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崇圣寺,沿214国道(大理到丽江)前行十几公里即到喜洲镇。喜洲东临洱海,西枕苍山,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属南诏古城,当时是军事要塞,也是佛教和商业贸易重镇。喜洲也是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诏与河蛮并存时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原为大理河蛮的城邑,隋朝名将史万岁曾驻兵于此,因而称“史城”或“史赕”,唐时南诏王筑宫殿于此,时称大厘城,当时已是“邑居人户尤众”,为南诏时期“十睑之一”。传说南诏国君经常离开王都,携全家到此小住。喜洲镇确实是保存比较完好的白族村落,村子外面现代化的商业文明尚没有完全侵入。当点苍山收去晚霞的最后一缕光芒时,镇子里便愈发显得安静,只有人家屋顶上袅袅升起的炊烟在慢悠悠地飘散着,飘散着。我慢慢进了村子,东拐西转,着实费了一番工夫,才找到一家叫“杨家祥云居”的客栈,是典型的白族民居,对面有个小学,可以停车,便喜滋滋地安顿下来。客栈的主人姓杨,是恬静娴雅女子。没有司空见惯的生意人的狡黠和计较,眉目间的笑意让人倍感温暖。攀谈中我得知小杨曾在深圳工作。因为她心爱的人留守故乡。所以最终回来经营家庭事业。我没看到小杨的爱人和孩子,只见过她的爸爸妈妈。晚餐就是她妈妈的手艺,几样当地的特产,有腊肉、土鸡蛋、素菜、饵块之类,算得上是物美价廉。印象中,喜洲小杨家的食宿是我旅途所见性价比最高的了。老舍曾在《滇行短记》中说:“喜洲镇却是个奇迹。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洗菜洗衣,而污浊立刻随流而逝。街道很整齐,商店很多。有图书馆,馆前立着大理石的牌坊。字是贴金的!有警察局。有像王宫似的深宅大院,都是雕梁画栋。有许多祠堂,也都金碧辉煌。不到一里,便是洱海,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山水之间有这样一座市镇。真是世外桃源啊!”我没去过剑桥。看老舍描述,和喜洲相若,倒出乎意料。相对于外面世界“赶英超美”的势头,喜洲的发展并不算太快,原野依旧,老屋犹存。可谓:田陌纵横,屋舍俨然。白族民间建筑,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等白族聚居区为众,多为两层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墙脚、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墙壁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尤耀人眼目。山墙屋角习用水墨图案装饰,典雅大方。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大概为了经营之便。小杨家的院落与传统的白族民居略有不同。小楼共三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