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经典学术丛刊:中国理学史》:
第一节周敦颐
周敦颐字茂叔,又号濂溪。景祜三年,充洪州分宁县主簿,悬狱立决,后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洛人程垧,见他气貌异于常人,且道高学粹,因和他友善,并令二子颢和颐就学于门。后又历任桂阳南昌等县,政声大著,务以洗冤泽民为自己的责任。因病归,居庐山莲花峰下,未几卒,年五十七,所著有《太极图》、《太极图说》、《通书》等。
(一)太极图说敦颐说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也。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又日:‘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他这种学问从哪里来的,朱震汉《上易传》说道:“陈抟以《太极图》授种放,放授穆修,修授周子。”晁公武《读书志》以为周子受学于润州鹤林寺僧寿涯,传其《太极图》。陆梭山因《太极图说》和《通书》不类,疑不是周子所作的,常与朱晦庵辩论不休。朱彝尊《经义考》说道:“夫《太极》一图,远本道书,图南陈氏演之为图,为四位五行;其中由下而上,初一日:玄牝之门;次二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次三日:五行定位,五气朝元;次四日:阴阳配合,取坎填离;最上日:炼神还虚,复归无极。故日:无极图乃方士修炼之术。当时曾刊华山石壁,相传图南受之吕盛,苗受之锺离权,权得其说于魏伯阳,伯阳闻其旨于河上公,在道家未尝诩为千圣不传之秘。周子取而转《易》之为图,亦四位五行;其中由上而下,最上曰:无极而太极;次二日:阴阳配合,阳动阴静;次三日:五行定位,五行各一其性;次四日: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最下日:化生万物。更名之日《太极图》,仍不没无极之旨。”从此看来,《太极图》出于道家,而原于《易》教;所以周子就因此以明《易》。从古以来,最能说明宇宙和万物所以发生的道理,没有比《太极图说》再好的了,更没有比《太极图说》再简约的了;在他也不过推极阴阳消长的理由罢了。
(二)道德说他主张性善。说道:“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日:‘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他的诚就是《中庸》的诚,包括天道人道而言。又说道:“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至易而行,难果而确,则无难焉。故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见不诚就无实理,能诚则实理全备,就是《中庸》所说“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又说道:“诚无为,几善恶。德爱日仁,宜日义,理日礼,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仁义礼智信五常,为人性所固有,发而中节是善,不中节是恶,所以说:“诚无为,几善恶。”又说道:“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诚精故明,神应故妙,几微故幽,诚神几日圣人。”他形容圣人的德,为诚神几三种,这语气是从《易》得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