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阿里 阿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952437
  • 作      者:
    杜文娟著
  • 出 版 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本书能让我们平静而有力量。
    翻开她,翻开的是阿里人用灵魂的歌唱。
    我们每天对抗着自己心里的小恶魔,
    用尺子丈量着分厘得失,
    用怨怼向着世界讨公平。
    却不知道那些断了前程的王君植们,
    那些赔上性命的李宝军们,
    那些善良的洛桑山丹们,是在用生命坚守信仰。
    没有人喜欢真正的苦难,但就是在这种稀薄,绝望的生存环境里。
    当死亡变成感冒一样的平常时,阿里人用豁达和坚韧对待一切苦难。
展开
作者简介
    杜文娟,女,陕西人。著有长篇小说《走向珠穆朗玛》,小说集《有梦相约》,散文集《杜鹃声声》《天堂女孩》。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展开
内容介绍
    八年间,我先后五次进藏,三次抵达阿里,记录下阿里人独特的生存全景,他们的生死、命运、爱情、信仰、暗伤、悔恨与灾难。所以更理解藏族人为什么重生轻死。许多人把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那里,要知道,这些孩子有的还不到二十岁……
    那位叫王惠生的老西藏,为了改良阿里羊的品种,用什么办法把五只活蹦乱跳的鲁西南     小尾寒羊,从北京运到万里之外的狮泉河镇的?
    那封在邮路上走了1年零7天的书信,是否跟人一样,翻过雪山,爬过冰达坂?
    拥有满满一柜子裙装,在阿里的八年时间里,一次都没有穿过裙子的女兵,是否又在镜前试穿那条紫色连衣裙?
    十九岁的那位战士复员了吗?他曾对我说,感谢你阿姨,你是我半年来见到的第二个陌生人,是我当兵两年来见到的第一个女人。
展开
精彩书评
    《阿里·阿里》是一部书写阿里人和事的文学作品,也是一次深入西藏文化腹地阿里的生死之旅,一部真正让你读懂西藏人眼神的纪实文学!
    ——网友飘飘
    
    本书启发读者心灵。我们每天对抗着自己心里的小恶魔,用尺子丈量着分厘得失,用怨怼向着世界讨公平。却不知道那些断了前程的王君植们,那些赔上性命的李宝军们,那些善良的洛桑山丹们,是在用生命坚守信仰。没有人喜欢真正的苦难,但就是在这种稀薄,绝望的生存环境里。当死亡变成感冒一样的平常时,阿里人用豁达和坚韧对待一切苦难。
    ——网友爱在旅徒
    
    本书既是几十位个阿里人的生命之书,也是对西藏精神的纪实解读。当死亡像感冒一样平常。像对待感冒一样对待死亡,像对待死亡一样,对待苦难。西藏生活是生命最本真的状态。读懂阿里,才能读懂西藏。因为这里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
    ——网友去阿里的意义

    远离世俗的悲欢离合,深入的不仅是西藏景区,更是了解西藏神圣所在。
    ——《中国作家》

    这部作品让人们理解什么叫生命禁区,什么叫神圣的领土和使命;阿里人与心灵的孤独和身体的寂寞斗争,简单而快乐地生活在那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部深入西藏文化腹地的感悟之书,是一部解读西藏精神的书,也是一部启迪读者心灵、鼓舞人们乐观对待一切苦难的励志之书。                                               
    ——新华网
展开
精彩书摘
    养育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什么怀孕是所有阿里人的暗伤?《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什么传世歌曲的曼妙背后,隐伏一个冰冻的故事?神奇的“天路”——在悬崖上的公路,冻死,摔死,都不足奇,因“牦牛发情”死是怎么回事?边防线上——印度士兵会喝到二锅头吗?
    节选一《半个月亮爬上来》
    半个月亮爬上来
    咿啦啦爬上来
    为什么我的姑娘不出来
    咿啦啦不出来
    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
    咿啦啦快打开
    再把你那玫瑰摘一朵
    轻轻地扔下来
    这是西部歌王王洛宾根据西北民歌曲调创作的著名歌曲。
    20世纪80年代,他在一封书信里这样写道:三十年前,我为你写了《半个月亮爬上来》,你还是一副布尔什维克的严肃……
    收信人,正是王君植。
    我不认识王君植,也不知道她是否还活在人世间,但是我想念她,想跟她说一些女人之间的话。
    真的想念她,尤其在阿里。因为,她是阿里高原上第一批女军人,女汉族干部。她的儿子安进军,是阿里高原迎来的第一批汉族小客人。女儿安阿里,是出生在阿里高原上的第一批汉族孩子,也是第一批军人后代。
    王君植与阿里有着怎样的联系?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的人生之花,是否像那朵玫瑰,艳丽芬芳?
    1930年,王君植出生在山西省临汾地区,山西大学外语系肄业。大学期间,她谈了一场恋爱。
    1949年6月,从山西来到陕西华县参军。后来到甘肃,从敦煌向西北,长途行军,穿越茫茫荒漠,到达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她们在沙漠中迷了路,差点变成了楼兰美女。
    1950年7月,在沙漠南缘的且末县,与年长她十七岁的安志明结婚,婚后在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政治部当干事,地点在于田县。1951年5月,正当丈夫安志明率领后续部队,支援李狄三的先遣连,进军藏北前夕,他们的第一个儿子降生。为纪念安志明出征西藏,为这个孩子取名进军。
    1952年6月,二十二岁的王君植,奉南疆军区军长郭鹏的指示,率领先遣连和后续部队20多个家属及子女,随骆驼运输队进入阿里。刚满一岁的儿子小进军也在其中。行军途中,作为领队,王君植不仅要与骆驼运输队做好配合,还要管好自己的队伍,尤其是儿童的生命安全。为此,行军伊始,她就宣布了三条纪律:帮助运输队员捆驮子,做饭。大人每天走30里路,小孩可以绑在骆驼背上。高山险路上,不骑骆驼。
    翻越达坂时,很多大人和孩子一样,出现了流鼻血、拉肚子、吐白沫的症状,还好,性命全保。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和生死历险,终于走出大雪山,来到班公湖畔的日土宗,与久别的夫君安志明相聚。再经过一周行军,到达当时阿里首府噶大克。
    雪域高原第一次迎来了女兵和汉族儿童,为蛮荒之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在噶大克,她带领干部家属进行生产劳动,为建筑房屋工地搬运土坯,为战士缝洗衣服,帮助炊事班轮流做饭。以后还有两批女兵先后到达阿里,她带领女兵学习训练,嘘寒问暖。
    不久,小进军患上了高原病,开始全身浮肿,后来全身腐烂流黄水,最后死去。夫妻俩把儿子埋葬在噶尔河畔的红柳林中。
    丈夫安志明于1952年10月,任阿里分工委书记,是阿里地区最高领导。1953年7月,王君植又生了一个女儿,取名阿里。1954年10月,组织将他们夫妻调至喀什的南疆军区工作。她在军区文工团演出过大型话剧《打击侵略者》。1955年,南疆军区文工团与新疆军区文工团合并,她被安排在八一子弟学校任教。其间,曾在《新疆日报》发表《阔加老爹》等长篇纪实文学。
    1956年,有人诬告她是国民党特务,判刑两年,发配到阿克苏农场劳动改造。从此,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取而代之的是女特务。与安志明离婚后,女儿安阿里由于无人看管,生活陷入困境。刑满释放后的王君植长期在农场劳动。“文革”中,老账重算,又被打倒,并被安排与刑满释放人员结婚,生有二子,后因感情不和与其离婚。
    1979年,王君植恢复军籍和党籍,1980年转业到《阿克苏报》任编辑。其间,写了大量诗歌和回忆录,后离休。王君植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小说。她还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当日语教员期间,为当地培养了许多日语人才。
    这就是王君植走过的路,一个女人用一寸寸光阴丈量了几十年的路。如果王君植还活着,她应该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耄耋之人不应该用美丽、漂亮来形容,但在我心中,她不仅漂亮,而且才华横溢。更令我敬佩的是,她有一颗钢铁般的心脏,经历那么多磨难,依然坚强乐观。
    每个女人都是一朵花,有人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人是雍容华贵的芙蓉,有人是含蓄宁静的幽兰。尽管王洛宾在他的歌中,把王君植与玫瑰联系在一起,我则认为,王君植是一朵冰清玉洁的雪莲花,而且是一朵永不枯萎的雪莲。虽然在她二十四岁的青春年华,就离开了阿里高原,离开了快乐与痛苦相融的雪域阿里,依旧没有减弱她雪莲般的气质和品格。
    一个女人,没有爱情的喂养,是不幸福的。一个女人,因为爱情,而蹉跎一生,又是悲哀的。
    王君植的一生,幸福吗?
    人是环境的产物,性格决定人。如果没有政治环境影响,在我看来,王君植不管与她生命中出现的任何一个男人生活,她都是幸福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
    时间老人,却把她安排在了峥嵘岁月。在风卷云涌的大海上航行,有谁能享受到安宁。
    二十六岁,儿子夭折,没有了丈夫,离开了幼女,被关进监狱,与铁窗为伴,挖空心思写交代材料的时候,自然意识不到这些。除了悔恨,还是悔恨。
    她在悔恨一个男人。
    悔恨的,正是学生时代的那场恋爱。
    他,是国民党军统的地下情报员,这件事为她多舛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鲜红的领章被撕去了,帽徽被摘掉了,多才多艺、英姿飒爽的女军官,瞬间变成了怪异的女特务,荷枪实弹押送她、审判她的,是她曾经的战友和下属。
    世界上所有人,无论男女,无论国籍,无论古今,初恋都是一样的,美好和青涩同在。牢狱中的王君植,思考最多的肯定不是美好。
    当仪表堂堂的军官安志明,向她伸出爱情之手的时候,她一定是幸福的,美丽的。他们的婚姻维持了六年时间,在阿里与夫君共同生活的两年时间里,儿子夭折,女儿出生,气候恶劣,生活艰难。从我的角度理解,她痛苦过,也曾有过快乐。
    因为阿里高原是快乐的天堂。不管是土生土长的藏族人,还是外来者,只要在阿里生活一天,就有这种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受愈加强烈。这不仅在于阿里的景色壮观,生活简单,主要是这里的人乐善好施,热情淳朴。多么怪癖固执的人,到了阿里,都温煦可爱,宽厚怜悯。好像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是两块精良的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剑,只要越过,就会棱角锐减,圆滑温润。
    有时候,我会突发奇想,如果曹海林、土化瑛、王君植,这些解放和建设阿里的功臣,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像贡保一样,生活工作在阿里,是否会幸免于难?或者,受到的冲击波会弱一些?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王君植会发现自己的价值,一个懂得价值和利用价值的人,是忙碌的。况且,这个时期的夫君,一定是疼爱她的,珍惜她的,呵护她的。她一定也是欢喜的,甜蜜的,依恋的。经历长期战争和居无定所的男人,谁不渴望有一个安稳的家庭和一个漂亮贤惠的妻子?王君植符合一个好妻子的所有条件。
    在她离开阿里,直到生命的黄昏,无论在七尺牢狱,还是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劳动改造,一定会想起阿里,想起清澈的噶尔河水,粉红的六月红柳花,热情的藏族百姓。当然,长眠在阿里高原的儿子进军,是她思念的源泉。
    她的一生都在思念。
    生活不会因为思念而停止脚步。她的第二任丈夫,同她一样,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两人经常合作《苏三起解》,但两人还是没有牵手到老。受到严格控制的王君植,喜欢演唱这出家乡的戏剧,内心的压抑和不屈,可见一斑。
    坎坷一生的王君植,怎么会成为王洛宾的抒情对象呢?
    血色岁月,也有浪漫。
    从阿里随丈夫回到喀什的王君植,调到南疆军区文工团工作,与她一起共事的还有在押犯王洛宾。王洛宾因为曾经当过国民党高级将领马步芳剧团音乐教官而入狱。为了参加部队文艺汇演需要加强创作力量,南疆军区文工团才把王洛宾要来。
    一次下部队演出,路上休息时,她惊讶地发现,王先生在织毛衣。他们聊了起来。王洛宾告诉她,在窑上打砖,手变得粗糙,手指不灵活,织毛衣,可以灵活手指。
    不多久,王君植送给王洛宾一双手套,她知道,一双弹琴作曲的手需要保护。
    此时的王洛宾,正处在人生低谷,是一个在押罪犯,历史反革命。正在上演的作品是他用心血浇灌而成,可他无权进入剧场。欢声雷动的掌声是别人的,获奖是别人的,伴随他的,只有清冷的月亮,和无限的孤独。
    不远的地方,就是女团员宿舍。宿舍里有些灯光,王君植就住在那里。她是军区副参谋长安志明的妻子,而他,则是一位狼狈的反革命。
    月光皓洁,半个月亮,清风习习重凄凉,手套就在身旁,一道灵光划过长夜。
    半个月亮爬上来
    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
    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
    再把你那玫瑰摘一朵
    轻轻地扔下来
    任务完成以后,他被押往一个更加森严的监狱。他想,她一定很好,肯定很好,应该很好,因为她是一个善良的好姑娘。
    节选二《走进天路,走向天堂的路》
    千里新藏路上,最累不过驾驶员。手握方向盘,脚踏鬼门关,屁股坐的是阎王殿。有人在风雪中修车时,手抓住保险杠时间太久,松手时,手掌肉皮撕裂。有的因为冻伤而截肢。有的耳垂冻掉。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有的在牦牛发情期,为抢时间通过路段,被发情的牦牛连车带人推到一边。有的在深夜,点燃轮胎、坐垫、衣物,驱赶野狼,与狼周旋。车陷冰河,一直朝前开,一鼓作气冲上岸边。车陷沼泽,倒着开,迎着冷风,一夜风流——流一夜鼻涕。蜷着身子,睡车厢当团长,只是轻如鸿毛的事。有人饿得吃牙膏,喝汽油,饮冰雪。有人冻死后,怀里揣着遗书,手里捏着馕饼。
    节选三《所有阿里人的暗伤》
    我在格列家门口等了一会儿,三个人开着一辆小车回来了。这是一家普通藏式平房,客厅的藏柜鲜艳漂亮,绘着宝伞、金鱼、宝瓶、莲花、白海螺、吉祥结、胜利幢、金轮的吉祥八宝图案,上面摆着象征五谷丰登的切玛,和银质铜质器皿。我在一幅挂历下面的沙发上坐下,挂历上的主人公就是格列。身着绿色武警制服的格列,站在高入云端的洁白雪山下,神采熠熠,精神焕发。这是西藏自治区为年度道德模范专门制作的宣传挂历。
    我打趣道,格列政委怎么跟挂历上的人长得一模一样啊。
    格列和春晓哈哈大笑,另一位穿警服的人也爽朗地笑着。从他的军衔和名牌认出,他叫普布旺拉,与格列一样,也是一位武警军官。
    格列向我介绍说普布旺拉是他的战友。
    春晓笑呵呵地补充道,他也是我的新郎官,我有两个新郎官哩。
    我也融入到他们的笑声之中。待了解到两个新郎官的故事以后,怎么也笑不起来。
    格列的家在圣城拉萨附近,从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前藏,来到荒僻的后藏阿里,当武警,上警校,目前任西藏边防总队阿里边防支队霍尔边防派出所政委。边防维稳,向来是地方政府和各警种部队的头等大事。工作在一线的格列,经常面临着各种突发事件。
    一个冬夜,雪花刚刚停止了飘零,就接到报案,一支58人的队伍,想从普兰县的山口潜逃越境。格列带着六名警察迅速追击,40人后援部队也分头赶上,在各个出山口,封控堵截。潜逃人员中,有人对这里的地形地貌非常熟悉,便与格列他们迂回曲折,打起了游击战。大雪刚过,山谷和山头一样,被大雪覆盖。雪域茫茫,寒冷异常,行动艰难。格列他们不放过一个山洞,一个垭口,潜逃者和追击者都疲惫不堪的时候,终于堵截住了所有潜逃者。
    潜逃者中,有大人,有小孩,有本地人,也有远道而来者。有的出境要去听达赖喇嘛讲经,有人想把孩子送到国外学英语。
    西藏的任何地方,只要是路边的房子,有人生活,就约定俗成,成为远行者的救命稻草,受灾者的避难所。边防派出所和兵站,自然担负着过往行人的生命安全,尽力提供服务保障。
    2007年3月,普兰方向普降暴雪,致使219国道封堵,沿线交通中断,沿途被困车辆人员较多,牧区牲畜冻死冻伤数量剧增。霍尔边防派出所至马攸木桥公安检查站一线,部分车辆人员下落不明。格列带领战士,从早上一直搜寻到晚上。在漆黑的夜色中,为了防止战士迷路走失,用背包绳把每个官兵连起来,沿着电线杆艰难搜索。经过三天四夜的紧急救助,被困在雪地中的20多名旅客和4辆汽车,全部营救出来。派出所共接待被困群众300余人次,救治伤病群众110多人次。
    事业上一帆风顺的格列,也迎来了爱情的甘霖。孔繁森小学教师春晓,与他约定了婚期,时间定在2002年3月的一天。
    离婚礼还有五天时间,格列从布置一新的家中出发,到300公里以外的普兰通外山口执勤。刚到山口,风雪飘摇,大雪封山。心急如焚的新郎只能风雪兼程,想要回到新娘的怀抱。婚期姗然而至,新郎还在雪地上跋涉。
    藏族人对婚礼非常重视,春晓又是当地人,请柬已经发出。客人陆续而来,端上切玛,捧上青稞酒,献上哈达,祝福新人幸福吉祥。哈达不但要献给两位新人,还要献给双方父母。无奈之下,只能请格列的战友普布旺拉担当临时新郎,婚礼如期举行。
    直到婚礼后的次日凌晨两点,风雪夜归的格列,患上了雪盲症。眼睛红肿,泪流不止,这样的形象不好回到新房,只能在单位的集体宿舍里休整调养,孤枕难眠。
    格列用伤感的语调对我说,结婚八年来,妻子先后怀孕六次,五次流产。好不容易产下一个男孩,三天后,因为缺氧,在他的怀抱中死去。
    叹息无法改变他们的现状,慰藉不了他们的伤痛。阿里人的生育问题,不是一家一户的事,不是几对夫妻的困难,而是所有阿里人,必须面对的现实。
    地区财政局的一位在藏干部对我说,阿里人,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来者,都不敢随便碰触怀孕和教育孩子的话题。这是所有阿里人的痛,所有阿里人的暗伤。
    ……
展开
目录
Preword引子
Chapter 1用20万个长头去梦中的地方
贡保是个命硬的孩子
半个月亮爬上来
出生在羊圈里的洛年赤烈
推开窗户就能摘到苹果
灵魂不死
念念不忘的名字
用20万个长头去梦中的地方
什么人在保佑你

Chapter 2 走进天路,走向天堂的路
梦里梦里见过你
所有阿里人的暗伤
这辈子只能怀念
不来西藏后悔一辈子
益西坚村终于坐上了飞鸟
走进天路,走向天堂的路
昆仑是一把量人的尺
我的兄弟在边关
妈,我不想去阿里
边境
你为什么死那么早,为什么不带走我

Chapter 3 转山,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人人都说王惠生
有一种静默叫伤痛
生的艰难,死的容易
冈仁波齐的诱惑
人文的阿里并不寒冷
永远欠一次钻桌子的客人
生平第一张结婚证
雪山下是印度羊
灾难如魔鬼
科迦村的金色花朵
后记在北方的寒风中追溯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