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步一步走进加拿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815812
  • 作      者:
    亮灯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亮灯,原名王瑛,东北人,50后。学过机械装备专业,经济管理专业,自考毕业于辽宁大学。从参加工作到办理提前退休,前后工作30年里,我有一半时间是做教育工作者,当过工业国企的教育处长,职工学校副校长。另一半时间是做职业经理人,当过商业企业的经理,总监,副总经理等。2007年4月,作者移民加拿大,开始了“新一辈子”生活,并在网络上用“亮灯”的笔名开始发帖记录新移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展开
内容介绍
  《一步一步走进加拿大》作者2007年登陆加拿大,在“加拿大家园论坛网”发帖,在“亮灯的博客”里写文章,发照片,通过记录自己移民后的经历,向大家讲述加国生活中的一些不同理念和文化,为后来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教训。作者帖子每天平均有上千次的文章点击量,激励作者在打工之余不停地写。两年多,共写了30多万字的文章,帖子的点击量达到了120多万。作者因此得到过家园网的几项大奖:最佳原创第一名,“家园网十大杰出人物”等等。
展开
精彩书评
  读亮灯的文章,我们容易体味她文笔简洁流丽明快,思想睿智细腻深刻,语言朴实又让人不时得闻其幽默风趣的笑声……
  如果新移民一进入加拿大,就得到这本书一阅,会少走很多弯路,会节约许多时间,会获得更多机会……会很快成为加拿大人……这本书,描画了亮灯一家在加拿大的艰苦创业之路,也向加拿大移民提示了一条便捷而通达的成功之路。
  ——广西师大博士生导师沈家庄
  
  亮灯,你好。我已来温哥华13年了,直到前不久才发现了这个论坛,并无意间看到你的“一步一步走进加拿大”,写得真好,我已连续看了几个晚上。你写的事几乎我都身临其境过,通过你的文章让我又重温了一遍我们一家的移民之路。而且我感到我们对许多事有非常一致感受。只是我来了这么久,英文没学好,中文也生分了。当年我和你现在一样,抱着对生活的坚持和乐观,一步一步走进加拿大,,后来在拿EI的期间申请读书,(除继续拿失业金外,政府给学费和交通费)。以后就找到了我现在的工作-一份我非常喜欢的,也符合我以前国内学历背景的工作。我非常喜欢加拿大,她给与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我住在本拿比,非常希望与你有机会成为朋友。
  ——网友:笑猴
  
  灯姐的文字看了真让人震奋,我们这些正常人更应该好好的拥抱生活!向那些不向生活屈服,自强不息的人致敬!
  ——网友:心-开始
  
  一直看灯姐的美文,被灯姐深深地感动!这也是我坚持移民的动力所在,我们几年前就将移民提到正常日程,因为种种担忧,现在才启动,不过看了灯姐的文章后,我越来越觉得我们的选择没有错,很期待早日跟灯姐见面。灯姐家的日子正在蒸蒸日上中,真诚祝贺灯姐!
  ——网友:shinynj
  
  灯姐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如果不是腰缠万贯不用为后半辈子的生活担忧,大部分的移民都是从中年开始,重新活一遍的。或者即便是有一定经济基础,从中年开始就停下脚步也是对未来几十年生命的浪费。
  ——网友:xdbrxd
  
  亮灯姐姐的帖子尤其温暖人心,你对生活的感恩,乐观的心态,学习的热情都让我们深受鼓舞、受益良多。不管我们身处哪里,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积极的人生态度都是首位的。
  ——网友:wyqt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适应加拿大
  我家为什么移民
  为什么要移民?已经移民和尚未移民的家庭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估计这也是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没有统一答案。很多人都说是为了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受教育环境,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等等。当初我家决定移民,却是“救孩子于水火之中”的逼迫。
  我家是2001年初开始申请的。当时亮女(为便于叙述,亮女=亮灯的女儿,曙光=老公。)正在上初中,每天早上不到7点上学,晚上9点半晚自习放学,在学校里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开家长会时我们看到,每个书桌上堆着两座小山一样的书和学习材料。背题,考试,排榜,回家后还有写不完的作业。重点学校一切都是以考上重点高中然后上重点大学为最终目的。孩子上学比大人上班累多了。许多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大人真幸福,不用考试,不用背题,不用起早上学校。
  看着孩子这么辛苦,作为家长干着急也没有办法。按说小孩子吃点苦不算什么,但由于长期紧张的学习,使孩子没有时间运动,成长的身体得不到休息恢复,随着年级的升高,班里戴眼镜的同学比例也越来越高。尽管我和曙光都不是近视眼,亮女的眼睛还是近视了。我们经常要抽时间带她去医院看眼睛,做理疗。但也只能缓解一时,因为每天继续过度用眼睛。学习紧张造成学生身体抵抗力差,班级里经常是集体感冒。有一次亮女发烧,我带她去医院打点滴,刚输了一会液,亮女跟我说她眼前一片白,什么也看不见了,我一下子拔下正在输液的针头,赶紧喊大夫,大夫来了又是测血压又是听心脏,最后确定是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这一下把我吓得不轻,青霉素过敏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尽管事先已打了试敏针。我很担心亮女再次感冒,但却是防不胜防。
  原来亮女在小学的时候非常爱运动,跳蹦床,跳皮筋,溜旱冰,精力旺盛,从不嫌累。在小学运动会上她跳高还得过第一。但是自从考上了重点初中以后,除体育课及睡觉外,基本就是坐在桌子前,没时间运动,亮女也越来越不愿意运动了。看看前面的路:高中还要三年,高考还不得扒层皮呀。
  不光我家一个孩子是这样,是整整一代又一代人,都走着越来越艰难的求学道路。如果以健康为代价来换孩子上重点大学的话,我宁愿选择让孩子身体健康。所以别的孩子高考前复习都是后半夜两三点钟睡觉,我只让亮女学到最晚11点。但作为家长,面对的同样是一种无助和无奈,没有其他选择。而移民讲座无异于为我们指出了另一条路。有选择的机会,哪怕希望不是很大,也要试一下。我和曙光不用商量,意见一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毫不犹豫地递出了移民申请。这就是我家移民的初衷。
  2001年,移民中介在大陆各城市刚刚风行一时,我们选的这家全国连锁中介,规模、名声都不小,当时在中介提出申请的人很多,但真正走出去的却凤毛麟角。听到已经成功出国的例子不多,跟买彩票中三等奖的几率差不多。因为觉得移民离我们很遥远,所以我们虽然提出了申请,但对结果没抱太大的希望,先申请了再说。只是想,我们终于有机会可以为孩子选择另一条路了。一想到大多数人因达不到移民资格而只能望洋兴叹,我们就觉得自己很庆幸。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接下来就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从听讲座到考雅思,准备材料,都是曙光负责操办的。刚开始我们还时常上网查一下进度,盼望哪一天能收到有关移民的来信。后来时间长了,没有任何动静,我们也渐渐把这件事忘掉了,好像从来没有过申请移民这回事。现实生活还要继续进行,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这期间亮女中考、高考,哪一关都没落下。
  直到2006年,突然接到体检通知时,我们像刚刚发现一样:呀,还有移民这回事哪。这时五年的时间过去了,时过境迁,要不要去加拿大还两说着呢。我们还是跟着感觉走。直到收到取签信,曙光去香港取签回来,移民的事才提上我家的议事日程。那时我已经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在民营企业打工,随时可以撤下来。曙光距离退休还有好多年,不能硬走,毕竟在国内工作了大半辈子了,要把余下的事处理好才行。所以当时我家也经历了现在大家所说的“纠结”。
  直到订机票之前的晚上,我才灵机一动想出一种方案——分两步走。三人一起登陆,然后亮女回国继续把大学念完,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业阶段。曙光回国用一年时间继续找机会办理各种关系手续。我作为先遣部队,留下负责了解探听加拿大的具体情况。等亮女大学毕业后,曙光再跟着一起卷土重来。当时就觉得自己的决策真是英明啊。曙光担心我的英语不行,一个人生活会很不方便。我保证说没问题,我能管好自己。事实证明我不是吹牛,短登的几天里,我让他们见识了我的适应能力,打听事、问路,我都是一马当先冲在前面,啥也听不懂也不怕,因为我知道后面有两个能听懂英语的人接着呢。
  我登陆一年后,曙光和亮女陆续长登温哥华。
  亮灯语录:人不能改变社会,就只能改变自己。
  (注:有些话我平时经常挂在嘴边上,用来提醒激励自己。在这里我把它归纳成“亮灯语录”,即亮灯经常说的话。有些话并不是我的原创,此语录非彼语录也。)
  在温哥华乘公交车
  对于还没来得及买车的新移民来说,在温哥华乘巴士车就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了。下面是我在温哥华乘车得出的经验。
  乘车票分为月票、本票和一次性磁卡票。学生和老人有优惠票。比如65岁以上老人全年的月票也只有45元钱,而正常月票每月最少81元(这是一个区的月票价钱,两个区、三个区的月票要一百多元)。不过这一张月票可是什么车都能乘的,包括温哥华所有线路的公交车、快线车、天车(天车就是火车,是高架桥上跑的火车,英文叫skytrain,翻译过来是“空中列车”,或“架空列车”。我们这里的华人都习惯把它叫做“天车”。)、“海巴士”(乘船过海到北温)。
  不论哪条线路的车,都像火车一样定时按固定的时间发车。一般早晚高峰期间10~15分钟一趟车,平时20分钟或半小时一趟,周日及节假日则一小时一趟车。如果你算好时间出行,会感到很方便,如果不看时间表出行的话,有时等一小时左右的车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外来移民对公交车的感受也是见仁见智,毁誉参半。
  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公交车站一般都设在过了十字路口处,可能是怕十字路口前等红灯的车太集中,bus占道不方便吧?不过这方便了找车站的人,不必来回跑路找车站,每两个block就是一站,过了十字路口就是车站。
  我经常在巴士总站乘车,车站明文规定:禁止玩滑板、单车、闲荡。还是有年轻人故意到车站玩滑板,可能是因为有表演欲,而这里总有许多看客的缘故(这看客就是排队等车的乘客)。偶尔有“嬉皮士”男女在一起抽烟闲聊,鼻子上或嘴上钉穿着饰品,显示着个性。
  巴士车的车头前面可载两辆自行车,免费的,由乘客自己放好、固定,下车时自己取下。这里自行车和汽车一样都在快车道上跑,只在地上画一条线分隔,因此骑自行车比较危险,骑自行车的人都戴着安全帽,或穿着反光服,身上或自行车后面闪着红灯,总之要引起开车人注意。在考汽车驾照时,骑自行车的人被列为行车前方危险情况的一种。开车的人都知道,要离骑车的人远一点。
  巴士车头前面有电子屏幕显示几路车及行车方向。不载人时打出“Sorry,notinservice(对不起,现在不服务)”。节日时显示“Happyholiday”(一般只在国庆节和圣诞节有)。车内有电子屏显示车站,并有语音报站。
  车内车外的广告大都是公益广告,如电视电台节目预告、大型招聘会、慈善捐助、帮助热线、手机广告等。
  为便于婴儿推车及轮椅、老年人、提重物者上车,巴士车会“跪下”(它用的英文就是这个词kneeling),即车头部分整体下降,车门台阶降低,便于上述乘客上下。车门有专门的轮椅通道板。这一点设计非常人性化。遇有轮椅需上车时绝对优先,所有人都耐心等候踏板自动放下,轮椅车开上去,司机帮忙系好安全带,固定好轮椅,这是司机工作的一部分,每个司机都做得一丝不苟。然后司机操作按钮收起踏板,其他人才陆续上车。没人会抢着上,也没有人不耐烦。大家都很习惯这种秩序。
  等车时,无论有几个人都自动排成队,一些人会拿出免费派送的报纸看,心情不急不躁。偶尔车误点了几分钟,也没人有意见,就在那里耐心排队等待。
  车内冬天有暖风,夏天有冷风。冬天只有在等公交车的时候才会感到冷,乘车或开车都不会冷。所以冬天在商场里经常会看到穿着半袖衫或短裤拖鞋的人(商场都有空调)。
  车上设有老残妇儿专用座位,大家都自觉遵守。没人时这些座位谁都可以坐,一旦有老人或轮椅、儿童车上来,坐着的正常人都会主动让出座位,而坐在其他普通位置上的人就不必起身让座了。这与国内不一样,国内的巴士车上也写着专用座位,而且座位还设成不同的颜色,但许多人坐在那里,对应该享用这座位的人视而不见,脸扭向窗外看风景。这里大人带小孩出行都推着儿童车,极少有抱着孩子的。
  一般先上车的人会自动坐在双座位的里座,把外面留出来,使其他乘客方便就座。乘自动扶梯时大家会自觉站在右侧,留出左侧让快行人通过。这些规则大家都会自觉遵守,当然也有个别人不遵守,别忘了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世界上各国人民几乎都有,能让这么多不同教育背景的人都遵守一个共同的规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很多乘客下车时会说声“谢谢”,对司机的服务表示谢意。司机会回答“祝你有美好的一天”,“周末愉快”,等等。在终点站司机会对每个上车的人主动问好,当乘客出示月票时司机会回应“谢谢”。在这样的文明氛围下,小孩子自然受到熏陶,许多小孩下车时会向司机摆手说bye-bye。我还见有的小孩话都说不全,坐在儿童车上大声向所有乘客说“再见”,样子十分可爱。
  再看司机的表现。有老人上车时,司机会等其站稳或坐好后才开车。乘客下车后,司机关车门、起车都是不紧不慢,绝没有着急关车门夹着人的现象发生。虽然也有运行时间限制,而且每个小站都有规定的时间,但遇到有人在车下问路或问车次,司机都会耐心解答至乘客明白后才关车门。在车上有人问路时,司机有时会给你一本巴士路线小册子。如果有人需要到站提醒,司机也会在到站之前喊一声。
  乘客下车时要拉绳,类似于过去家里开灯的绳。拉绳后,车上的显示屏会显示前方车站有人下车。没人拉绳或无人上车的车站就不停车了,这样也节省乘客的时间。下车时要自己用手推一下后车门,车门才会打开。
  车在十字路口前等信号时,如果有乘客要求提前下车,司机一般会给予方便,打开车门让乘客下车,满灵活的。不过也有司机不同意,乘客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乘客在乘车期间多是听耳机、MP3,玩手机游戏,还有看书看报纸的。大家都很安静。偶尔有学生大声唠嗑也没人白眼,都是见怪不怪的态度。
  总之,在一辆巴士车上,各国人民和平共处,无论胖瘦、美丑、黑白,从穿着打扮看不出谁穷谁富,人人活得自由自在。没有任何敌视或轻视的眼光,也没有高傲或傲慢的形象。连警察都不戴大盖帽。
  这里没有街头交通警,人们都按共同的规则开车,不需人去指挥。通常看不到警察,不过当有人开车违章时,警察会随时冒出来。偶尔见到个警察,穿戴更像个电工——浑身挂满了警用具:手枪、电击枪、辣椒粉、手电筒、对讲机、记录本等等,身上一点也没有国内警察的威风。
  以上我看到的现象,跟国内还是不太一样吧。
  从穿着上看,中国人和加拿大人谁活得更轻松?
  都以为国外是花花世界,灯红酒绿。其实当今发展迅猛的中国才是真正的花花世界。
  因为加拿大是移民国家,温哥华又是世界旅游胜地,温哥华聚集了世界各国人民。所以说居住在温哥华就如同居住在联合国,我就在上班的途中考察了一下各国人民的穿衣打扮,发现在加拿大你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没有过时的衣服,没有穿不出去的衣服:名牌的,民族的,工作服,休闲装,包裹全身的,大面积裸露的,就是穿正统西装的很少。很多人穿的休闲装是耐克和阿迪达斯牌子的,当成工作服来穿是很常见的。因为这类衣服并不算太贵。
  因为温哥华冬天也不算太冷,光脚穿拖鞋的很常见,现在是5月份,只要不下雨有阳光,那些吃牛肉奶酪的老外们就都是光着胳膊腿了,尽管我早上还是穿着两件衣服。
  总之所有人穿得都很随便,很休闲。穿成什么样都能出门,我看有的人穿的纯粹就是家里的睡衣,也能在商业街里逛,胖人干脆把肚皮露在外面不去刻意遮盖。最近更有人评出温哥华是世界上穿衣最随便的城市之一(被评为最差第三名)。在外人的眼里,温哥华的市民都是穿着瑜伽裤上街的。
  再来看看中国国内的穿着打扮,不特意选好搭配的衣服,你都不敢随便穿出门。因为别人会笑你老土,过时。不化妆你都不敢上班或上街,因为怕人说你没精神,同时你也会觉得素面朝天是不尊重别人。另外,国人穿衣喜欢讲档次讲层次,从穿着上可以明显看出一个人的品位地位,比如一个老板或大款必然是一身名牌,一个下岗职工也是一身名牌,不过是很便宜的假名牌。因为穿名牌才会显得有档次。
  所以从一方面来看,就穿着方面而言,感觉中国人活得挺累的,总要包装好了才能出现在人的面前,人生就是一个舞台,每天早晨走出家门就好比上了台,不化妆就不能登台。即使是下班回到家里也不敢随便马虎,因为你一放松自己,就暴露了你真实的、没化妆的一面(什么黄脸婆一类的),这样时间长了会让你的伴侣不高兴,不受用,第三者就会有理由插足。而国外的人就活得很轻松潇洒,想怎么穿都随自己心情,天天放松,家里外头都一样放松。
  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人活得有精神,人打扮了和不打扮是绝对不一样的。精心装扮后人就显得精神,自信。走在街上,来到单位里,看每个人都是把活力的一面呈现给别人。化了妆的女人更是一道道风景般的看着养眼。走在大街上,你会不自觉地给对面的人打分,同时在心里修正自己着装打扮的方向,争取明天穿得更时尚。反过来看老外都是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一百个人里也挑不出谁更精神,更时髦,都是差不多的随便,很随便。
  中国人很会“装”,装样子。绝不能让人小瞧了。每个人都是派头十足。有钱的大款,戴大盖帽的,某领域里说了算的人物,甚至办公室里的小职员,都得有个架子。而老外则看不出来谁更有钱,谁更有来头。省长、市长也没架子。我第一次参加加拿大国庆节时,见国家电视台的一线主持人与群众现场合影留念。我也凑热闹和第一女主持人合了影,照片洗出来一看,我比主持人精气神还要足!端着中国人的架子照的相,能不精神吗!
  我感觉老外的观念和中国“文革”前的观念差不多:不攒钱,不存款。高中毕业就业挣钱就能养活自己。随处把衣服背包放在地上也不怕脏,上公共汽车不用担心钱包被掏。所以,凡此种种,和中国人相比,老外活得更轻松一些。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适应加拿大
我家为什么移民
在温哥华乘公交车从穿着上看,中国人和加拿大人谁活得更轻松?
我的打工经历
打工维权:有法可依也要自己争取
有惊无险享受EI
居住三部曲
买二手车的经历
艰难的路考
业余时间做什么
温哥华最大的游泳馆
低收入家庭可申请优惠健身卡
亮女的故事
曙光的故事

第二部分 体验加拿大
大器晚成学英语
报税风波
去医院看急诊
医院急诊处置的不同感受
家庭医生=门诊大夫
24小时护士热线
花钱买的经验
接到“交通告票”之后
要不要加入教会
我在天车站摔了一跤
乘客的宽容
搭顺风车
自觉遵守交规的司机
当有人敲响家门
警报铃声迎新年
洗手池堵塞之后
马路见闻
救济穷人的食品银行
在家居店买布DIY
自己动手做纱窗
快乐星期二
说说我的老外同事
有理要大声说出来
参加老外的退休party
7月1日国庆节
印度节日瓦萨琪
格兰湖岛上的木船节
稀奇古怪的僵尸漫步节
看中国烟花表演
摘蓝莓
采榛子
消防局公共开放日
SFU大学开放日
看龙舟竞赛
广场拉丁舞初体验
工会举办的春节联谊会
圣诞节:西方的春节
温哥华新春庙会
我在联欢会上演小品
美国购物观景一日游

第三部分 感悟加拿大
移民:左右为难的选择题
一辈子当成两辈子过
挣多少钱够花?
有感冬奥会开幕式
看圣诞老人大巡游有感
“冰球暴动”之后
不完美的人生
蒲公英:小草中的精英
消除十大误区,正确认识加拿大
结束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