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黑奇考克教授。”学生们五分钟休息时,贾斯汀在讲台整理讲稿,这时,菲尔兹博士走了过来。
“请叫我贾斯汀吧,博士。”
“请叫我萨拉。”她伸出手来。
“非常高兴认识你,萨拉。”
“我想知道我们等一下还会不会再见?”
“等一下?”
“是的,等一下。在……你下课后。”她笑着说。
她在挑逗我?已经太久太久,我怎么能判断清楚?说话呀,贾斯汀,说话。
“好啊。约会是个好主意。”
她努了努嘴唇以掩饰笑意,“那好,六点钟我在大门口等你,我亲自带你过去。”
“带我去哪儿?”
“去献血点。就在足球场边上,不过我还是愿意亲自带你过去。”
“救命血浆宣传周……”他突然感到恐惧如潮水般袭来,“啊,我以为不……”
“然后我们去喝一杯怎么样?”
“你不知道吧?我感冒刚好,所以可能不适宜献血。”他摊开双手耸耸肩。
“你在吃抗生素?”
“没有。不过,这个建议不错,萨拉,也许我该吃一点……”他揉了揉喉咙。
“噢,我觉得你可以献血。”她莞尔一笑。
“不行,你看,我最近去了感染病疫区,那里流行疟疾、天花,等等。我去的是非常的热带地区。”他想起不适宜献血者的目录,“而且我的弟弟艾尔,他是个麻风病人。瘸子,瘸子,瘸子。”
“真的啊!”她扬扬眉毛。虽然他努力地稳住,但还是露出一丝笑容。“你是什么时候离开美国的?”
好好想想,这可能是个陷阱。“我三个月前搬来伦敦。”他最终说了实话。
“哦,那你很幸运。要是两个月以前,你就不能献血了。”
“你等等,让我想想……”他挠挠下巴,努力思考,口中念念有词,大声说着年月,“也许是两个月以前。让我从刚到的时候开始回忆……”他慢慢收了声,皱着眉头,全神贯注地望着远方,一边掰着手指头算。
“你在害怕吗,黑奇考克教授?”她微笑着问道。
“害怕?不会!”他仰头大笑,“不过我说没说我有疟疾?”知道她没把他的话当真,他叹了口气,“好吧,我黔驴技穷了。”
“我六点钟在大门口等你。噢,别忘记要先吃点东西哦。”
“当然,因为我看见约会对象拿着一根杀人针管站在面前,一定食欲大开。”他咕哝着目送她离开。
学生们陆陆续续回到教室,他努力收起脸上快乐的笑容,那笑容有点复杂。课堂终于是他的了。 好吧,我的咯咯笑的小朋友们,是报复的时侯了。
他开始讲课时,他们还没都坐下来。“艺术,”他朗声说道,“是人类创造的成果。”耳畔听见从书包里拿铅笔、本子的声音,大声地开拉链、关按扣的声音,还有铁皮铅笔盒的开关声。开学第一天一切都是新的,一尘不染。可惜学生们却非如此。他不给他们留记笔记的时间。事实上,这时候可以玩点小把戏。他加快了语速。
“创造美好而有意义的事物。”他边走边说,耳畔依然是窸窸窣窣的响声。
“先生,能不能请您重复——”
“不可以,”他还是略微放慢了语速,“我们要研究的是从古到今建筑风格被人类社会影响和塑造的程度,以及它对社会的反作用力。”
他顿了顿,环顾四周,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凝视着他,他们的大脑如同一个个空置的容器,等待着被填充。要学习的知识如此广袤,时间却少得可怜,而他们心里想要真正领会的热忱又微乎其微。他有责任赋予他们激情,同他们分享他的见闻、他对几百年前所有艺术杰作的理解。他将带领他们从都柏林大学沉闷的课堂穿越到卢浮宫,陪同他们从圣丹尼斯大教堂漫步到圣日耳曼德佩教堂,再到圣皮耶教堂,倾听他们脚步的回响。他们将不仅知晓那些作品的年代和数据,并且能够感受到毕加索画作的气味、巴洛克大理石的手感、听到巴黎圣母院的钟声。他们将在这间教室里体验到那一切,他会把这一切呈现在他们的眼前。
他们在望者纭,贾斯汀,说话呀。
他清了清嗓子。“这门课将教给大家分析艺术作品、判断历史价值的方法,使你们具备对艺术品的创作背景的领悟力,同时也赋予你对异国文化和审美的更为敏锐的洞察力。这门课涉猎面很宽,包括从古希腊到现代的绘画史、雕塑史以及建筑史,爱尔兰早期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欧洲哥特式大教堂,乔治亚时代的建筑辉煌以及20世纪的艺术造诣。”
他停了下来,教室里一片沉寂。
得知未来四年等待他们的是些什么之后,他们是不是满心悔恨?还是如他一样兴奋得心跳加速?尽管许多年过去了,但他对那些建筑、画作和雕塑的热情一如当年。课堂上,他常常兴奋得难以呼吸,他得放慢速度,不要一下子和盘托出。尽管他渴望他们了解一切,现在!
他再一次注视着他们的脸庞,突然间有了感应。
你得抓住他们了!他们听到你所说的每一个字,并期待下面的话。你成功了,他们在你手心里了!
有人放了个屁,全场哄堂大笑。
他叹了口气,他的幻梦破灭了,他换成无精打采的声音继续讲课。“我叫贾斯汀·黑奇考克,在我作为客座讲师讲授的课时中,你们将学习欧洲画派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及法国印象派。这包括对画作的分析、对肖像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从福音书到现代时期的艺术家所采用的各种艺术手法的辨析。课程还将包括欧洲建筑介绍,从希腊神庙到现代建筑,等等。请两位同学帮我发一下讲义。”
所以这又是一年了。他现在不在芝加哥自己家里,他已经追随着前妻和女儿来到伦敦居住,往返飞行于伦敦和都柏林之间讲课。国家也许不同,但是课都是一样的。第一个星期,糊里糊涂。又一群人对他的激情显示出外行的费解,对了解伟大而美妙的领域的可能性——不对,不是可能,而是必然,故意视而不见。
兄弟,你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从现在开始,他们回到家能记住的只有那个屁了。
……
展开
——《爱尔兰时报》
艾亨成功的关键在于她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并且在故事中穿插了很多欢笑、眼泪和一点点魔幻。
——《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