态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收入差距问题讨论的重点也有所调整,从强调收入差距对于效率提升、促进经济增长的激励效应转向收入差距应当符合社会公平正义原则、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与全面小康;从强调打破平均主义转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基于“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的现实,党的十七大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到了新的高度,对收入分配的看法和评价也有了新的突破,将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作为社会公平的主要体现;在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上,强调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功能分配格局上,指出应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对于低收入人群,要求“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在收入来源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等途径“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调节收入分配,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改善民生、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已经成为近年来政府工作的重点。这些努力主要包括:
(1)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逐步消除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加强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努力推进城镇义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项目覆盖农民工群体。
(2)以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境况,实现社会和谐;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等。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通过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障等制度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均等化。
(3)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就业机会。
(4)对垄断行业、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部门的工资制度改革逐步启动。
(5)加大反腐败力度,努力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这些政策对于改善民生、扭转收入差距不断扩张的势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在实践中也遏制了收入差距急剧攀升的势头,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也基本稳定。但总体而言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仍然较高,收入差距依然比较大。收入差距的长期变动趋势以及当前状况表明,从影响因素来看,各种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力量总体上没有减弱的迹象。城乡差距虽然在近年来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但长期处在非常高的水平,且农村居民收入内生增长能力仍显不足;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的扩张态势仍在继续。收入分配格局具有渐趋僵化的迹象。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下降,机会不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越来越强,收入差距的代际传递越来越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