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区矫正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615503
  • 作      者:
    张旭光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区矫正问题研究》从社区矫正这一社会学领域入手,就社区矫正尚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在实践中面临着相关法律缺乏、社会认同度和参与度不高、矫正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矫正技术落后、危险控制不足等诸多问题等做了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作者(张旭光)认为,这种现状已经妨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也影响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大局,如何破解社区矫正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瓶颈所在。彻底解决上述问题不能仅仅靠个别环节和方面的修修补补,而是需要通过刑事立法、行刑理念、社区建设、矫正模式的构建等各方面的系统改革和综合配套完善才能予以解决。其中社区建设、矫正模式的构建等问题对于顺利开展社区矫正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
精彩书摘
  (三)笔者关于社区矫正性质的观点
  以上关于社区矫正的性质的种种观点,说明社区矫正的性质在国内外仍然是一个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的问题,这不仅反映了对社区矫正制度的认识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区矫正实践工作的不成熟性。在借鉴国内外社区矫正性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社区矫正是指将特定的服刑人员置于社区环境中,由国家与社会在裁判确定的期限内,对其监管、教育、帮助,促使其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兼具刑罚执行和社会工作属性的新型刑罚执行制度。可见,社区矫正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社区矫正的本质是一项行刑活动。社区矫正涉及对罪犯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作为一种与监狱行刑相对而言的新型行刑方式,也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刑罚执行方式。可见社区矫正尽管对罪犯权益的剥夺比较轻微,但是究其本质仍然是行刑活动,而不是一般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要通过开放式的行刑方式惩罚、教育改造罪犯,最终使他们适应正常社会生活,不致再重新犯罪。第二,社区矫正具有社会工作属性。由前文可知,社区矫正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开放式的行刑活动,但是从社区矫正的行刑目标、行刑方法以及行刑主体角度来看,其又是以罪犯再社会化为目标的社会工作。正如学者张昱所说,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弥补了社区矫正工作中刑罚执行刚性化的不足;社会工作主动性的工作模式弥补了社区矫正中刑罚执行间断性的不足;社会工作以人的平等、尊严、价值、需要为理念的工作模式弥补了社区矫正中刑罚执行社会关怀的不足②。第三,社区矫正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其中个别预防为其主要目的,同时兼顾一般预防目的。刑罚执行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社区矫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而且不仅包括一般预防,还应当具有特殊预防的意蕴,只不过二者地位不同罢了。其中,一般预防主要依靠刑罚痛苦来实现,而社区矫正作为刑罚轻缓化的产物不可能以一般预防为其主要使命。社区矫正之所以以可能危害社会为代价而对罪犯采取开放式的行刑方式,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社区矫正不仅能有效地矫正罪犯的行为恶习,改善其不良的个性心理结构,让他们彻底地弃恶从善,而且也有利于矫正对象融人正常社会生活,避免监狱矫正固有的交叉感染和脱离社会等弊端。因此,社区矫正追求预防犯罪的目的,但是应当以“个别预防”为主要目的。第四,社区矫正的任务是实现罪犯的重新社会化。社区矫正“个别预防为主,兼顾一般预防”的目的决定其主要工作任务应该是在犯人和社区之间建立或重新建立牢固的联系,使罪犯归人或重归社会生活中去,恢复家庭关系,获得职业的教育,就广泛的意义而言,即在于为犯人在社会正常生活中获得一席之地提供帮助④。
  性质是事物本身区别于其他事物所特有的属性。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多重属性,但是其本质属性只能有一个,其余的都是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排他的。社区矫正也是如此,它的属性可能有多个,但是其本质属性只能有一个。具体来讲,社区矫正不同于传统刑罚执行制度的关键所在是其不将刑罚放在首位,而是将矫正作为最终价值。传统的刑罚执行虽然也试图改造犯罪人,但其中心在于惩罚罪犯,注重刑罚执行的威慑性、痛苦性,追求的是刑罚执行的一般预防效果。而社区矫正的中心在于矫正罪犯,注重刑罚执行的教育性,追求的是刑罚执行的特殊预防效果,但是,又兼顾了一般预防的目的。前者以刑罚的惩罚目的为本,后者以刑罚的矫正目的为本。比起传统的刑罚执行,尤其是对比监禁矫正来说,社区矫正的惩罚是少量的和轻微的,并且由于其最终目的是矫正,所以,其惩罚的目的也不在于惩罚,而主要是为了矫正服务。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社区矫正概述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性质与任务
第三节 社区矫正的价值分析

第二章 社区矫正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行刑方式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国外社区矫正的缘起与发展
第三节 我国社区矫正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发展

第三章 中国社区矫正的依据分析
第一节 中国社区矫正的理论依据分析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现实依据
第三节 社区矫正的刑事政策依据
第四节 中国社区矫正制度的传统依据分析

第四章 社区矫正框架下的社区建设
第一节 社区的历史沿革及其构成要素
第二节 社区的功能
第三节 社区矫正框架下社区建设
第四节 社区矫正中社区资源的利用

第五章 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防治研究
第一节 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概述
第二节 重新犯罪防治模式分析
第三节 防治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对策

第六章 中国社区矫正的模式构建
第一节 国外社区矫正模式简介
第二节 国外社区矫正的利弊分析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社区矫正模式构建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