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具有开创性的作品重塑了我们对于性别与身份的看法。如果没有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我们今天所知的性别理论根本无法想象。作为法国存在主义的核心人物之一,波伏瓦所提出的“成为女人”和女性作为绝对的“他者”的概念,是女性主义研究与讨论中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 本书引导读者了解西蒙娜·德·波伏瓦的思想的主要领域,包括:
存在主义与伦理学
性别与女性主义
文学与自传
性经验、身体与衰老
本书援引了波伏瓦的文学和理论作品,对于初次接触这位关键性思想家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南读物。
在“为什么是波伏瓦?”中,作者简要介绍了波伏瓦的生平和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语境。
关键思想第1章解释了无神论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对于我们理解波伏瓦关于伦理学、性别与衰老的思想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2章,作者开始带领读者研读波伏瓦的哲学著作。通过读她的《皮洛士与齐纳斯》、《模糊性的道德》、关于萨德侯爵的论文与关于碧姬·芭铎的论文,作者还讨论了她基于存在主义现象学而发展的伦理学与她对于情欲伦理所进行的理论化探讨。在《皮洛士与齐纳斯》与《模糊性的道德》中,波伏瓦引入了几个关键概念,包括情境、相互性、模糊性、揭示与诉诸,这些概念都将有助于她在《第二性》中分析女性的处境。
第3章研读《第二性》中对于女性的主体性与压迫的研究,其思想资源包括存在主义现象学、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作者探讨了《第二性》中波伏瓦的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的主张:“女人不是生而为女人,而是成长为女人的”,本章分析了波伏瓦所说的“成为女人”所描述的在传统父权制社会中女性主体性的建构,并探讨波伏瓦另一个同样影响深远的概念:女人作为“绝对他者”。
第4章介绍波伏瓦的女权主义思想在《第二性》的出版之后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在1968年之后,即她开始积极参与法国的女权主义运动之后,又有怎样的发展。在1970年代,她并未抛弃她在《第二性》中的论述,但是因为对社会主义失望,她这时承认社会主义并不意味着女权主义的社会变革。她承认她曾经低估了女性的性经验的政治重要性;她也意识到在一切政治斗争中,理论都应来源于集体政治实践。
第5章考察波伏瓦的文学理论,重点将是她从1940年代到1980年代早期的一些核心主张。波伏瓦的主要哲学思想使她的写作注重“介入”和文学如何探索单一生命体验中的“模糊”。这一章考察了她关于文学必然“介入”的理念对于她自己的写作的影响,尤其是当她在虚构写作中表现女性的时候。本章也分析了波伏瓦对于真正的文学的看法,她认为真正的文学如果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形成真诚的询问与交流性的相遇,就有可能超越人与人之间的分隔与异化。
第6章则集中讨论了波伏瓦在《晚年》中关于衰老的研究,在此书中她试图梳理衰老如何影响主体性的“生活体验”。她主张衰老的体验并没有普遍性,而是取决于生理、心理、历史、地理位置与社会—文化各个变动因素之间的互动。晚年,就像《第二性》中的性别一样,被呈现为文化事实而不是自然事实。
最后一部分,“波伏瓦之后”简要地介绍了她的思想对第二波女权主义的影响,着重呈现了她的思想那持续至今的重要性。
在“进阶阅读书目”中,给出了一份详细而全面的波伏瓦著作的列表,之后附有一系列访谈的列表。这一章的第二部分推荐了一些对于她的著作的研究,也许在阅读完本书之后可以起到进一步的帮助作用。
法国作家、女性主义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是20世纪思想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大多数人知道她的作品《第二性》(1949)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的“圣经”。另一些人知道她是“二战”后法国知识界的代表人物,与存在主义这一哲学思潮和萨特有联系。波伏瓦对于全世界的女性主义哲学、文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的思想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波伏瓦同时也是21世纪女性仰慕的知识分子榜样,她是一位严谨而具有批判性的思想家,她的伦理学思想列入“二战”后的无神论存在主义学派,这一学派以萨特的《存在与虚无》(1943)为代表。她的作品中的存在主义要素将在第1章中集中讨论。波伏瓦的《第二性》自从1949年在法国出版,便持续影响着关于性别的争论与思索。最近几十年的关键女性主义思想家,例如露丝·伊里格瑞和朱迪斯·巴特勒,都承认自己在思想上受益于波伏瓦的作品,尽管她们自己对于性别的研究采取完全不同的方向。
然而,波伏瓦自己则认为自己主要是作家和知识分子——作为作家,她写作小说、哲学与论辩散文、自传与传记;作为知识分子,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现了自己对于历史与他人的责任。她的作品主要分为不相互排斥的两类:文学与哲学。因为她的大部分文学与哲学作品都相互关联,它们在现实和理论层面关注相似的一系列问题。举例来说,波伏瓦在1940年代的哲学和文学作品中都开始探索自由的性质与我们对他人的责任等问题。
总体上而言,波伏瓦的作品也渗透着她的根本性的政治意识,她总是在分析权力与自由的问题,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中随着互动而产生的,还是在更广泛的集体框架中。她的政治意识从根本上说与战后法国特有的“公共知识分子”概念有关,要随时准备对当时的争议性问题发言,并且,对波伏瓦来说,还意味着要成为“介入”(法语:engagée,英语:committed)的作者和思考者。对于1940和1950年代的法国人来说,“介入”意味着她意识到她的文学作品与思想中所呈现的世界观,会带来怎样的政治与伦理影响。波伏瓦的关键思想之一是情境(situation)的重要性:在存在主义中,情境用来描述我们追求一项筹划(project)的自由与我们无从选择的被给定的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也说明,在我们接下去探讨波伏瓦思想的各方面之前,我们应该先将她的早期思想置于20世纪上半叶的法国这一情境之中来考量。没有任何一个思想体系会从政治、哲学或历史真空中产生,因此这一历史背景将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波伏瓦的思想的重要性。
经典语录
要理解波伏瓦的思想,就意味着要认识到在传统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知识分子的生活的复杂性,以及限制着思想研究与辩论的性别权力政治。对于波伏瓦来说,她所选择的迂回方式是将自己描述为一位文学写作者,而不是一位哲学家,并且与萨特共同追求精神生活。
……
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导读书?
译者前言
丛书编者前言
致谢
书名缩写
为什么是波伏瓦?
关键思想
1存在主义
2伦理学
3成为女人
4女性主义实践
5文学
6晚年
波伏瓦之后
进阶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索引
西蒙娜·德·波伏瓦思想源流简图
我们为什么应该读波伏瓦——对话萨莉·J.肖尔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