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在广东省外经委,在别人来看,这个职业非常非常好,但是我已经看到我的人生最终会走到哪里去,我当时的身份是副科长,我已经看到了,我一步一步地可以当科长、副处长、处长、副厅长。
既然我已经看到了我这一生会怎么过,我的追悼会怎么开,我能想象,我躺在那里,朋友们是怎么来向我鞠躬、哀乐,我都想得清清楚楚,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我当然不甘心。这是我后来到深圳创业的初衷。”1983年王石来到了深圳,这是一个转折点。王石表示,1983年之前,自己比较被动,没有多的选择。“那时的社会是比较抑制个性的。
像我个性比较张扬,很喜欢表现自己,会觉得处处受压抑。1983年到深圳是我自由选择的开始。”王石说,就个人而言,从广州的省政府机关到深圳下海,不图名也不图利,就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
在王石看来:做大事就是你不甘于现状,你要做事情。做大事的想法是创业之前就有的想法,但具体做什么事业可能当时不太清楚,但一定要是大事,把事情做得有影响力。
王石回忆说:“在当时来讲,很多人对我选择去深圳是非常不理解的,因为本身已经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地位了,广东省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又是这个窗口的省外经委,又是进出广交会,进出高级宾馆,在别人看来这是很风光的,为什么突然把这些全抛弃了,而且深圳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未来还是非常不确定的。
实际上像我这样在社会主流当中选择离开他们去深圳的,非常非常少,基本上来讲,当时很多干部都是三线干部,基本上原来是主流边缘的,当时惠州的一些干部在那里,很多人都说是没有选择才到那里去的。你这么好的环境,怎么跑那儿去了?“当时还没有辞职这一说,也不是灵活的政策。
当时反正同意不同意,我就不干了,工资我也不拿了。还不是辞职,因为你要辞职,他不给你辞职,反正我是不做了,毅然决然地就和原来单位脱离了关系,到深圳来了。所以我在深圳相当一段时间是比较尴尬的,因为别人来了,他都有单位落实,原来的单位还没放,档案也在原单位,而你没有档案,对方也没法接收你。所以我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属于几不靠,是非常含糊的一个状态,广州那边还不是停职留薪或者停薪留职,也没有到开除你的程度,到深圳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很含糊的状态,原来的待遇没有了,特区待遇也享受不到。
好在我去的目的不是冲着钱去的,就是想有一番作为,所以这样含糊就含糊吧。”这就是王石,一个不甘于现状,一个对生活坚守,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生活,追求长远成功的真性情男人。正如他自己所说:人生苦短,人生又苦长。坦率地说,我不行贿,我不行骗,我讲诚信。我认为这是成功,特别是长远的成功最需要的。我登山,去南、北极,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拍下自己走过的脚印,一步一个脚印。所以只要持之以恒,目标明确,一定心想事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