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竹林轩学术随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614819
  • 作      者:
    范子烨著
  • 出 版 社 :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竹林轩学术随笔》主要内容包括: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瓶无储粟”解、陶渊明归隐的真相、在自然与平淡的背后——陶诗用典艺术举隅、陶渊明的人学思想及其他、晋人三游记、、陶渊明的游墓诗情与陶渊明墓地寻踪、陶渊明和桃花源居民的民族属性、《桃花源记》中的“渔人”是谁?鸟尽弓废:陶渊明《饮酒》诗对卞兰人生命运的隐形书写、“孤独的”“袁公——关于《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未明人物、汉代陶瓶上的一首七言诗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在《世说》中,孩子不仅是孩子,更主要的,他们首先是人——具有独立精神的人。其所以如此,与长辈的爱抚和培养是分不开的。《假谲》第十四条:
  谢遏年少时,好箸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少年谢玄的这种装饰太女性化了,谢安以谲诈的方法来纠正他的这种不良嗜好,乃是出于对孩子的关怀;而他在为小家伙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又能够充分尊重他的人格,保护他的感情和自尊。谢玄后来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当然与叔父的这种教育分不开。实际上,在魏晋时期,“人的自觉”意识表现在孩子们的身上,也就是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突出。《世说》中的男孩,作为土族子弟,他们生活在自由而富于艺术情调的时代,因而得以保持其精神的独立与性情的本真。他们的自尊自爱,他们的自我个性,获得了充分表现的自由空间。他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我们看王献之:
  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日:“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嗔目日:“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方正》第五十九条)他对“门生”称自己为“郎”十分不满,所以将自己心目中的两个名士偶像抬出来,借以显示其不凡的心志。这样的男孩常常有丝毫也不逊色于成年人的雅量,而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穆然清恬的气度:庾太尉风仪伟长,不轻举止,时人皆以为假。亮有大儿数岁,雅重之质,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温太真尝隐幔怛之,此儿神色恬然,乃徐跪日:“君侯何以为此?”论者谓不减亮。苏峻时遇害。或云:“见阿恭,知元规非假。”(《雅量》第十七条)父亲的美好风仪因儿子的气度得以证明,俗称“有其父必有其子”,又云“龙生龙,凤生凤”,在晋人看来,这一命题的逆向命题也是可以成立的。这种审视方式是非常有趣的。
  世界上有孩子,自然就会有描写孩子的文学。但男孩的形象跃动于《世说》的“大人天地”里,却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只有对这种背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才能理解《世说》所塑造的儿童群像在文化方面的特殊意义。
  首先,魏晋世族对子弟培养的重视,造就了《世说》的男孩群像。《言语》第九十二条:“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日:‘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芝兰玉树”决定着家族的未来,所以对子孙后代的培育不可轻忽。“阶庭前长满芝兰玉树,既可自傲,亦可骄人,车骑这句话正反映了世族门第对子弟成长的殷切期望。事实上,世族家族内的每一位长辈也都致力于对子侄辈的培育,言传身教,更利用各种机会和可能,不遗余力地揄扬、提拔同族的后辈,使之尽快脱颖而出。”
  ……
展开
目录
“大学问”与“大福泽”(代序)
卷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瓶无储粟”解
陶渊明归隐的真相
在自然与平淡的背后——陶诗用典艺术举隅
陶渊明的人学思想及其他
晋人三游记
陶渊明的游墓诗情与陶渊明墓地寻踪
陶渊明和桃花源居民的民族属性
《桃花源记》中的“渔人”是谁?
鸟尽弓废:陶渊明《饮酒》诗对卞兰人生命运的隐形书写
“孤独的”“袁公——关于《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未明人物
汉代陶瓶上的一首七言诗
何逊《伤徐主簿》诗解
落入伪陶诗陷阱的诗人们
《世说》·《续世说》·《世说新书》
“林下风气”:《世说新语》塑造的魏晋新女性
“芝兰玉树”:《世说新语》中的男孩群像
“广武叹”与“豪杰诗”
曹植与民间文艺
阮籍的“青白眼”

卷二
始雷发东隅:亳州曹氏家族文化遗存与相关历史问题
“魏武王”:曹操高陵的铁证
“二范之风”与晋宋儒学
在高僧的光辉之下——读释慧皎《高僧传·慧远传》后叙
历史的虚构与虚构的历史——说庐山“莲社”与“虎溪三笑”
一场文字狱:司马迁遭受宫刑原因新说
何以“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伯舆之情”与“女权主义”及其他
中古士人的“容止”观..
说“雅量”——中古士人的一种文化品格
“竹林七贤”的远源与近源.
“手谈”与“坐隐”:魏晋南北朝的围棋风尚
如意与清谈
“三曹”和一个女人:对汉魏时代一段情史的还原
……

卷三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