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晚清士人经济状况
一、润笔起源
二、晚清各阶层收入
三、晚清士子收入
第二章 稿费初始
一、第一拨职业作家
二、腾起的鸳蝴派
三、最初的稿费
第三章 民初文化人的收入与地位
一、高收入阶层
二、文化人的社会地位
三、嫁接性发展
第四章 五四文学的经济因素
一、稿费之力
二、作家的生活状况
三、教育发展对文学的支撑
四、教师的经济状况
五、出版业的发达加速了新思想的扩播
六、经济的放射性作用
七、其他花絮
第五章 1930年代京沪生活与文学
一、1930年代京沪文化概貌
二、1930年代京沪生活
三、1930年代作家状况
四、一流作家的收入
五、红色文士的经济状况
六、江西苏区的文化出版
七、1930年代的出版
八、老外的稿费
第六章 抗战时期文学生态
一、抗战时期社会概况
二、抗战时期文学生态
三、文化人的生活
四、最悲惨的作家
五、沦陷区作家
六、各种社会花絮
第七章 延安文化界
一、军事共产主义
二、延安物价
三、延安稿酬
四、稿费用途
五、经济对文学的渗透效应
第八章 抗战后到1949年文学生态
一、回来了
二、《观察》现象
三、物价再涨
四、文化人生活
五、文学走向
附录 现代文化名家经济生活花絮
胡适初识字
编辑当如恽铁憔
吴晗进清华
梁漱溟的自学与家教
冯友兰考北大
顾颉刚初级教育的启示
王力如何进的清华国学院
朱自清初上讲台
张友渔求学记--十元资助改变人生
艾青留洋
臧克家考大学
约稿旧趣
罗尔纲的“愚择”
包天笑被窃记
王实味遇贼
一则70年前的广告创意
旧时京沪文艺界聚会集锦
人才与文学
后记
内容摘要
从经济视角研究文学还是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经济对文学乃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文学文化都需要经济滋养,离不开“阿堵物”的垫衬。经济基础不仅决定全社会对文化文学的整体需求,还从生活内容方面更深刻地渗透文学,或制约或推促。《中国现代文学经济生态》将20世纪前期学人整体纳入观照视野,对1898~1949年中国文化界经济状况进行整体宏观考察,力所能及地对这一时段学人的经济状况进行整理梳爬,既注重宏观经济的整体影响,亦注重个体文化人的差异,从经济角度考察中国现代文学文化活动的种种经济关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