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神秘失踪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364227
  • 作      者:
    (德)莫妮卡·费特著
  • 出 版 社 :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德国最炙手可热惊悚小说家莫妮卡·费特重磅代表作!
    兰登书屋近年首推重量级畅销书,被译为20多种文字,强势横扫欧美亚洲各国,仅德国销量即突破1,025,000册!
    入围欧洲多项青少年文学大奖!
    2001年  银笔奖
    萨尔广播电台和不莱梅电台青少年读物名单
    2002年  天主教儿童及青少年文学奖
    2004年  Tam-Tam儿童文学奖
    汉斯约尔格?马丁奖
    2005年  卡尔?希姆洛克奖
    2007年  荷兰儿童翻译图书奖
    2008年  布克斯特胡德公牛奖
    最绝望的爱恋,衍生出最疯狂的罪行。炽烈绝望的青春之恋,催人泪下的朋友情谊,惨烈残酷的成长之痛,共谱一曲凄美离殇……
    浓重的悬疑色彩,跌宕诡谲的情节,不断变换的视角,为你呈现一部纸上“心理惊悚片”,挑战你的承受极限!
    细腻、诗意的笔触深刻再现犯罪心理,展现罪恶世界震撼人心的黑暗地带,人性恶之花悄然绽放。
展开
内容介绍
    少女伊尔卡突然消无声息地失踪了。她谜一般的身世,令警方的调查也陷入了困境。她的朋友洁蒂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追踪伊尔卡的蛛丝马迹。
    一位年轻画家近年来声名鹊起、成就斐然。洁蒂发现,他最富盛名的画作中出现的,全是同一个女孩,而这女孩竟和伊尔卡惊人地相似。他和伊尔卡到底有怎样神秘的关联?随着调查的深入,洁蒂不知不觉被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而伊尔卡过去的黑暗一章也渐渐浮出了水面。
展开
精彩书评
    “在主题上雄心勃勃、以良好的心理惊悚片一样的心理背景脱颖而出的青少年小说。虽然是为青少年写的,但同样能让成人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
    ——海尔布隆之声
    
    “悬念迭起的叙述,臻于完美的写作,让人不忍释卷直至结局。”
    ——《萨尔布吕肯报》
    
    “费特潜入心理深处,用诗意的语言、娴熟的技巧,从多个视角讲述了这个多层次的故事。”
    ——《东图林根报》
    
    “莫妮卡·费特写作方法的特殊之处在于,从心灵体验出发,在这个层面上赋予了那些不可见的、不可证明的东西有效性。”
    ——《南德周报》
    
    “莫妮卡·费特是一个观察敏感、不能容忍无动于衷、将所有的感情倾注于字里行间、用看似随意的对话来制造细微差别和气氛的女作家。”
    ——《时代周报》
    
    
    “她的书很难拘于某一类,它们新潮、自由、感性、光芒四射,恰如莫妮卡·费特其人。”
    ——《驴耳朵杂志》
    
    “多层次、扣人心弦的必读书。”
    ——《西德报》
    
    “大气、诗意的语言。”
    ——《布里吉特》
展开
精彩书摘
    致中国读者
    每一本书结束的时候,作者都不得不与他的那些人物道别,而这又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当我写完《草莓采摘者》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完全不想和他们分开。他们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我想和他们再多待些日子,多了解他们一些。
    《神秘失踪者》就这样诞生了。
    再次见到他们感觉真是好极了:洁蒂·魏因加特纳,警长,伊慕可·塔尔海姆,那些猫咪们……还有那些熟悉的地方,我早已将它们视为自己的居所:布鲁尔,老磨坊,警署。
    而在这熟悉的背景下展开新一轮的犯罪,也为我添了一些顽皮的乐趣……
    那么,下面就是这个新的故事了。阅读愉快!
    莫妮卡·费特
    1
    灰色的奔驰车悄无声息地缓缓滑近,终于停在了昏暗的晨光中。这时才刚过八点,迷蒙的雾气萦绕着路灯,停泊着的车子都结了冻。能够想象,屋顶和树枝上必也是覆了一层清霜。
    透着灯光的窗子犹如昏黄的眼眸,而那目光,冷漠而疏离。
    有狗的吠声,从半开在寒气中的车库大门传出广播的声音,一扇门吱呀合上,远处有救护车、警车抑或消防车的信号声。烟雾刚飘出烟囱便沉沉地凝在了屋顶。这将会是艰难而沉重的一天。
    没有人注意到这辆灰色的奔驰。谁也没有发现,车里还安坐着一个男人,他正专注地盯着其中的一间房子。他就那样寂静而阴沉地躲在暗色的车窗后,雕塑般纹丝不动。因为没有人注意,他又好似并不存在于这世上。
    伊尔卡终于睡足了。重感冒的双胞胎今天睡得很好,而前一晚,由于他们两人交替的咳嗽声,她完全没有合眼。瞥了一眼窗外,伊尔卡还是决定穿她那件厚厚的高领毛衣。那是母亲留给她的最后一件礼物,穿着它的日子总显得特别美好。有时她甚至以为,那毛衣上还存留着母亲常用的那种香水的味道。但她清楚地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也许,玛莱阿姨是对的,她总说伊尔卡想象力太过旺盛。
    毛衣是锈红色的,和伊尔卡暗红的发色非常相配。母亲总爱叫她“秋天的女孩”,伊尔卡觉得这名字美极了,还有她自己,至少有时她确实觉得自己挺漂亮的。但一切都变了,“秋天的女孩”早已成了回忆,而回忆,是伊尔卡心中不忍触碰的疼痛。
    关灯前,伊尔卡又仔细地检查了一下周围的情况,一切都很正常。日记本藏得很好,周围并没有什么能引起别人兴趣的东西。
    伊尔卡下了楼,玛莱阿姨正对着吃剩下的早餐看报纸,双胞胎已经上学去了。玛莱阿姨就像铁打的一样坚强,即便重感冒也只肯休息两天,病一好她就又去忙这忙那了。唉,算了吧,谁都拿她没有办法。
    “我得出去了。”
    伊尔卡迅速套上一件羔羊皮外套,那是她从一家二手商店用低廉的价格买到的,既保暖又合身。
    “你就不吃早饭了吗?”
    有时玛莱阿姨的语气总带着这么一种抱怨的意味,就好像别人做一件事或者不做一件事都是故意为了跟她作对似的。从这点来说,她也是个霸道又什么都爱过问的女人,病痛似乎和她很不般配。
    “快迟到了,我带一点吧。”
    伊尔卡望着水果犹豫了一会儿,最终把两根香蕉塞进了背包中,出门前还不忘在玛莱阿姨脸颊上留下一个告别的吻。
    “哦,孩子!你怎么瘦成这样了!”
    玛莱阿姨环住伊尔卡关切地望着她,目光中满是疑惑。
    “我傍晚回来,”伊尔卡说,“一言为定!”
    玛莱阿姨笑着看她出门。在伊尔卡眼里,那笑容却像是针刺,她总以为,那就是母亲,依然那样微笑着坐在桌边。
    该死的想象力!她围好围巾。是的,我该好好踏实地生活了,不要再老想着那些早就过去的事,不要再想那些不可能的事了。
    她走过还未经打扫的门廊,又一次意识到,她是多么热爱这座房子。它并不特别漂亮,也没有其他什么特别之处,不能算是超现代风格,也不是那么古老,老到藏满了神秘的往事。它只是一座普通的房子,和周围那些建筑一样并无特色。但在这里,她能感到家的温暖,这使得它成了她独一无二的依赖。这是她的家,它随时都会接纳她、保护她,这难道不是一座房子该具备的特质吗?宁静、守护以及安谧,这难道不是她一直所渴望的吗?在这里,她能得到所有这一切;在这里,她感到安心。从来如此,未曾变过。
    伊尔卡关上门,冷冽的空气扑面而来,她深深地吸了一口。不知从何处传来的狗吠声似乎在传达对她的承诺。她几乎就要相信,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车窗蒙上了一层水汽,这样很好,可以避开那些好奇窥探的眼光。卢本小心地用手抹去挡风玻璃上的雾气,这时,他看到了她。他屏息凑向前去。
    她美极了,即便离得这么远也仍然无法让人忽略这点。她的脸在路灯下闪着柔和的光芒,头发隐藏在一顶羊绒帽下(她是无意的,他知道)。他更喜欢她任那一头秀发垂到肩上。她的头发异常美丽,有着一种毫不张扬却又无法抑制的光华。
    卢本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她要选择这样的生活:狭小、毫无特色的居民楼,周围相伴的依然是同样的房屋,矗立在街道边就像串绳上廉价的玻璃珠子;而它们狭长的园子里,只有蓝白色的太阳灯发出清冷的光笼罩着刚经过修剪的灌木。到底为什么她会甘心与窗前挽起的纱帘为伍?为什么她会愿意整天面对那些拘谨排列的黑色、黄色、蓝色的垃圾桶?这儿所有的人和事都循规蹈矩,更不用说那只礼貌而又徒劳地敲着门想要进去的花猫了。她为什么不在别处找一个更能理解她的家呢?
    手机响了。他看了眼屏幕,是那个建筑师。还有时间,他现在不想被打扰,任何人都不行。他关掉了手机。当他缅怀光阴、沉浸在这样的心绪中时,任何声响都是一种干扰。
    伊尔卡从车库中推出自行车。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翻过屋顶落在光秃秃的树枝间,光照下她显得娇小而又怅然。当她从他身边骑过时,他转过脸去,一颗心似乎快要跳出了喉咙。
    他闭上眼睛,渐渐恢复了平静。他不会跟踪她,他从不这样做。他已经能够做到不放任自己的感情肆虐,他必须控制自己保持冷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他又继续盯着她住的房子看了一会儿,十七号,伊尔卡最喜欢的数字。但当然,这只是巧合,尽管她很可能会把这看成是命运的安排。她很愿意相信命运、星象以及所有神秘的力量。
    厨房的窗后有一个身影在动,卢本咬紧了牙关,他的手紧紧抓着方向盘。不,不行,他不能失控,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他的感情已经为他找了太多的麻烦,他决不允许再发生那样的事。
    伊尔卡,他只能想她,其他的都不行。
    他干瘦的脸上闪过一丝笑容,他戴好眼镜,开车时他得戴着它。伊尔卡,他爱她的名字,令人欣慰的是,至少它还陪伴着他。那个晚上,当她从他身边消失、投身于这个市侩的梦魇时,她带走了他的一切,除了她的名字。
    她在这儿过的是怎样的生活?错误和谎言。这甚至不能算是生活,因为这不是她真正该有的生活。她不可能开心,她只是在假装罢了。
    是否有人发现,她是个骗子?当人们站在她的面前望着她的眼睛时,是否有人察觉到这点?或者,那些认识她的人真的相信她吗?
    所有人都无条件地相信伊尔卡,一直都是这样,包括他自己。只有到了最后,怀疑才会突然现身。但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他早已无力改变一切。
    他从车门的隔层里拿出抹布擦去挡风玻璃上的水汽,然后发动了马达。车子慢慢驶离,直到下一个昏暗的角落。他会纠正他的错误,这样的情况以后再也不可能发生了。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