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马克思主义出场的历史语境
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上看,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联。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认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复杂关联,实际上已经构成理解当代思想史的最为重要的议题。从此意义上说,对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关系的当代阐释是一个直接关涉到如何理解当代思想史的十分重大的理论议题。
当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当代语境中相遇,或者说当马克思遭遇后现代,无论会产生怎样的奇异效果,两者的相遇或遭遇已经构成了重要的当代思想事件,而对于如此重要的思想事件或理论议题,显然难以用简单的方式——即或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可以轻易地打发掉的。因此,与其将其视为一种奇异的拼贴游戏,不如认真严肃地对其加以深入讨论和辨析。
目前,在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问题上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后工业时代或晚期资本主义时代,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日常生活都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已经丧失了解释当下现实的有效性。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勃兴,不仅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更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终结。另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主义作为当代社会生活日益时尚化、碎片化、平面化的文化表征,是一种具有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的思想模式,是一种拒斥深度、反对崇高的语言文化游戏。因此,后现代主义与具有崇高革命理想、追求人类自由解放的总体化的马克思主义之间,不仅没有任何共同之处,甚至是相互对立、水火不容的两种思想体系。
虽然,上述观点表达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论立场,前者站在后现代主义立场上宣告马克思主义的终结,后者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指责后现代主义,但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存在着无法对话沟通的巨大鸿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对此,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托尼·本尼特(Tony Bennett)认为,在看待后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这种误区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教条,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重构,封闭了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与更新的可能性。因而,“在后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建构一种必然对立的关系,不仅是一种误导,而且是反生产的”。在托尼·本尼特看来,“这种倾向忽视了后结构主义的解构主义中反形而上学以及反中心主义的理论旨归与马克思理论所包含的理论倾向的相关性,甚至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激发的关系。显然,这种看法导致了各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的形式,它们都在对马克思的理论进行修订,从而与其经典形态之间的关联变得越来越模糊。然而,这却丝毫没有引发任何的尴尬,正是通过这种从未间断的修正,理论的主体部分才保持了它作为一种历史的力量而具有的有效性或者解释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