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第一次见到布达拉宫,应该是在“文革”期间,那时候才10岁。父亲的单位有时候会有歌舞表演。有一出戏叫“金珠玛米,亚咕嘟!”(藏语意思:解放军好!)演的是藏族姑娘为解放军战士洗衣服的事情。因为这出戏里姑娘们穿的衣服颜色要比其他总是穿绿色军装的戏鲜艳,所以,我格外注意了这出“金珠玛米”的戏,同时我也注意到这些且歌且舞的姑娘们身后的背景,一座建立在山上的大房子。当然,当时我并不知道那是布达拉宫,更不知道它的故事,单纯朴素的无产阶级红小兵只会由衷地觉得,那房子好大呀,那么多窗户!
相信很多人的感受会是和当年我这个无产阶级红小兵一样的,那就是这座房子好大啊!真的,后来,我在我的藏族司机罗布桑白那里听到一个段子证明,几百年前,就有人发出过我这样的感慨,与我不同的只有两点:1.那是几百年前;2.那些人感叹完了之后,还动手做了件大事情。
传说:当年布达拉宫在拉萨建成以后,直接成为雪域高原最伟大的建筑。拉萨也因为布达拉宫而盛名远扬。
身在日喀则的豪门老大素闻布达拉宫的盛名,觉得自己德高望重,也该有这样一座宏大的建筑,才能衬托自己赫赫威仪。不过,建这么大的一座宫殿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谈何容易!当年的建筑队即使不像现在这样一定要有什么部什么委发放的资质证书,至少也得要有个范本,照着样子才行吧。只是当年的情况,估计方圆—万里范围内,也就只有布达拉宫那一所房子符合做范本的条件。因为当年拉萨所处的前藏与日喀则所属的后藏地位相当,也就是大家平起平坐的关系,让日喀则主动开口求拉萨支援些盖房子的资料,那是不太好意思开这个口的!但是,没有范本借鉴就强行开工,工程会变得十分危险。真是两难呐!就在这时,有聪明人献计:“明着要,不好意思,我们就自己悄十肖地去拉萨,仔细勘察人家的布达拉宫,不张扬、不咋呼,记下数据,自己带点资料回来,不就结了?”大家一商量,都认为这个主意好,既保留了面子,又办成了事情,一箭双雕,两全其美,好!就这么办!
于是,准备收集布达拉宫相关建设资料的人,肩负着“一箭双雕、两全其美”的使命,出发了。辗转来到布达拉宫脚下,那位兄台完全被布达拉宫的庄严气势所征服,决心立即投入工作。不过,他没有想到这个宫殿实在太大,仅凭目测无法判断相关尺寸,毕竟咱为了面子,是来悄悄取样的,又不能大张旗鼓地拿尺子去量。眼看着“一箭双雕、两全其美”的计划要泡汤,那位兄台灵机一动,命手下人买来一只特大号的萝卜,直接让手下人将布达拉宫的样子按比例刻在了大萝卜上!那位仁兄不愧是高人,他的思路是正确的,只要掌握了比例关系,那么根据我们日喀则的实际情况,按比例翻建,这事儿就搞定啦!
三下五除二,有高人刻好布达拉宫的模型,妥善收藏,日夜兼程返回了日喀则。说到日夜兼程,大家一般都理解为“快”。的确,那是快的意思,但是600多年前的西藏,再快的速度,也就是日行30至50公里,拉萨与日喀则的距离按公路算是400多公里,也就是说,日夜兼程,一点不耽误,也要7至10天的光景。
那位仁兄赶回日喀则,小心交出保存完好的布达拉宫萝卜模型,大家拿到样板,立即开工!很快,一座宏伟的山巅式宫殿在日喀则城北的尼玛山建设完成!大家在欢呼庆祝,那位刻萝卜模型的兄台也在人群之中,不过他似乎没有那么兴奋,因为,他所见过的布达拉宫与自己眼前看见的这座宫殿,差距咋就那么大呢?!这里一定有个巨大的错误!他思索,他纠错……
终于,他想明白了!
返程中虽然他们是披星戴月、日夜兼程,那也毕竟过了近10天的光景,西藏那么干燥的气候,10天,那大萝卜的水分早就挥发殆尽,一丁点都不剩啦!日喀则的人们拿到的,其实只是一只干透了的大萝卜,一个缩了水的模型!
这个笑话流传很广。我既多次听过,也向别人提起过。后来发现,其实这只是个笑话。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日喀则有座桑珠孜宗堡,也就是上面说的那个参照风干萝卜模型建成的宫殿,确实是建在布达拉宫之后的1360年,比布达拉宫晚了近800年,但是当时最初修建布达拉宫的吐蕃王朝已经瓦解,布达拉宫也因为战火而废弃。再说,当年最早建设的布达拉宫和现在的模样完全不同,应该不存在“日喀则到拉萨偷资料”一说。另外还有个说法,就是在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的时候,反而是布达拉宫借鉴日喀则桑珠孜宗堡的一些建设格局,从而才有了今天的模样。应该说,是布达拉宫吸收人家的精华,才有今天的辉煌。
传说也好,笑话也罢,其实其中的含义不外乎是在称颂自己的家乡好,赞颂布达拉宫的宏伟,倒也无可厚非。说完关于布达拉宫的传说之后,咱们来聊—下布达拉宫相对准确的成长史。
那是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离现在大约2000年前,在当时的雪域高原,我们知道的原始部落政权至少有3个,它们分别是羊同(也称象雄)、苏毗和吐蕃。大家各占一块地盘各自发展。反正青藏高原够大,大家不会为地盘发愁,很长一段时间里相安无事。
这是一个和谐的开场。不过,剧情终将是要发生变化,还必须是跌宕起伏的变化。要不这出叫做“历史”的大戏,该是多么的平淡无味啊!喜马拉雅山脉北坡雅砻河谷(也就是现在的山南)繁衍生息的吐蕃部落是我们这幕大戏的主角。这个吐蕃部落的来历也很传奇,我知道的,至少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法是说,他们就是雪域高原土生土长的人群;另外一个说法就是,他们的先祖是一个叫“突发利鹿孤”的国王。突发利鹿孤是五世纪东晋时期北方南凉国国主,河西鲜卑人。据说此人骁勇善战,十分了得。但是,他的善战并没有保住自己的国家,他的一支后裔,在国破后逃难来到了雪域,并在这里从事游牧与农耕。他们以先祖“突发利鹿孤”名字的前2个字为部落名称,自称为“突发”,后来因为发音的变传,成为了“吐蕃”。“吐蕃”继承了他们先祖的骁勇与善战,《新唐书·吐蕃传》里记载:“其俗谓强雄日赞,丈夫日普,故号君长日赞普(就是大王)。”当赞普一代代传承到第32代朗日伦赞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吞并八荒的雄心。朗日伦赞在任的时候就打响了开疆拓土的战役,不料想,前方如火如荼地忙着打仗,后院居然一个不小心而失了火,吐蕃的内部居然起了严重的内讧!这个内讧起因不详,但后果严重。谋反的贵族大臣居然暗地里用毒酒毒死了朗日伦赞。
这位赞普胸怀的大志虽然因为他被人暗杀而没能实现,但他的良好基因还是很顺利地传给了他的独生子。这样一来,我们年仅13岁的主角虽然年纪轻轻,但也只好匆匆忙忙正式登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