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黑格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97436
  • 作      者:
    (美)艾莉森·利·布朗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彭俊平,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
展开
内容介绍
  《最伟大的思想家:黑格尔》首先对黑格尔的生平、著作及思想进行了概述,帮助读者形成完整架构,然后选择性地着重对黑格尔的“哲学思维”、“文化分析”等思想进行要言不烦地阐述,帮助读者既能了解黑格尔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又能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展开
精彩书评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既简述了西方著名思想家的生平,又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绍介了他们的最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和命题,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生发新的思想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
  ——张世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世人如欲快捷地了解最重要的一些西方哲学家们,这套《最伟大的[西方]思想家》丛书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作者们都是有关方面的学者,在不长的篇幅中明晓地勾勒出一位位哲学家的人生和思想,让不具备专业基础的有心读者也能得其要旨,赢得一个可继续探究的起点。
  我们生活在一个中西不得不遭遇、磨擦和交融的时代。如欲有深度地理解和转化我们自己祖先的哲理,必须对那些属于“他者”的哲学世界有切当理解。希望这套丛书在新的中西交汇中起到某种作用。
  ——张祥龙(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一千年后人类如果还在,他们的活法照样离不开《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绍介的那些哲人理念的形塑效应。这或许也就是你应当通过这套丛书走进这些哲人的理念世界的最重要理由。
  ——刘清平(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导)
  每一个思想体系就如一个精神殿堂。对于初学者而言,要想领略和欣赏其中的奥妙和美丽,需要一个好的引导。这位引导者需要给初学者既展示出其整体面貌又不浮光掠影。大部头的学术专著往往令人望而生畏,而思想史著作的章节因其篇幅限制显得过于简略。《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的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深入浅出,用十万字左右的篇幅,向读者勾勒出了每位思想家的精神概貌,引人入胜。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研究人员,阅读这些系列丛书,都会感到获益匪浅。
  ——郝长墀(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丛书集著名思想家生平、著作、思想为一体,生平评介客观公允、著作解读全面经典、思想介绍深入浅出。是一套集文化普及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精品力作。普通读者不觉其晦涩,专业研究者不觉其肤浅。是人类最伟大思想家的全景图谱。
  ——袁银传(武汉大学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丛书仿佛是一个思想导游,通过一部部深入浅出的“小书”,引领读者走进那些曾经影响世界的“大思想”,与令人敬畏的思想大师们展开一场场别开生面、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
  ——李超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说它是小书,只是就装帧的体量而言,至于它在学术深度上,就决非小书。总之,套用《论语》上的一句话:(此书)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方旭东(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展开
精彩书摘

黑格尔与文化的关系

在我们刚刚考察过的这部分里,除了其他思想家,黑格尔很可能指涉到康德和亚当·斯密。他也参考了文化的构成,包括社会各阶层和他们的服饰、音乐、舞蹈、戏剧和文字。在整个的这部分中,他只点名提及一部作品(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这是一个有趣的事实,说明黑格尔与文化的首要关系是普遍的,而不是个别的。他不太对任何个别的文化产品感兴趣,而是对于那些文化产品怎样反映现实这个整体更感兴趣。我们可能会问自己,关于今天的电影什么才是更重要的——是对博克曼(Pokemon)的深层分析,还是一个这样的讨论,它虽然没有涉及到这种分析,但是充分讨论了通过电影为孩子们制造精神消费品问题。这些电影已经达到了一点,即对话不再仅仅是围绕着产品的空洞的聊天,而是重复多遍的可供购买的玩具。

机敏的读者可能会因这个例子而苦恼,因为它没有深入地描述关于上面提及之作品的可能的结果。(估计它意欲写些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讨论关系时,作品是什么并不重要。要弄清楚的是,一个人不仅能够作出关于博克曼的深入的文化分析,而且即使没有观看过这部电影,也能如此。黑格尔在他的美学演讲中极少提到作品,即使是那些众所周知的。这些参考材料处于流动状态,这是可说明他演讲特色的例子:

提克(Tieck)在口头上老是要求“反讽”;但是临到他评判伟大的艺术作品时,他对它们伟大的成就的认识和描绘却是深刻的。人们也许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的作品最便于说明反讽,可是不然,我们被欺骗了——因为在批评这些作品时,提克总是不提反讽这回事。(《美学讲演录》,第75页)

除了关心文化的普遍运动(而不是它的离散的局部),黑格尔还关心文化影响其他认识自身的意识领域的方式。因而,美学领域中的写作几乎是专门讨论其他的美学哲学家的。

最终,黑格尔对艺术表现什么的关注,远胜于对它怎样被表现的关注。如果被表现的对象足够崇高,那么形式也将跟着是庄严的。就黑格尔所有的关于复苏自我意识的谈论而论,他没有拘泥于某个参与内心旅程的概念。我们不知道他自认为在文化中的特定角色应该是什么,但是我们通过考察他在文化的三个环节——艺术、宗教和哲学本身中做了什么,能推断出种种重要的可能性。

艺术

美学演讲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最后阶段上的第一个术语的解说文本。也就是说,绝对精神有了它的出发点——艺术。就演讲自身而言,这也是相当成问题的。至少,黑格尔有点过分舍弃艺术的未来。真正好的艺术产生于古典时期,另一方面,诗歌至今仍是好的,而他听起来对未来不报什么期望。

更为严重的是,很难看出他是怎样坚持另一面的。文化已经被消融于更高的意识形式,而他对艺术的界定,只能适用于为了艺术自身的目的,而不能被用于道德的或其他目的的艺术。另外,他对于艺术的现实态度又是明智的,艺术反映了它的时代的最佳状态,而且它不能不这样做。(艺术家决不能决心去操纵外在于历史必然性限度的东西。)所有留下的就是天启宗教和哲学。就像许多美学家,他没有狂热地拔高艺术,热望其成为哲学的艺术。天启宗教也没有很多的材料要表现。还是让我们看看他用自己的话是怎样说的:

在自由的意义上,好的艺术还不是真正的艺术,只有当它在与宗教和哲学相同的领域占有了自己的位置,成为一种单纯的展现意识的形式,带来了神圣本质的死亡,人类最深刻的利益,以及思维的最有理解力的真理,艺术才完成了它的最高任务。在艺术作品中,国家凝聚了最深奥的直觉和最核心的理念;好的艺术因而是一把钥匙,许多没有对立面的民族,借此来理解他们的至理名言和他们的宗教。(《美学讲演录》,第9页)

到此为止,一切顺利。黑格尔给我们演绎了什么是我们应该从体系中期待的艺术。但是后面的几页听起来有些忧郁,当黑格尔宣布:“艺术在它的最高命运的层面,是为我们保留过去的东西。”(《美学讲演录》,第13页)看起来似乎艺术结束了,如果它被召集来承担某种职责,比如为道德服务,那么艺术将不再继续作为艺术,对此,我们无能为力。所以,我们欣赏过去的艺术,把它看作是它在坚守它在文化中的位置。一个最仔细的黑格尔美学的批评者——米歇尔·茵伍德,给我们提供了关于黑格尔动摇于两个位置之间的最明晰的解读,他说:“黑格尔摇摆于这两个位置之间:历史已经为艺术耗尽所有的可能性,或者历史耗尽了当前可以想象的所有可能性。”(第32页)。

回到哲学家在文化分析中所起的作用,我们最好非常认真地采纳黑格尔的意见。如果最后的艺术作品被创造于很久以前,那会怎样?关于我们的文化和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炫耀自己比那些拒绝消费它的人们更懂得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又可以说些什么?它怎样帮助我们解释无穷无尽地循环的电影和戏剧?在黑格尔所描述的范围内有很多问题被提出来。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个他不可能问的问题——我们如何成为后启蒙主义者?无论如何,黑格尔继续了这种角色,他自己默认了这一点。他按照他的体系范畴来推断什么是艺术的本相。

展开
目录

1 黑格尔的体系

为什么要研究黑格尔?

黑格尔的生平与著作

黑格尔生活的时代背景

黑格尔哲学的体系

2 黑格尔与生命的意义

哲学地思维

意识的觉醒

走向自由

3 黑格尔对康德的回答

康德

黑格尔

4 哲学家在文化分析中的角色

黑格尔主义的文化

黑格尔与文化的关系

5 黑格尔的批评者

是体系化了的基督教吗?

性别差异

不同观点之间的交流

革命性的逆转

结论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