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去最幸福的四国找幸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25683
  • 作      者:
    (美)丹·比特纳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丹?比特纳,探险家,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艾美奖获得者,网络探险公司(Quest Network, Inc.)的创建者。Quest Network公司组织了十余次网络互动探险活动,全球参与者多达1200万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报道了他的团队在长寿研究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并获得当年的全国杂志奖(National Magazine Award)。因其在世界蓝色地带进行的长寿研究,比特纳经常在CNN、大卫深夜脱口秀、早安美国、周六晚间生活、和今日秀节目中做客。同时他还是长距离自行车运动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他拍摄的纪录片《非洲旅行》(Africatrek)曾荣获艾美奖。比特纳现居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
展开
内容介绍
    《去最幸福的四国找幸福》:幸福是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也只有你自己才能评价你目前到底有多幸福。这趟幸福之旅,是一次对美好生活的追寻,更是一场对心灵的洗礼。
    丹·比特纳走遍世界、历时7年,和他的团队采访了丹麦、新加坡、墨西哥和美国的圣路易斯?奥比斯波这四个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地区的数百名各界人士——到底有没有所谓的秘密,能让所有人都拥有持久的幸福感?
    跟随丹去走走吧,你将发现无论自己行走于何处、收入多少,都不重要,因为幸福从未远离你。
展开
精彩书评
“丹?比特纳慷慨地与我们分享了过上幸福生活的方法,他的馈赠将让世界充满温暖。”
——狄巴克?乔布拉

“丹?比特纳寻访了全世界最幸福的地方,而且带回了如何充实生命的秘诀。这本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改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些改变轻而易举。”
——欧兹博士

“丹?比特纳既是位有天赋的作者、完美的讲述者而且也是位敏锐的观察者。他为我们带回了无数幸福的种子,这些种子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根发芽。”
——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怎样获得幸福——用科学的方法获得理想中的生活》作者

“这本书在复杂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了适用于平常生活的真理。你在书中学到的东西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埃德?迪纳,《快乐:破解精神财富》作者之一

“丹?比特纳实在太过分了。读《繁荣》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质疑自己是不是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幸福——这个深奥的论题。我要把这本书加到学生们的阅读书单中去,但同时我也很担心,这本书会不会让那些博士研究生们觉得学习调研方法并不重要……《去幸福的四国找幸福》可真是本‘危险’的书。”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生命的心流》作者

“一定要看这本书!他会让你更加深入地理解幸福感的源头,让你在兴奋中学到如何活出一个更加‘幸福’的人生!”
——戈尔迪?霍恩
展开
精彩书摘
    【丹麦——世界幸福地区中的“常青树”】
    想要了解一个城市,不妨抬起头猛嗅两下,总能发现一些什么。秘鲁的利马市有一股浓浓的柴油味儿,韩国首尔飘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大蒜味儿,肯尼亚拉穆市四处弥漫着丁香的芬芳,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则充斥着汗液的味道,这些气味都让我印象深刻。但哥本哈根却让我糊涂了,因为我惊讶地发现这座拥有近两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竟然一点“气味”都没有!顶多有一点儿从旁边的波罗的海飘来的咸味儿。
    “我闻了半天,什么都没闻到啊!”我的朋友安德斯?韦伯的描述最恰如其分,“好像那些出挑的人都藏起来了。”
    那是一个暖洋洋的下午,我们俩并排骑着自行车在哥本哈根鹅卵石铺成的小街上闲逛。安德斯是一名记者,29岁,一头毛绒绒的金发,皮肤很白,一双蓝眼睛十分机敏。他是丹麦最出名的广播新闻节目的制作人之一,几乎每天早上都可以从广播中听到他浑厚的男中音。不过,在下班之后他就成了我的私人导游,常带我在城里四处转转,也顺带帮我联系采访。
    就在前天,我们放弃了租来的汽车,跨上两辆自行车——有点像电影《欢乐满人间》中的那种——现在已经变成我采访的专用交通工具了。我的计划是先仔细观察一番哥本哈根的居民,有机会的话再亲眼看看传说中的“丹麦式幸福”到底是什么样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发现这个斯堪的纳维亚小国的国民普遍呈现出极高的幸福水平,也正因如此,丹麦成为了世界幸福地区中的“常青树”。那么,丹麦人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会带来如此正面的感受?他们的幸福感与我在新加坡和墨西哥遇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究竟什么才是“丹麦式幸福”呢?
    在哥本哈根,安德斯几乎去哪儿都要骑自行车,像他一样选择骑车代步的人占到哥本哈根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和世界大多数地方不同的是,在这儿骑自行车的人才是整个地区的主宰。宽阔的自行车双车道,骑车者专享的“右侧先行”特权,崇尚清洁拒绝污染的环保理念,还有专为步行者设计的有着九百年历史的街道,都让骑两个轮的比开四个轮的更有优势。骑车人通常肩并肩,边骑边聊。骑得慢的靠右侧走,那些穿着莱卡自行车服的骑手们则嗖嗖地在左侧车道呼啸骑过。你居然可以看到有人边骑车打手机!实际上,自行车在这个国家十分普及,政府也提倡大家骑车出行。你能看到穿着一身西装的男人在骑车,公文包就放在新潮的车筐里;还能看到穿着长裙和高跟鞋的女士在蹬车。因为骑车本身很简单又很酷,所以大家都很愿意骑车代步。据统计,哥本哈根每天骑车上下班的人行驶距离加起来超过100万公里,这也难怪丹麦人比周边的英国人、德国人和瑞典人都更苗条更健康了。
    骑过尼哈芬滨海区之后,安德斯和我便沿着古老的人工运河一路骑下去,河岸两侧的风光各不相同,一侧是一间间咖啡馆,另一侧是五颜六色的房屋——有绯红色、淡蓝色、淡金色……再接下来,穿过了小镇广场,我们骑上了一条之字形的砖石小路,路边是三三两两的食品摊,小贩们正叫卖着熏鲱鱼(可不是刨冰和热狗哦!)。进入城中心,我们从一条古老的石子路上颠簸骑行,这些路都有着拗口的名字,像Vesterbrogade和?esterbrogade,据说铺路的圆石已经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了。等出了老城区,我终于看见了一些现代的丹麦建筑,比如在“斯卢瑟霍门”【译者注:原文为Sluseholmen】住宅新区里,四四方方的白色砖楼让人一看就知道设计师小时候肯定对积木特别着迷;还有著名的城市音乐厅,到了夜晚就会点亮,像一个深蓝色的立方体,绚烂夺目。
    我骑车的时候通常不太会把交通灯当回事儿。我也知道穿越车流很危险,但红灯对于我来说更像一个提示,而不是一种必须要遵守的命令。丹麦人则完全不同。在每个交叉路口人们都十分自觉地在等绿灯,而且两手会放在两侧或干脆揣在兜里,即使是骑车也是如此。
    “丹麦人都这样吗?”我问安德斯。
    “当然了!”他回答说,“就算是在凌晨两点,根本看不到车影儿,我们也会等绿灯的。”
    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尽管丹麦被誉为全球幸福水平最高的地区,但我在路上碰到的丹麦人却极少有看起来很高兴的样子。相反,在哥本哈根,路上大多数行人给我的感觉是很保守、甚至不苟言笑的。他们在街上走的时候似乎注意力只放在自己身上,而且就像其他大城市的居民一样,他们总是看起来匆匆忙忙,尽力避免和周围的人眼神接触。这让我想起了丹麦还有几个很出名的特点,比如寒燥漫长的冬季,人才辈出却也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讲的:丹麦人内向和外向的区别是什么呢?内向的丹麦人只是低着头看自己的鞋;外向的丹麦人好一点,他会把头抬起来一点点看看对方的鞋。(“听到我们这里是幸福之乡的说法,我都惊呆了!”当地一位著名的喜剧演员跟我说,“也许是丹麦人回家之后,在厨房里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吧。”)那么,既然丹麦人的性格中有这么严肃的一面,那为什么他们还会以幸福程度高而闻名呢?是不是前人的描述不够严谨客观?还是这种性格只是丹麦人的一个侧面而已?
    这种强烈的反差很有意思。你看,新加坡人对生活的最满意度全亚洲最高;墨西哥人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生活的乐趣,幸福程度在北美洲最高。但丹麦人却被称作是“全世界的幸福专家”。在全球各项关于幸福感的调查中丹麦人总是高居榜首,这不仅因为他们的幸福水平高,也因为他们认同自己幸福水平高的事实。换句话说,丹麦人确实是能够持久幸福的人群。只是,这又怎么解释他们性格当中的阴沉严肃呢?
    当我和安德斯骑着车在哥本哈根狭窄的街道上穿行时,我脑中全是这些问题。在一个拐弯的地方,我瞄到一个长得很友善的年轻女孩,她梳着圆圆的冬菇头,穿一件扎染过的T恤的,她也在看我。在我从她身旁骑过的时候,我挥了挥手,女孩马上把头转开了。
    “如果我是你,我就不会那么做。”安德斯骑到我旁边,小心地提醒我说。
    “为什么?”我问道。
    “你会太惹人注意的。”他说。
    “那我只微笑一下呢?”
    “要是我,也不会那么做,会让别人不舒服的。”
    “那我要是一边冲他们笑,一边挥手呢?”
    “呃,我不知道,”安德斯嘀咕,“也许他们会报警吧!”
    【新加坡——你能创造一个幸福的国度吗?】
    【幸福的缔造者】
    就在我准备离开新加坡的三天前,我竟然采访到了那位引领着新加坡人找到幸福之路的人。尽管此前不断有人告诫我说,基本不可能采成,可我最终还是成功地采访到了这位众所周知对待媒体异常谨慎的“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三个星期以来,我一直不断地打电话去游说那些有影响力的新加坡人,此外还不断“骚扰”李光耀的助理。然后,某天下午,我又给李光耀助理的助理打了一个电话,问他是否有机会能让我当面将构思和意图说明白。我说:“这毕竟是一个关于幸福的报道。我们只是想让大家了解这位一手缔造了新加坡幸福的伟人。”于是,这名助理告诉了另一名助理,而他转告了李光耀。最终,李同意了。
    他的住所确实符合他“国父”的身份。在这个长度只有46英里的国家,一套500平方英尺的公寓【译者注:500 平方英尺= 46.45152 平方米。】价格会超过100万美金,而他却住在一座面积达5英亩的庄园里。尽管李光耀在新加坡仍然普遍受到民众的崇敬,但仍有一小队保镖在庄园里巡逻。所有进入的车辆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我们开到距离他家几百公尺远的地方就停下来,换开由政府提供的车走完剩下的路。
    在休息室等了近20分钟后,我被领到了李光耀的“藏身之处”。本来我已经做好准备这次采访会十分严肃正式,没想到进入房间却看到他冲我微笑着打了个招呼。他穿着休闲裤、一双便鞋、上身穿的毛衣很像罗杰斯先生那种风格。【译者注:罗杰斯先生,即美国著名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弗雷德?罗杰斯(Fred Rogers),号称美国儿童电视之父。他主持的节目叫《罗杰斯先生的街坊四邻》(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创办于1965年。他在屏幕上显得和蔼可亲,注重感情交流,启迪儿童心灵。在节目中他常常会哼唱“邻里间美好的一天。”他的精力好像永远都用不完,总是那么兴奋。】一束柔和的光照亮了他这间通风良好、实木装修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副梅花图。办公桌很简洁,只摆着一本记事簿和一台电脑。奇怪的是,他并没有把获得的各种荣誉摆出来——比如伍德罗威尔逊公共服务奖、伦敦城自由奖、圣米迦勒及圣乔治勋章等。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沉思之所而非展示之地。李光耀已近90岁高龄,却仍然思维敏捷,在马上开始采防的时候,他先呵呵笑了几声,缓和了有些拘谨的氛围。
    我们坐在一张长长的会议桌旁,紧挨着李的办公桌。他的助理给我们倒了绿茶。我先是跟他介绍了一下世界价值观调查和世界资料库中关于幸福的研究,然后告诉他,这些研究都指出:新加坡是全亚洲最幸福的地区。
    “他们可从来没跟我说过这个,”他说,带着一丝嘲弄的味道,“他们总跟我说我们做得还不够。”
    李光耀和他的团队建起了一个以世所罕见的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奥巴马总统最近也称赞他是一位“帮助缔造了亚洲经济奇迹”的传奇人物)。巧合的是,正如我们所见,李的团队似乎也创造了一群全亚洲最幸福的国民。
    “在1965年新加坡刚刚独立的时候,你就考虑过要创建一个幸福的社会吗?”我问李,“还是说当时你只是想要建立一个安全的国家?”
    “没那么复杂,”李光耀回答说,“当时的情况就是:我必须成功,否则都得死。你想,一个小岛,位于大英帝国世界版图这一块的核心位置却又要脱离出来独立,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过。他们允许马来西亚在1957年独立,却要新加坡维持现状。他们要将它作为“苏伊士以东”地区的一块军事基地。1963年当我们被允许重新加入马来西亚的时候,占人口一半以上的马来人已经在政治上占尽优势,所以,那时候确实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
    “不过,当我们加入联邦之后,人口比例就变成了40%马来人、40%华人和20%印度人及其它民族。换言之,需要组建联合政府。他们却不想那样。”
    “但你却有不同的眼光。”我说。
    “是,所以他们要踢我们出去。所以这座没有任何资源小岛就要想办法存活下去。当时最大的驱动力就是一定要想到办法跟世界建立起联系,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存活。我们必须跟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产生关联。这种关联就是经济:我们有效率,也有能力建设一个安全的地方,为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物流集散、客运货运等提供种种发展机遇及各方面的保障。”
    “那最终你的设想实现了吗?”我问道。
    “实现了,而且最后比我设想的更好。”他回答说,“我没预见到的是,技术竟然如此迅速地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有了计算机和卫星,我们在机器、人员、思想和金钱方面的流转可以变得越来越便捷。这给了我们机会。换句话说,我们的市场已经扩大到了全世界,而不仅仅是在马来西亚。”
    “新加坡好像总能比其他国家更好地利用技术,这是为什么?”我问。
    “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决定放弃英语,回归马来语,”李光耀说,“我们则决定保留英语,同时也让各个民族学习自己的母语——中文、马来语等等。这让我们拥有了巨大的优势。我们凭借它与世界各地区建立了紧密的关联。现在马来西亚又想重新重视英语,但他们没有教师,他们失去了一整代人,这将十分困难。”
    我提到,这项保留英语的决定也阻止了新加坡不同民族之间的摩擦升级。
    “确实如此!”他说,“刚独立那会儿,中华总商会过来访问,希望我们将中文作为新加坡的通用语。但我感到如果那样的话将不会有任何的发展,因为很可能会一直吵个不休。不如选择一门中立的语言,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英语在新加坡不是任何民族的母语,它只是在英国统治下的官方用语和商务语言。只是我没想到,后来英语也成了银行业和互联网上通用的语言,这算是额外的奖励吧!”
    我在想,他到底是怎么想出这个让新加坡团结到一起的方法的呢?就问他:“你借鉴了先前的什么成功模式吗,还是说这只你自己的发明创造?”
    “不,我不认为这是我发明的,”他说,“最开始我对伦敦做了一番研究,看看它到底是怎样从一个帝国的中心变成了世界商业中心的,在帝国没落之后又是怎样转型的。然后我又研究了香港,那里跟我们这儿一样都是一个小岛。他们在英国的统治与保护之下,与英国联系十分紧密,所以他们能做任何事情,因为有英格兰银行的覆盖。而我们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建设这些平台。不过这也提示了我们到底该走哪条路。我还研究了别的地方,比如马耳他,但发现行不通,他们是靠英国的援助和旅游业收入,这在我们看来根本没有前途。所以我们不断自己摸索,从别的国家借鉴经验,折中一下再在新加坡试试看是否可行,这是个试错的过程。”
    “人们说,晚上开车游览新加坡,会觉得这个城市的繁华甚至让纽约相形见绌。”我说,“所以我想知道当您俯瞰如今的新加坡,再想想当你年轻时它的样子,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新加坡的变化也可以说是世界进步的缩影,”他说,“如果不是世界发展成这个样子,我们也不会有今天。因为美国、欧洲、日本都发展了,而我们与他们有联系,新加坡是它们的商业基地。在这里,每天头顶上的飞机川流不息,你去餐厅可以吃到从德克萨斯州、法国、甚至澳大利亚运过来的牛肉,随你喜欢。我们已经成了各类文化及商业活动的“中心”。你今天看到的新加坡并不是本土化的,如果你切断了它与世界的联系,那它将变回曾经的那个小渔村。如果你想就全球化的问题和我争论,那我会告诉你的是,就像我和世贸组织第一任总干事说的那样,新加坡正是全球化的结果。”
    ……
展开
目录
    序寻找幸福
    第一章幸福的真谛
    ——来听听专家的看法
    我们很容易知道一个人的具体年龄,但你怎么衡量一个人到底有多幸福呢?而且,幸福到底指的是什么?幸福不是因人而异的吗?
    为了寻找答案,国家地理学会派我走遍三大洲,探访了世界上幸福程度最高的四个地区,看看有没有一些关于人类幸福的共通之处。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奥秘,我在这些地区访问了很多人,从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丹麦皇室,到家庭主妇、具有超自然能力的15岁女孩……你也许会惊讶于他们的故事,你也许会觉得他们的幸福经历难以置信,尤其当你知道一些人是从苦难境遇中走过来时更会觉得不可思议。
    第二章丹麦
    ——世界幸福地区中的“常青树”
    “有天早上我醒来看到那株花,花瓣上还存着一颗露珠,优美地在我眼前伸展着,突然就让我觉得很幸福,”路易丝?盖德说,“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的事情上,这很重要。因为过不了一个月的时间花就谢了,如果你现在不懂得欣赏,那过后你会很后悔。生命也是如此。”
    “丹麦式的幸福”是─并不是非要“登上顶峰”享受那种荣耀,而是像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享受那种天苍苍野茫茫的惬意。
    第三章新加坡
    ——你能创造一个幸福的国度吗?
    我依然觉得新加坡是一个经过了仔细清洗、精心粉刷过的国家,这里的国民也是一副埋头苦干、力争上游的劲头。这样的人真的会感觉到幸福吗?根据专家的说法─是的。“新加坡人很懂得如何把控自己的情绪,而且知道他们的幸福到达了何种程度。”
    我让李光耀用1到10来给自己的幸福感打分。
    他想了一会儿,回答说:“就个人而言,在我当首相的时候我打5分。现在打6分,因为不用天天操心了。”
    “那怎样才能打9分呢?”
    “怎样我都不会打9分,”他说,“那样的话我会变得自鸣得意、优柔寡断,最后自取灭亡。”
    第四章墨西哥
    ——幸福的秘诀
    “当然是这样。你得信点儿什么才能让自己幸福,”阿吉雷答道,“你需要相信一些比你自身更强大的东西,一些超越你的东西。这会给你希望,这也是幸福的一部分。你的身体需要陪伴,但你的灵魂也需要陪伴。而这,就是上帝的陪伴。我认为一个无神论者很难有灵魂陪伴。如果我们没有信仰、希望和爱的话是活不下去的。这是我们从长辈那里知道的。身边的每个人都是如此。如果我们只为自己活着,是不会幸福的。”
    第五章圣路易斯?奥比斯波
    ——一个真实的美国梦
    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美国社会能够积极地改变自己,从而创造一个使人们生活得更长寿、更幸福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一种环境里,你做对自己不利的事(吸烟,吃快餐)就更加困难了,但是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散步,食用蔬菜,享受自然,骑单车)却更加容易了。这些无可争辩地造就了全美最健康、最快乐的城市。
    第六章活在当下
    ——持久幸福的秘诀
    大多数人都会把一半以上醒着的时间花在工作上,所以想要增强幸福感的话,那找一份“正确”的工作绝对是最最重要的事情。“你有没有在一个能体现自身‘价值’的环境里,运用自己的‘天赋’来从事一些让你很有‘激情’的事情?如果有,”莱德说,“你就是有目标的,你也就有每天早晨起床面对这一天的理由!”
    第七章特别的人生礼物
    ——我们真的能够永葆青春吗?
    关于衰老,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只有加速的油门,我们迄今都没发现刹车。人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少踩油门,免得老得太快。尽管如此,大多数的美国人却过着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他们把油门踩得太狠了,也太多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