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世嫉俗的文学隐士刁斗,最新散文随笔集
一个小说家的个人阅读史
一个自由思想者的观念发生史
一个男人的精神成长史
名篇《一个虚无主义者的正常死亡》
写尽一代人的精神创伤与无言哀痛
学热爱女性的成年男人、拆解文学的饕餮读者、迷恋创作的自由小说家,这是刁斗的三个身份、三种面向、三类行为。这三重幻影栖居的肉身,于文字的跑道上加速向前,时时起飞,对现实的疆域狂轰乱炸。
小说是刁斗的路由器,对于父亲、母亲、姥姥等亲人的挚爱,对马原、马晓丽、林建法等同行的言说,对卡夫卡、加缪、格里耶等大师的移情,对骚动、虚有、虚拟的力等概念的沉思,都经由小说的阅读与创作开始传递、得以实现。
生活中的想象、想象中的生活,二者在刁斗的随笔中是镜像也是同构。一切始于小说,一切终于小说。这是一部个人阅读史、观念发生史与精神成长史,坦诚、机警、专业,智趣多多。二十余万字,一言以蔽之:小说男女,刁斗之大欲存焉。
一个虚无主义者的正常死亡
一
我爸死于二○○○年年初,过完七十岁生日不足半年。那几天的沈阳日日阴晦,时时落雪,搞得人人心烦意乱——只有南方来东北看雪的旅游者欢天喜地。久病的我爸熬不住了,把他一生中的最后一面白旗树了起来。他的心肺功能早已衰竭,这么低的气压,是老天爷送给他的旅行机票,安排他去天国旅行。这是一次有去无还的特殊旅行。他本该看我一眼再出发上路,可大雪对我百般阻挠,出租车比步行只快一点,他就等不及了。我从北陵书房赶到马路湾爸妈家时,急救中心的大夫已念完判词。我把我爸抱进怀里。他肌肤柔软,肉身温热,但魂灵却已开始飞翔。我笑着夸他一句:嗯,表现挺好,走得挺安详。他没表示什么,有点玩深沉的意思。
我爸一般不玩深沉,天生不会,后天又拒绝假装老辣。多数时候,他是透明的孩子:天真、活泼、热情,好像他身心一直健康,从没受过侮辱与损害——他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某个书名的句式与意思: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确是孩子,还是个初降红尘童蒙未开的婴儿式孩子。他瘫在床上,百无聊赖,眨着一双亮晶晶的小眼睛探头探脑,间或发出些无意义的声音。身边的一切都让他陌生,所有的陌生都让他好奇。可惜他不是孩子。孩子由无知抵达有知,能标志繁荣,是好事;他由有知沦为无知,只表征衰败,是坏事。我爸是逐渐“坏”下去的。以表达为例,后几年里,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声音之外,他仍能含含糊糊说出来的,只有“吃”“操”这两个字眼。我估计,刚冒话的婴儿“吃”没问题,“操”却不行。这也能强调我爸的成人身份。孩子只有半条生命,活着就行;成人的生命才沛然完整,有创造渴望。据我观察,依我爸的智力状况,他已不识“吃”“操”的本义,那两个字眼,只是他的感叹代码,用以表达他依稀尚存的原始情绪:快乐或愤怒。比如我去看他,他认出了我,也想对我表示欢迎,哪怕我妈刚喂完他饭,他也连连吐出“吃”音;比如他又尿床了,我抱他翻身换床单时,会假装生气地批评他几句,他肯定听不明白我说什么,但我的不够友好他辨得出,他就也不友好,用激烈的“操”音进行反击。他连自己姓氏那个更好念的“刁”音都发不好了,却能顽强地抽干洗劫他心智的滔滔浊浪,让那两个与生命本能关联最密切的字眼水落石出,这殊为有趣又耐人寻味。难道与汉字声母的排序有关?“吃”“操”在前由“C”率领,“刁”音列后属“D”序列。这是玩笑,不可能的,可能的答案也许弗洛伊德知道。我没本领去人性的潜意识领域爬罗剔抉。通过我爸的“童”言无忌,我只想佐证,他都痴呆了还不深沉,没痴呆时的“轻浅”可想而知。如果记忆没欺骗我,我得承认,我平生听的第一个黄段子是我爸说的。他不是特意说给我的,是他喜气洋洋地说给一个朋友时,我听到的。当时我十几岁。当时他朋友欲笑又止,然后满脸深沉:这有孩子!我已记不得那段子的内容,当时也不可能明了那段子里的象征暗示与比喻引申,但我能记住它带给我的怪异感觉,能记住在我爸朋友深沉表情的对比之下,我爸的一脸坏笑花团锦簇。
许多家长假模假式,戴着面具教育子女,好像孩子是群众只供瞒骗,而他们是领导,嘴巴里边全是舌头。我爸不,他从来都把我看成平等的伙伴,陪着我理解人性的弱点与生活的污秽,即使已成共识的“幸福”“美好”,他也不把它们硬塞给我。我十四五时,有一次逃学在家抽烟,被恰好中午回家的他抓了现行,他一脸阴郁,满腹悲伤,沉痛地与我谈漫长的话。他只讲道理,没大喊大叫,通过讲今比古分析人的嗜好与习惯,让我判断什么该养成什么应避免。他反复自责,说他抽烟的恶习影响了我,信誓旦旦地决定戒烟,要以此为我树立榜样。可当天夜里,我把长长的检讨交给他后,他竟有点嬉皮笑脸。他先说,他像我这么大时也偷偷抽烟,又和我商量,如果他不戒烟,却反对我抽烟可不可以。那时我没烟瘾,抽烟是往脸上画叛逆符号。又有一次,我十六七时,一早晨家人还没起床,两个警察就来抓我,说我在商店抢钱,把我押往派出所的小黑屋子。中午姐姐给我送饭,说我爸班都没上,一上午光在家唉声叹气,他这个一向好面子的人,没想到自己的儿子这么龌龊,竟去抢夺别人的东西。可当天晚上,我获释回家,发现我爸并不难过,只努力掩饰脸上的骄傲。原来,他已从警察那里问清楚了,我没抢钱只是打架,因为打架的地点恰好在商店,我顺手使用商店砍肉的片刀与卖白菜的钢叉时,不能不撞翻装钱的匣子。我爸的骄傲在于,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我勇于与一个欺负我的成年人宣战。在他看来,当一天囚徒只是小节,大节是为什么身陷囹圄。
我爸不扯道德主义那一套,不凡事上纲上线小题大做。他认为人性的弱点只可抑制无法剔除,对付它们的最好办法,唯有强化人的理性。但在他那里,理性又不是教条不是戒律,只是春雨淅淅沥沥。雨露滋润会带来生机,至于生禾苗还是生稗草,生鲜花还是生野蒿,那则属于另外的问题。他信奉开卷有益,把读书视为理性的温床。有一次,我和姐姐光顾读书,没做该我们分担的家务,恼火的妈妈撕破了书。我爸下班后,很严厉地批评了妈妈,说咱的孩子可以不喜欢家务,但不应该不喜欢书。当然他转脸又笑嘻嘻地对我和姐姐说:更应该的是,书读得好家务也做得好。我爸做家务不行,他笨拙、懒惰、油瓶子倒了都想不到扶。记得那天妈妈连夜糊好了破损的书页,但故意不讲理地说:他们读的都是“毒草”。我家当时的几箱子书,封面上,基本被我爸做了标注:“大毒草供批判用”,是他希望如遇抄家,这些书可以曲线脱险。我爸也故意不讲理:对呀,是毒草呀,可咱的革命小将不读一读,怎么批判呢?
我爸五十几岁得脑血栓,十年之内两度复发,继而老年痴呆,数病加身,在生命最后的七八年里,吃喝拉撒全不能自理,思说读写的能力尽失。对他的死,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死时,我没哭,只是火化他时眼睛湿过。可一个月后,年三十傍晚,我一个人在大街上骑自行车,忽然想到他回不来了,竟难以遏制地恸哭起来。我爸是个好玩的人,他活着时,他死去后,什么时候想他我都会笑。那天我也先笑着想他,可笑竟把哭引了出来,并且哭得不可收拾。我把车骑得像个醉汉。好在除夕的大街上阒无人迹,厚厚的羽绒帽也能藏匿我的声音眼泪以及鼻涕。就是那时,我起意写他,并随即想到了一九九七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意大利人达里奥·福。福是个长于饰演小丑的演员兼作家,他有个剧本,讲什么故事我已忘了,题目我却始终记得:《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