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列宁政治哲学的思考:以阶级意识为视角的探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0192
  • 作      者:
    李文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列宁政治哲学的思考:以阶级意识为视角的探讨》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由三河市君旺印装厂印刷装订,2014年3月第1版,2014年3月第1次印刷,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经销。主要包括: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考列宁政治哲学的背景、总体性方法及对列宁政治哲学反思路径的差别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卢卡奇指出物化现象给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造成的影响不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生活在同样的物化世界中,这两个阶级都被异化了。但资产阶级在这种自我异化中感到的是满足。异化被资产阶级看作自身强大的证明,并在其中获得人的生存的外观。而无产阶级在这种异化中感到的则是毁灭和否定,获得的是非人的生存的现实。但是,任何人在被唾弃的状况下都会产生对这种状况的愤慨,因此无产阶级的异化状况必然会激起它对自己生存状况的反抗,这就为它认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提供了物质前提。
  第二,卢卡奇进而从认识论上分析了无产阶级意识产生的理论基础。由于资产阶级在物化世界中感觉到的是一种自我肯定性,因此它不会去主动地批判物化,而是积极地加以维护和赞美。阶级的局限性使资产阶级蒙蔽了自己的双眼,认识不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躲在物化现象之后的真实的世界始终只能作为一个不能进入的客体而存在,真实的世界对它来说始终是“自在之物”。这就是主体和客体相分离的二元论。
  与资产阶级的社会存在不同,对无产阶级而言,它的社会存在并没有这种双重形态。
  ……
展开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 本文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考列宁政治哲学的背景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一 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 中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
第二节 理论背景
一 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及其影响
二 经济决定论及其表现
三 卢森堡对列宁的批评
四 民族的文化思想传统

第二章 总体性方法及对列宁政治哲学反思路径的差别
第一节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的提出
一 总体性方法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 总体性方法的本体论内涵
三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列宁的辩证法
第二节 主体和客体的总体性统一
一 辩证法的区分和使用
二 总体性的两个维度——以革命为例
三 主体和客体的总体性统一
第三节 理论和实践的总体性统一
一 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哲学、科学之间的关系
二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的具体内涵
三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卢卡奇和柯尔施对列宁的评判
第四节 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总体性统一
一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二 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总体性统一
三 对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思考

第三章 重新思考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功能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探讨深入管理科学层面
一 历史主义原则:历史与社会意识
二 卢卡奇对物化意识的批判
三 葛兰西对“劳动和生产的合理化”的批判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一 马克思、恩格斯:颠倒的观念
二 列宁:意识形态的正面规定
三 卢卡奇:从虚假意识到虚伪意识
四 柯尔施:意识形态与意识形式在术语上的区分
五 葛兰西:从“观念论”到“意识形态”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文化建构功能
一 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
二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文化建构功能

第四章 扩展阶级意识的内容
第一节 心理意识和阶级意识
一 阶级意识及其与阶级的关系
二 区分心理意识和阶级意识
三 无产阶级意识的生成
第二节 阶级意识对阶级行动的依赖
第三节 阶级意识和知识分子
一 知识分子的概念及类型
二 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职能及其使命

第五章 拓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启蒙的路径
第一节 列宁对“灌输论”的阐发
一 “灌输论”的提出
二 列宁论“灌输”
第二节 乌托邦主义:对“灌输论”的质疑与辩护
一 柯尔施:历史不可测
二 卢卡奇:历史总体可测,细节不可测
三 葛兰西:预见是意志对于现实的干涉
第三节 阶级意识的文化启蒙:争取文化领导权
一 领导权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
二 文化领导权的认识论意义
三 从列宁的“革命”到葛兰西的“争取领导权”
四文化启蒙: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性及其战略

第六章 凸显政党和阶级意识的关系
第一节 阶级意识和政党结构
一 政党及其派别: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结构
二 政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无产阶级政党的外部结构之一
三 政党和工人运动的关系:无产阶级政党的外部结构之二
第二节 政党对阶级意识的铸造功能
一 政党是阶级意识的人格形象
二 作为灌输主体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身建设
三 “集中”与“专政”:对列宁一党专政理论的发展和批判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