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抵达真相,作为历史小说而言,仅仅依靠颠覆的勇气和一两件先进的“理论武器”恐怕是不够的。我们还是回到历史小说类型的成规上来,对历史记忆的主题化、情节化的建构,还是离不开对历史撰述的依赖。在这个意义上说,写历史小说的确需要功底,而这个功底恐怕首先还是对历史材料的占有。作为一种潜在规约,认真的历史小说作家在创作之前总要考证大量的历史资料,作为小说创作的前提。姚雪垠的《李白成》在叙事中穿插上千条注释,详细交代明末地理人文、轶闻掌故、礼仪制度、社会风俗、民族知识等,它在讲述故事、塑造形象的同时,也在传达丰富的知识信息。“姚雪垠先生为了写《李白成》一书,从1948年开始,用了十年时间,阅读明、清两代的正史、野史、杂记、地方志等;搜集、研究、考证了明末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医药卫生等方面的历史文献资料;考察了当年的风俗制度、宫廷和民间生活。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掌握的史料,由表及里、深入准确地进行了整理,弄清了明末农民起义的整个历史脉络,全面把握其客观规律”。②在40年代,他开始研究明史,并且发表了《明初的锦衣卫》、《崇祯皇帝传》等学术论著。《金瓯缺》的作者徐兴业是宋史专家,曾任华系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有专著《中国古代史话》。据作者称,为了写《金瓯缺》,他花费了近40年的时间,因此有论者宣称,这部小说的主要人事描写百分之九十五都有充实的历史依据,而且在某些地方真正挖掘了“历史真相”。①凌力说,写历史小说要“让读者明白你写的是明代而不是晋代;同是写清代的故事,要写出清初、清代中叶,或者晚清不同的历史氛围”。②而历史氛围的营造也恰恰建立在对历史的熟悉程度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