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传忏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7881
  • 作      者:
    曹蕾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自传忏悔:从奥古斯丁到卢梭》对自传忏悔的基本特征进行考察,追溯从奥古斯丁到卢梭的西方自传忏悔的演变,比较这两大自传忏悔传统的差异和影响,并研究自传忏悔意识与人类自我认识的发展的内在联系。
展开
内容介绍
    《自传忏悔:从奥古斯丁到卢梭》对自传忏悔的基本特征进行考察,追溯从奥古斯丁到卢梭的西方自传忏悔的演变,比较这两大自传忏悔传统的差异和影响,并研究自传忏悔意识与人类自我认识的发展的内在联系。除运用自传理论和方法外,《自传忏悔:从奥古斯丁到卢梭》也借鉴了哲学、文化、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研究领域关于忏悔问题的研究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自传中的忏悔起源于基督教,在其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宗教忏悔和世俗忏悔的两大方向,但无论怎样变化,却具有一些内在的共同特征。
    首先,自传忏悔话语都含有特定的价值准则。杨正润指出,“忏悔话语总是以明确的价值准则为前提,否则忏悔就不可能发生,忏悔的内容也无从确定,而且忏悔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准则的体现,忏悔过程也包含着对价值准则的寻找、发现、修正或强化”。在宗教忏悔中,信徒只有在肯定了该宗教的价值标准后才可能进行忏悔。例如在基督教忏悔实践中,信徒只有相信基督教教义关于“罪”的观念,相信上帝救赎的力量,相信末日审判,才会忏悔。由于价值标准不同,对同样的事也会做出不同的忏悔。例如关于偷盗,奥古斯丁和卢梭就做出了不同的忏悔。对此,杨正润在《论忏悔录与自传》中做出分析:奥古斯丁从基督教的原罪观出发,认为他的偷窃行为反映出人类犯罪的倾向。卢梭深感心灵负担的不是偷窃本身而是他撒了谎,而真诚是卢梭引以为豪的价值准绳。所以他对偷丝带并诬陷玛丽永的事感到耿耿于怀。①奥古斯丁的价值准则是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在他看来,他没有皈依基督教之前的人生是一连串的罪恶,因为他不爱上帝而爱尘世;卢梭的善恶标准是社会伦理,卢梭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并没有违反上帝的法则,只是与社会格格不入。不同的价值准则使得自传者的忏悔对象也不同,因为这涉及对忏悔的最终评判。奥古斯丁忏悔的直接对象是上帝,读者、同修是他忏悔的间接对象;卢梭却直接向读者忏悔,请上帝做证人。这些价值准则表现出宗教与世俗_的不同特征。
    价值标准是人生的行为准则,自传作者根据它解释自己的生平,或是进行忏悔,或是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如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纪德在自传中努力说明自己的价值标准,为自己不为世俗所容的同性恋倾向辩护。需要指出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西方自传作者忏悔时所奉行和所追求的价值标准大多来自基督教教义。宗教性忏悔自不必说,就连世俗性忏悔虽然也可能对基督教价值观提出挑战,但所思考的问题仍是在基督教教义框架内。在卢梭的《忏悔录》中,可以看出他的忏悔对偷窃的明显关注。这与西方人的基督教伦理道德观念有密切关系。基督教最古老的律法摩西十诫第八条明文规定:“不可偷盗。”此外,根据《圣经·创世纪》的记载,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就是违反上帝命令,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失去了伊甸园。后世的基督教思想家更是从此发展出基督教的“原罪”说,这第一次偷窃作为“原罪”遗传给整个人类,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命运。无怪乎偷窃在西方忏悔话语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此外,西方忏悔对性的强调也与基督教教义有关。摩西十诫第七条规定:“不可奸淫。”放纵情欲在基督教教义中也是一个很重大的罪过。从基督教正统教义看,人作为亚当、夏娃的子孙是由欲望所生,生来就遗传了原罪。性爱被看做是罪的来源。经由奥古斯丁等人的强调,对性的节制,.对贞洁的颂扬成为基督教禁欲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信徒忏悔的重要对象。福柯在他的《性经验史》中就对基督教忏悔制度与性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其他基督教观念也影响着忏悔的内容。纪德虽声称他对福音的解释有自己的看法,人应按本性生活。但他对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具有如此深重的负担,恐怕也与基督教对同性恋的严厉态度有关。托尔斯泰为什么对他的作家身份和成就如此贬低’?他特别忏悔他出于“虚荣、自私和骄傲开始写作”,讲到由于与作家、艺术家的接近,他沾染上了“近乎病态的骄傲和疯狂的自信”。因为从基督教思想来看,骄傲是一-种罪。人世问对名利的追求都是一种虚荣,而对人世间任何事物的爱超过对上帝的爱都是罪。在历史的发展中,新的价值观必然与传统基督教的价值观产生冲突,这种矛盾在自传的忏悔话语中也体现出来,如纪德在自传中就揭示出他在遵守基督教的道德标准和听从本性的自然欲望之间的挣扎和矛盾。需注意的是,虽然近代以来的哲学家、艺术家对宗教精神、宗教规定产生了怀疑,但基督教仍是他们思考世界的方式和基础,现代西方人不是要否定基督教,而是想重新理解它,西方已经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但基督教的许多观念仍然是他们道德标准的来源。
    人有了罪感才会忏悔,罪感和道德意识、价值准则是有密切联系的。西方学者道兹认为,雅典文化在公元前5世纪的确立使希腊的道德世界从“耻感文化”变形为“罪感文化”,在“耻感文化”中,羞愧或尴尬而不是罪感是伦理道德的主要动力。在解释人们行为的缘由时,半人半神的“精灵”(daemon)扮演了重要角色,人们认为是“精灵”促使人做出了一些不合常情的举动。当然,这些举动不一定全是过失,可能也有好的方面。“精灵是人的潜在的神圣和实际的罪恶的承担者。”如果行为出现某些偏差,人自然产生的是羞愧感而不是罪感。在雅典文化中,以苏格拉底和埃斯库罗斯等人为代表的道德体系剥夺了精灵作为罪恶承担者的角色,个人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罪感、净化和悔罪的需要被引入西方文化。如前所述,人类的忏悔意识非常古老,不是说雅典文化之前没有忏悔的需要,只是说由于道德体系的变化,人类的自我意识发生变化,忏悔的需要增强了,道德准则的变化会对忏悔产生重要的影响。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自传忏悔的文化背景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 文化背景
第二节 基本特征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二章 奥古斯丁与自传忏悔传统
第一节 自传忏悔的宗教特性
第二节 在我身内探索

第三章 自传忏悔的发展与变革
第一节 世俗自传的兴起
第二节 班扬与新教精神自传

第四章 卢梭:世俗化转向
第一节 卢梭自传忏悔的世俗化特征
第二节 自我观与忏悔
第三节 卢梭忏悔的真实性问题考察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