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59396
  • 作      者:
    金碧华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金碧华,浙江富阳人,法学博士(社会学),现为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社会学会理事,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近年来主要从事法律社会学、犯罪社会学、矫正社会工作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民政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等3项,主持浙江省法学会重点课题、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浙江省教育规划项目、浙江省民政厅民政政策理论课题等多项厅局级课题。先后在《青年研究》、《社会科学》、《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少年犯罪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曾获得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浙江省社科联第七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普通期刊优秀成果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假释犯是一个权力状况“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是一群“体制化”的人,既是“体制内”的人,也是“体制外”的人。大多数假释犯在重新回归社会以后都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需要接受强制性的再社会化过程,另一方面则为摆脱生存困境必须做出各种努力,而解构和重构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成为假释犯对象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本著作以社区矫正假释犯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等相关理论,通过实证研究,重点探讨社区矫正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解构”和“重构”的内在规律,厘清他们在重新回归社会以后社会支持网络的“解构”和“重构”的基本逻辑过程,期待发现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特质和分层、社会支持网络“解构”和“重构”的行动过程以及行动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采取积极的社会措施和可行性方案,构建和谐的社区矫正假释犯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以期对社区矫正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对假释犯对象再社会化的矫正社会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
一、假释犯:生活世界中一个几乎被遗忘的特殊的
“社会群体”
二、转型社会生活的快速变迁对假释犯的冲击和
影响
三、“风险社会”的预警机制:社会支持网络对
假释犯的积极意义
第二节问题提出
第三节研究意义

第二章文献回顾及评述
第一节社会网分析的滥觞
第二节国外关于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
一、关于社会支持网络的基本概念
二、关于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国内关于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
一、对转型期中国社会支持网络整体变迁的研究
二、对城市居民、乡村农民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三、对老年人、妇女、青年人、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四、对在校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五、对教师、护士、农民工、下岗就业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六、对社会支持网络建立与社会工作关系的研究
第四节国内外社区矫正中罪犯处遇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
一、有关社区矫正福利性和惩罚性关系的研究
二、有关社区矫正对象权利保障的研究
三、有关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过程的研究
四、有关社会支持网络对于社区矫正的价值意义的研究
五、有关社区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的实证研究
第五节国内外关于社会支持网络研究的简评

第三章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核心概念
一、社区矫正
二、假释、假释犯
三、社会网、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网络
(一)社会网
(二)社会支持
(三)社会支持网络
第二节研究地点、对象的选择和确定
一、研究地点的选择
(一)被调查街镇的基本情况
(二)被调查街镇社区矫正的开展情况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
第三节理论分析框架及展开
一、理论溯源
二、分析策略
三、理论补充
第四节研究的逻辑进路
第五节研究方法的确立和运用

第四章支持的网络“结构”:假释犯对象生命历程中的
社会支持及其形式
第一节“结构”的隐喻
第二节假释犯对象“生命历程”中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
一、“入监前”的社会支持
二、“入监后”至“假释前”的社会支持
三、“假释后”至“解矫前”的社会支持
四、“解矫后”的社会支持
第三节假释犯对象“生命历程”中社会支持的主要形式
一、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形式
(一)配偶支持
(二)代际支持
(三)亲属支持
(四)朋友支持
(五)邻里支持
二、正式的社会支持形式
(一)单位支持
(二)社区支持
(三)公、检、法、司机构支持
(四)NGO支持
(五)专业的咨询机构支持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支持的“行动”过程: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的
“解构”和“重构”第一节“行动”的内涵
一、“行动”研究
二、我们的观点
第二节假释犯对象的社会支持策略
一、“自我涵括型”的社会支持策略
(一)“自我涵括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典型案例
(二)“自我涵括型”社会支持策略的特点
(三)“自我涵括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局限性
二、“核心网络型”的社会支持策略
(一)“核心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典型案例
(二)“核心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特点
(三)“核心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局限性
三、“扩大网络型”的社会支持策略
(一)“扩大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典型案例
(二)“扩大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特点
(三)“扩大网络型”社会支持策略的局限性
第三节假释犯对象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支持网络的
维持与再生产
一、假释犯对象社会交往能力的“分层”
(一)社会交往能力的分层“标准”
(二)假释犯对象社会交往能力的“分层表现”
二、假释犯对象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支持网络的维持与
再生产
(一)典型个案
(二)简要评析
第四节支持行动的“运作”:假释犯对象对社会支持网络变迁的
类别化处理
一、对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类别化处理
二、对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类别化处理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支持的网络“嵌入”:文化制度背景对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
网络构建的影响第一节嵌入性与弱嵌入性理论
第二节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的文化传承
一、伦理本位:中国社会人际关系交往的本质
二、伦理场域: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行动依托
三、简要评述
第三节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的制度情境
一、户籍制度及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
(一)我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目前户籍管理制度中有关假释犯对象的一些规定
(三)户籍制度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
二、就业制度的变革及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
(一)我国就业制度的变革
(二)目前有关假释犯对象就业问题的一些规定
(三)就业制度变革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及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二)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中有关假释犯对象的一些规定
(三)社会保障制度变革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
四、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及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
(一)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对假释犯对象的有关规定
(三)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社区矫正试点)对假释犯对象的影响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七章“另类”考察: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的社会排斥
问题第一节社会排斥的范畴
第二节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中各类社会排斥的
运作过程
一、社会保障体制的排斥运作过程
(一)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排斥
(二)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排斥
(三)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排斥
二、劳动力市场的排斥运作过程
(一)体制内劳动力市场排斥
(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排斥
三、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运作过程
(一)非正式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
(二)正式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
第三节社会排斥和自我排斥:假释犯对象社会支持网络
构建中的另类融合
一、相对自我排斥的个案分析
(一)典型个案
(二)分析
二、绝对自我排斥的个案分析
(一)典型个案
(二)分析
三、简要评述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八章结论、讨论与建议第一节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果
二、研究局限
三、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社会支持的“过程性”
(二)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理论延展
第二节进一步讨论:社区矫正的“福利性”和“惩罚性”
第三节对策和进路:构建“多层互补”的社区矫正假释犯对象的
社会支持网络
一、法律政策层面的支持
(一)健全和完善假释制度
(二)明确假释犯对象的权利保障机制
二、社区、社会组织层面的支持
(一)稳固和强化社区功能
(二)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和机制建设
(三)探索建立社区矫正的三支队伍
三、假释犯对象个体层面的支持
(一)完善假释犯对象的自我支持体系
(二)不断拓展假释犯对象的非正式社会支持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