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藏汉接合部多元宗教共存与对话研究:以舟曲地方为例:a case study on Zhouqu area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5130894
  • 作      者:
    马宁著
  • 出 版 社 :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马宁,男,羌族,甘肃省陇南人,人类学博士,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类学、民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出版合著著作2部,发表各类论文4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山大学人类学民族学文丛·藏汉接合部多元宗教共存与对话研究:以舟曲地方为例》以藏汉接合部舟曲地方的田野调查为基础,探讨生活在这里的藏、汉两大主体民族的信仰者们在日常生活中围绕苯教、藏传佛教和基督教等宗教现象所发生的冲突和对话,勾勒出了当地多种宗教并存的宗教格局。论文延续了人类学研究注重整体的传统,完整地表现了舟曲地方多元宗教格局及在此一格局下的藏、汉两族民众的信仰生活,而从冲突走向对话,最终实现宗教和解,这一过程则是舟曲地方宗教信仰的基本态势,并将继续延续。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文献综述
  现代世界宗教对话肇始于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宗教议会”。从发展过程来看,还停留在宗教哲学的层面展开,提出了关注全球伦理的结论,很难将其付诸实际。宗教现象学经历了从“描述宗教现象学”到“历史的宗教现象学”的发展,为宗教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方法和话语体系,在宗教学及其分支学科宗教社会学和生态神学等领域广泛使用。生态神学起源于基督教神学家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强调全球生态伦理,受宗教现象学的影响很大,而全球生态伦理的实现又要求各宗教间的对话。因此,这三种理论是密切相关的,宗教对话要用宗教现象学的方法来阐述,又往往因为谈论宗教生态而关涉到生态神学,生态神学借用了宗教现象学的概念,最终目的的实现又离不开宗教对话。宗教现象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发挥了联系宗教对话理论和生态神学的作用。
  (一)宗教对话理论的讨论
  对话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普遍共识,在众多对话中,宗教对话十分必要。卓新乎认为,“对话按其本质代表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有异才有对话的必要,这种对话意味着双向沟通而绝非单向并存的各自独白,代表着对彼此区别的承认和准备协商的善意”。宗教对话理论肇始于基督教各派为了达到内部和解而进行的探索,随后扩展到基督教与其他宗教的层面。改革开放后,中西宗教间的对话逐渐增多,我国学术界经历了从单纯引介西方的宗教对话理论到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中国特色宗教对话理论的过程,正在初步构建与西方宗教对话模式相对的“东方模式”,一度在西方宗教界引发热议。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世界上的民族宗教冲突持续不断,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趋势,宗教对话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成为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最佳途径。
  “9.11”事件之后,全世界都感受到了从原教旨主义中蜕变成的伊斯兰恐怖主义的疯狂,宗教研究再度成为学术热点,加强宗教对话,共求世界和平就成为世界宗教大会所追求的宗旨。例如,由哈萨克斯坦政府倡议举办的世界宗教大会于2003年9月23日在哈首都阿斯塔纳开幕。与会的各国宗教界代表指出,和平是各种宗教的共同追求和理想,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世界各国宗教界人士应联合起来,为推进各种文明和各民族间的交流、消除战争和流血冲突作出贡献。2008年7月16日,由穆斯林世界联盟(MWL)组织的国际宗教研讨会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来自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等世界各大宗教团体的200多位世界各国宗教领袖,寻求世界各宗教共同的价值观,营造世界和平的精神,从而探索和平共处、互相谅解和彼此合作的途径。
  当代杰出的天主教普世神学家保罗.尼特总结了过去近一个世纪来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之间的关系,在《没有别的名?》中提出以上帝为中心的宗教对话模式;在《一个地球,多种宗教》中提出相互关联的、全球负责的对话模式;在《耶稣和其他的名》中则为后一种模式做辩护;最终在《宗教对话模式》中指出了宗教对话的四种模式为置换模式、成全模式、互益模式和接受模式,呼唤基督教内部进行对话,也倡导不同宗教之间在一些现实问题上进行真正的合作。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舟曲地方的多元宗教格局
第一节 明清两朝对舟曲地方民族宗教格局的影响
一、明清两朝对舟曲地方的治理
二、舟曲地方(西固)番族与地方政府的冲突
三、舟曲地方番族入朝进贡情况
四、明朝在舟曲地方的驻军后裔
五、明朝对舟曲民族宗教格局的影响
第二节 相互制衡的宗教景观
一、苯教
二、藏传佛教
三、以婆婆神为核心的民间信仰
四、汉传佛教
第三节 基督教
一、基督教在舟曲地方的传播情况
二、舟曲人信仰基督教的原因
三、基督徒与其他宗教信徒的宗教冲突
四、基督教的处境
五、小结
第四节 介于圣俗之间的宗教“能人”
一、宗教“能人”的社会角色
二、宗教文化重建之魂

第二章 供奉众神的献祭仪式
第一节 千姿百态的宗教仪式
一、常规宗教仪式
二、节庆宗教仪式
第二节 神圣与世俗的秩序
一、神圣空间的建构
二、神圣时间的显现
三、神圣的献祭仪式
四、献祭的意义
第三节 神圣之桥:信众交往的舞台
一、“传像”:以神的名义交往
二、节庆祭祀中的族际互动
三、地方文化的滥觞

第三章 神界与神格
第一节 神界的构造
一、天界
二、神界
三、护法神界
第二节 众神的神格
一、天界之主:西王母
二、吉祥女神:婆婆神
三、战争之神:龙神
四、造化之神:香巴佛
五、食龙之神:金翅大鹏明王
第三节 诸神的关系
一、从平等到隶属:婆婆神与龙神的关系
二、姐妹:婆婆神之间的关系
三、佛、神之争:三大古佛与婆婆神的关系

第四章 异中求同:诸宗教的差异与对话
第一节 明清之际汉藏两族对自然资源的争夺
一、明朝军民对西固的开发
二、汉藏两族生产方式的差异
三、舟曲地方的二次移民与冲突
第二节 不同宗教文化的诠释
一、宗教生态观的差异
二、生存文化的差异
第三节 宗教实践者之间的交流
一、“主儿家”:藏、汉信众之间的交流
二、神职人员之间的交流
第四节 宗教文化的共享
一、生存文化的共享
二、宗教经营方式的趋同
三、山水相依关系的形成
四、藏汉通婚
五、复合型宗教信徒

第五章 地方性宗教知识与宗教对话模式讨论
第一节 “倒三角”的宗教图景
一、宗教图景的“倒三角”结构
二、作为地方性宗教知识供给者的苯教
第二节 宗教平衡格局的变化
一、一边倒:宗教平衡格局的转化
二、宗教平衡格局变化的原因分析
三、小结
第三节 藏汉接合部宗教对话模式探讨
一、西方宗教对话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讨论
二、舟曲地方宗教对话模式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