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并非可逆的“世界尽头”: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哲学解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1602006
  • 作      者:
    杨永良著
  • 出 版 社 :
    山东友谊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与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
第一节 奇异的走廊与奇特的“把握方式”
一 奇异的走廊与“方便的把握方式”
二 “方便的把握方式”与詹姆士的“方便方法”
三 长长的走廊与巴比尼的走廊比喻
四 典型的实用主义者的实用主义的把握方式
第二节 “用凝集的可能性制成的咖啡桌”
一 “用凝集的可能性制成的咖啡桌”
二 詹姆士哲学中的“可能”和“可能性”
三 詹姆士哲学中的“世界的可能性”
四 “世界的可能性”与“不确定的世界”
第三节 “哲学教授介绍的世界”与对终极完美状态的拒斥
一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二 “哲学教授介绍的世界”与“街市所属的世界”
三 “世界尽头”与唯理论理性主义的“绝对版本”
四 “冷酷仙境”与实用主义的“街市所属的世界”
五 詹姆士与村上春树的反乌托邦主义
第四节 “可能性的世界”与“可想象的”世界
一 詹姆士的可能世界理论
二 “什么都有,也什么都没有”的“可能性的世界”
三 “可能性的世界”与“由可能性构成的世界”
第二章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与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
心灵哲学
第一节 并非“空类”的独角兽
一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独角兽
二 独角兽与词项逻辑和语义指称理论
三 独角兽与心灵哲学和可能世界理论
四 《世境》与《命名与必然性》
五 独角兽在村上春树文学作品中的意义
第二节 深沉的悲哀与“死去”的语言
一 深沉的悲哀与“私人感觉”、“私人语言”
二 《世境》与“反对私人语言的论证”
三 语言的“死去”与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
四 小镇的构建与意义的指称
第三节 并非不可割弃的“影子”
一 村上春树笔下的“影子”
二 “影子”与心灵哲学中的副现象论
三 “心身问题”与副现象论
四 “心”和“阴暗之心”与霍布斯和笛卡尔的激情理论
五 影子的剥离与记忆、心和真实自我的丧失
第三章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与热学定律、热学理论和
逻辑定理
第一节 并非虚幻的“冷酷仙境”
一 两个根本性质不同的世界
二 关于“自然”的判断标准——耗散结构理论
三 “冷酷仙境”与耗散结构理论
四 “冷酷仙境”与熵增序减规律
五 耗散结构理论与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
第二节 “动态地完结”与“追求奇遇”的不完全性
一 《海边的卡夫卡》与《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集异壁之大成》
二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及其哲学意蕴
三 侯世达与村上春树的小说创作
四 不完全性与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
第四章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的时间与劳动
第一节 长生不老与“飞矢不动”
一 长生不老与“永恒的时间”
二 芝诺的时间悖论
三 长生不老与“飞矢不动”
四 “抓在温暖的手里的雪花”
五 “瞬间”的捕捉与自我的分裂
第二节 挖坑与“纯粹的劳动”
一 奇异的劳动——挖坑
二 《世境》中的劳动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三 劳动及其意义
四 作为创造性活动的劳动、艺术及其愉悦
五 “纯粹的劳动”及其愉悦
六 挖坑作业与凯恩斯的“挖窟窿”设想.
七 劳动的意义与实用主义的原理
第五章 村上春树笔下的“世界尽头"与“铜墙铁壁"
第一节 作为终极完美状态的“世界尽头”
一 “世界尽头”的现代乌托邦性质
二 “世界尽头”与西方哲学中的现代乌托邦
三 “世界尽头”与人类的“需要”和“欲望”
四 动态完结的、非历史的“世界尽头”
五 理性的边界与世界的“尽头”
第二节 作为隔离、限制和保护装置的“铜墙铁壁”
一 大墙与“内在城堡”和“铜墙铁壁”
二 “语言城市”中的大墙
三 大墙与边界
四 被大墙隔绝和隔离的两个世界
五 从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到政治哲学
六 小说作者对于各种思想资源的学习和掌握
第六章 并非可逆的“世界尽头”
第一节 边界意识的确立与乌托邦幻想的摒弃
一 小说作者关于语言的“边界意识”的觉醒和确立
二 小说作者关于理性和价值的“边界意识”的确立
三 “限定性原理”与乌托邦幻想的摒弃
四 理想的泯灭与超越维度的丧失
第二节 “顶好”世界的回归与对于恶的容许
一 无名“小镇”的残破与“世界尽头”的完美
二 对于“影子的国度”和“冷酷仙境”的回归
三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莱布尼茨
四 “顶好”的世界与对于恶的容许
五 从《小镇》到《世境》
六 回归的无奈和些微的期待
第三节 对于“我是谁”的追问与自我和世界的分裂
一 “剧场假象”与“不是真实的我”
二 对于“我是谁”的追问和反思
三 “影子”的逃离与自我和世界的分裂
后记

内容摘要

     《并非可逆的“世界尽头”: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哲学解读》考察和解析了《小镇与其不确切的 墙》、《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与其主 旨有关的各种“隐喻”,考察和论证了小 说作者在这两篇(部)小说中所利用的各 种思想资源,同时探讨和论证了村上春树 这两篇(部)小说的主旨所在及小说作者 的主要思想倾向。《并非可逆的“世界尽头”: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哲学解读》 认为村上春树的《小镇与其不确 切的墙》,是其受到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 的可能世界理论和有关思想实验启发的产 物。其主旨在于以假想的思想实验的形式,验证和确认在一个其各种愿望都得到满足的 想象的世界中,人们是否会有其真实的自我 的问题。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则虽然 是在将该小说改造为其中的“世界尽头”部 分的情况下重新创作的,且其假想的思想 实验性质也并没有任何改变,但其主旨却 不但在于对现代乌托邦幻想的批判和对邪 恶盛行的现实世界的默认以及对于恶的容 许,同时还在于在继续追问“我是谁”的 同时,反思由此类问题所导致的人类的自 我意识和生存世界的分裂。而这些都是小 说作者以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的哲 学思想为底蕴,通过分析哲学,特别是逻 辑实证主义而吸收莱布尼茨、伯林等西方近 现代哲学家的各种思想资源的结果,是其效 仿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表达其 哲学观点的“综合小说”的具体体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