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读硕士期间,学分要求非常多,除去必修课还有选修课要修,当时因为兴趣的原因,选修了新闻与传播学院一门关于品牌方面的课程。教授这门课的是来自台湾的李传屏老师,他在大陆已经待了十几年,是大陆知名的广告人,李老师当时在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课后我便主动去找李老师交流,开始通过他争取在东盛的实习机会。由于东盛在北京的公司并没有招收实习生的先例,所以这个机会得来不易。经过李老师的多次协商,公司对我进行了几轮面试,终于允许我进入东盛的品牌管理部。虽然能够进入公司,但当时给我的补贴是按照东盛西安总部实习生的标准——每天10元发放的,这样算下来每月只有300元,而在北京生活的我,每天往返转乘地铁公交就需要12元。但在那时,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因为有人认可你,有人愿意带你锻炼,尤其是可以用上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再好不过的。
那两年的生活,简直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因为台湾跟大陆在理念上的差异,让我很难按照大陆的方式来做事,而且还会认为台湾的理念是更为先进的,这让我在工作初期吃到了一些苦头。比如在跟领导出去应酬的时候,没办法摆正自己的位置,或者在工作上会用台湾的方式来处理,而事实上可能并不适合大陆。所以,在最初的时候我根本没办法接触到专业性的工作,更多的时候是在修正态度。李老师对我的要求也很严格,类似于那种“师徒制”的模式,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其中更多时候需要我自己去悟,因此过程很是艰辛。
还记得李老师曾经跟我说,台湾市场已经成熟,那里是不允许你犯错的,而大陆是允许你犯错的,你犯99个错,对方犯100个错,你就赢了。在年轻的时候谁都会犯错,这些错误会形成宝贵的经验,年轻人要在犯错中学习成长。两年的民企工作经历,对我现在的待人处世、工作模式,甚至是教学方式都有很大影响。因为大陆市场就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市场,所以现在跟其他很多台湾人相比,我对大陆市场的判断会与他们不同,会比他们看得更加精准,这也是我在这两年极大的收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