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冯梦龙传说故事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338710
  • 作      者:
    侯楷炜主编
  • 出 版 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侯楷炜,1948年生,苏州市相城区东桥镇人。1967年于吴县中学高中毕业。1968年插队务农。1974年起,担任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公社文化站站长。1983年调乡政府工作,先后分管文教卫生、外向型经济和人大政协工作。退休后从事地方志的编写。现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苏州市冯梦龙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相城区政协文史委特聘撰稿人。
展开
内容介绍
  冯梦龙的文学的一生,可谓“才情跌宕,诗文丽藻”,他的最大贡献在于毕生从事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以及戏曲和通俗文学的编写、刊行。主要作品有: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时调集《挂枝儿》、《山歌》和散曲集《太霞新奏》,小说《平妖传》和《新列国志》。并修改汤显祖、李玉等人的传奇剧本多种,汇编为《墨憨斋定本传奇》;他自己创作的剧目有传奇《双雄记》,通俗小品有《智囊》、《古今谭概》、《笑府》、《春秋衡库》,还撰有《甲申纪事》、《中兴传略》等。冯梦龙撰写的故事富有戏剧性与传奇性,深受群众喜爱,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女》、《宋太祖千里送京娘》等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冯梦龙传说故事集》,充溢、散发着芬芳的乡土气息,通俗而又高雅。不仅在于挖掘到了蕴藏在冯梦龙故里的传说,而且可以引导读者全面、立体地了解当地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引人入胜,供人学养,让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相互映辉,从而更好地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加快家乡建设步伐,使鱼米之乡锦上添花,更加美丽富饶。
展开
精彩书摘
  老马识途
  冯梦龙自幼聪慧,又十分好学,十岁就通读四书五经、春 秋战国、《三国演义》等书籍。一天他在村东土地庙前对书 朗读,越看越有味,忍不住摇头晃脑念了起来。“这牛是我的,你怎么不要脸皮,说是自己的?”冯梦龙 听到有人大声说话,抬头望去,只见两个中年男子,牵着头牛 犊往冯埂上走来。这两个中年男人,一个叫石其,是邻村石桥头人,种田 为生;一个叫钱昌,是邻村钱埂上人,、以种麻为生。两人均说 牛犊是自己的,指斥对方是见“牛”眼开的贼胚。“苍天自有公道,我们请地保冯良为我们做主。”石其 说,“届时你不要后悔!” “你以为冯良是你表兄,麦面上撒葱沾点亲(青),我就 怕你不成?”钱昌也不示弱,气壮如牛,“就是告到天皇老子 那里,我也会奉陪到底。” 两人的吵闹声引来了看热闹的村民。地保冯良闻声赶了过来,看到石其、钱昌牵着头周岁左 右的牛犊,都说是自己家母牛所生,遂问究竟是怎么回事。石其脸红脖子粗,抢先道:“去年夏天,我家母牛生了头 小牛。添了头牲口,我心里甚是高兴,精心饲养一年,眼看这 牛仔一天天长大,能为家里耕地干活了,心里乐滋滋的。今天 我叫儿子把牛放到村口吃草,自己下田干活去了。临近中午,儿子回家吃饭,耷拉着脑袋哭着对我说:因自己贪玩,小牛不 见了。于是我放下饭碗,与儿子一路往南寻找。在村南,我与 儿子见钱昌的女儿看着的那头小牛,正是自己的,正要牵走,钱昌女儿哭了。正在这时,钱昌从屋里出来了,二话不说,从 我手中夺走小牛。” 钱昌见石其把话说完了,接着说:“去年我家的黄牛生了 头牛犊,每天由小女牵出放养。今天临近中午,我在家中烧火 做饭,听见村口传来女儿哭声,于是赶了出去,却见石其父子 两个要把我家的牛犊牵走,我不由怒火直冒,从石其手中夺 回牛犊,石其硬是不肯。我与他争论半晌无果,所以前来冯 埂上,请地保做主。你总不会营私舞弊吧。” 石其、钱昌各执一词,均说得有鼻子有眼,地保冯良一 时难辨真假。冯梦龙在一旁听得分明,见冯良一时没有了主意,他收 起书本,踏上前说道:‘‘人之初,性本善。须知童言无邪!” 这句话提醒了冯良,当即叫人唤来石其的儿子和钱昌的 女儿,请他俩当着众人的面,把家中的小牛说上一遍。石其的儿子和钱昌的女儿,小小年纪,倒也伶牙俐齿,当着众人的面,并不怯场,所述都与刚才他们父亲的话一般 无二,更叫冯良难辨真伪。他看到日已西落,只得吩咐人把 这头小牛暂时牵到冯埂上村里,明日再断。冯良回到家中,蹙眉沉吟,想不出好办法。晚饭后,冯梦 龙想到了什么,到了堂叔冯良家,说:“叔,小侄讲个故事给 你听,也许对你断牛有所帮助。” 冯良望着才满十岁的堂侄,笑道:“梦龙,你小孩子肚中 有什么故事?”冯梦龙笑了笑说:“是书上看过的。”冯良不 当回事,随口道:“不妨说来一听。” 冯梦龙像背书一样,一口气说道:“齐桓公在援助燕国 攻打孤竹国时,中了山贼的诱兵之计,齐国军队误人了迷谷。此时天色已晚,寒气逼人,齐国宰相管仲见山谷险恶,不可 久留,便叫军士寻路出谷,怎奈东觅西找,盘盘曲曲,全无出 路。齐桓公万分焦急,无计可施……” 冯良听到这里,大手一挥,说:“梦龙,你这只故事对裁 断牛犊又有什么帮助呢?别闹了,快回家睡觉吧。”冯梦龙 执意不走,说:“叔呀,小侄的故事还没讲完哩,你耐心听我 往下说。齐军危急之际,管仲想出了一条妙计,对齐桓公说:‘俗语说老马识途,臣以为,我们可以挑选几匹老马,看它 所走的方向,跟随它前往,或许能找到路。一’ “路找到了没有?”冯良听到这里,人了迷,急于知道 结果。冯梦龙见堂叔对自己讲的故事开始欣赏了,兴冲冲接 着说:“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计策,命令取老马数匹,纵之 先行,部队尾随其后,结果这些老马顺着弯弯曲曲的路向回 走,真的走出了迷谷。” 听完了冯梦龙的故事,冯良感到莫名其妙,叹了口气,说:“那对眼下这头牛犊是石其家的,还是钱昌家的,又有什 么帮助呢?” 冯梦龙微笑着说出了个中的“奥妙”:“管仲根据老马 识途的天性,让马带路,终于使齐国的军队摆脱了困境,转 危为安。石桥头与钱埂上近二里路,且一村在北,一村在南,牛犊虽幼,但毕竟已经在自己的主人家生活了一年左右的时 间,所以如若我们效学……” 冯良呵呵大笑,把冯梦龙抱了起来:“说得在理!”言 罢,放下冯梦龙,立即叫村民把关着的那头牛犊放了出来,众人尾随其后。牛犊放出后,瞪着牛眼,四下望了望,认准方向后,踏着 月色,直往钱埂上走去。进了钱埂村,牛犊在钱昌家门前哞哞 直叫。钱昌正在屋里生闷气,听见熟悉的牛叫声,赶了出来,一见牛犊,又惊又喜,遂把它牵向了牛棚。牛棚里的母牛见牛 犊回来了,喜不自禁,又舔又亲。再说石桥头的石其,第二天一早,来到了冯埂村。一听 说冯良在昨夜已将牛犊送去了钱昌家,怒火中烧,气冲冲说:“你这地保,说来我与你家还沾亲带故,想不到你胳膊朝外 弯。你要不把牛犊判给我,我跟你没完。” 冯良不慌不忙地说:“我是地保,理应办事公正,至于这 牛犊是否是你的,你肚皮里吞了萤火虫——清二楚。你如 若执意糊涂下去,那我只有把它交付县衙公断了,届时你吃 不了兜着走,悔之晚矣,莫怪我这个表兄没有提醒过你。” 石其顿时癞蛤蟆吞了绣花针——哑了口。原来,石家的母牛在去年确实生了一头小牛,昨天一早,他与儿子牵着去东桥集市上卖了。返回路上,见钱埂上村边 有一头与自家那小牛大小、模样差不多的牛犊,便起了贪念,将它牵回家中,不想被一旁的钱昌小女看见。小女孩哭声引 来钱昌。石其见事情败露,将错就错,与钱昌将牛犊牵到冯 埂上,要地保为自己做主,于是引出本文开头的事来。口述人:毛海荣 记录人:张瑞照 记录时间:2010年3月16日 记录地点:冯埂上 P22-25 
展开
目录
序一  范小青
序二  朱建华
壮哉请老祖宗冯梦龙回家马汉民
冯梦龙得名
夜闯省滩荡
土地公公当学生
改字
“让梨”分家产
孤身闯“丐帮”
老马识途
三兄弟虎丘庙会制灯谜
有奖征集活动的由来
担柴老人与《卖炭翁》
冯梦龙与《挂枝儿》
情为理之维
观音堂宣孝
逼子自强
举家迁苏城
情结芦花鸡
善良的选择
冯梦龙求神
患难夫妻
哑巴申冤
智断夏布案
绿茶字据
妙用白鱼阵
黄埭瓜子和冯梦龙
冯梦龙编“三笑”
避难冯埂上
愤书木棉庵
“卜”字谜
识别骗术
“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来源
制谜思佳人
听山歌触景生情
晚情亭
端午猜谜歌
谜语施教
冯梦龙补《西楼记》
冯埂上醉写“杜十娘”
撰写白娘子
回乡听笑话
白字取胜
风趣换鲑鱼
奇招救酒店
胜德酒家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上马石”
“下马石”
以“诈”制诈
玉龙亭
设计破“诈”案
吓死“眉太后”
偏方治恶
四图庙绝处逢生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