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晚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77612
  • 作      者:
    (日)林芙美子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林芙美子,日本小说家、诗人,出生于明治三十六年(1903),病殁于昭和二十六年(1951)。幼时父母离异,生活颠沛流离,做过女佣、店员,饱尝人间艰辛。她不甘沦落,一面努力挣钱维持生计,一面坚持自己的文学喜好与创作。《放浪记》(1930)是其长篇小说处女作,其他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风琴与鱼町》(1931)、《清贫书》(1931)、《牡蛎》(1935)、《晚菊》(1949)和长篇小说《浮云》(1949—1950)等。    
    林芙美子被誉为“日本的萧红”,其作品着重描绘底层民众的艰辛生活以及女性的挣扎与奋斗,后来也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郁达夫、谢冰莹、林海音、桐野夏生均对之均推崇备至,川端康成则评价“能如此感叹女人悲哀的人非常罕见”。她更是电影大师成濑巳喜男最钟情的女作家,在1951年至1962年间,成濑先后六度将其作品改编搬上银幕,分别为《饭》、《闪电》(《稻妻》)、《妻》、《晚菊》、《浮云》和《放浪记》。    
    译者简介:刘小俊,1986年赴日留学,2005年获博士(日本文学)学位。现任日本京都女子大学文学部教授,从事教学和日本文学及中日比较文学研究工作。著有《才媛如花————日本京都女子大学》、学术专著《古典和歌における鐘の研究————日中比較文化的考察》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晚菊》收录了十余篇林芙美子不同时期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这些作品质朴真实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疾苦。其中《风琴与鱼町》以少女的视角,描写了一家人走街串巷、以卖药为生的艰难生活。《牡蛎》的主角为谋生从四国的高知跑到东京,辛勤劳作,却被现实所逼,精神分裂。《杜鹃》中女性追求金钱与幸福的坎坷命运,《晚菊》中年老色衰的旧日艺妓的心理活动,都引人唏嘘。《河虾虎》则通过一位因战争与丈夫分离四年的女人令人同情的遭遇,从侧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而在《作家手记》中,作者大声疾呼“我们不能忘记这场战争”,表现了鲜明的反战思想。
展开
精彩书评
    写作是一种献身,没有报酬。西洋的诗人矫揉造作,崇奉虚构。而我却想撇开这种矫饰,饿了就写作饿了,恋慕就写作恋慕。这种诚实的写作不能成立吗?
    ——林芙美子
    “馥郁”和“荒凉”是林芙美子常用的两个词。这两个词一定时常在她心中对立存在着……然而林芙美子以充满生命力的天性,抱着激烈的感情爱着人的营生。
    ——川端康成
展开
精彩书摘
    母亲把我身上的行李解下来。那个紫色的包袱皮里包着小人书、水彩颜料、线装书本之类的东西。
    “光听见你爸在拉手风琴,不知道有没有生意。你去看看!”我跑到栈桥上,往坡上的镇子走去。大概是因为镇子狭小,连狗都显得很大。小镇的屋顶上都搭着天棚,满街都是头上插着樱花簪子的女孩儿。
    “哎!这是头一次来到贵地,本商会绝不做那种拿着头油当蟾蜍膏①卖的骗人买卖。哎!诚惶诚恐,还得告诉大家,本商会荣耀地拥有皇族客户。本商会的药品可不是哪儿都能买得到的……”在密密麻麻的人群里,父亲的声音听上去声嘶力竭。一个渔妇买了一包“降胎毒”②,一个头上插着樱花簪子的女孩子买了一盒装在贝壳里的眼药,还有个脚夫买了一盒“跌打膏”。父亲像变戏法似的,从被手摸得油光发亮的黑包里拿出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药,在围成一圈的人们面前晃来晃去,向他们炫耀着手中的商品。手风琴被扔在了木材堆上。一群孩子觉得很新奇,在琴键上摁来摁去。手风琴被弄得晃晃悠悠,还不时突然地呜呜叫几声。琴声让孩子们像炸了锅的豆子,笑作一团。听到被侵占的琴声,我受不了了,从人群里钻了过去。“哎!治疗子官、妇女头脑发晕,再没有比这‘一二一’的药更管用的啦!”
    我拨拉开围在木材堆上的孩子们,夺过手风琴,背在肩上。
    “你们干什么?!这是我家的……”
    那帮孩子见我留着短发,活像个男孩子,就起哄起来:
    “噢,披头散发,披头散发,假小子!”
    父亲正了正破旧的军帽,回过头来对我说:
    “别在这儿捣乱,快回去找你妈去。听见没!”
    父亲的眼神里流露出一种悲伤。
    那群孩子还像苍蝇一样围着手风琴,不停地摁着白色的琴键。我像跑马圈地似的在木材堆上跑,学着不知道在那儿看过的耍杂技的女孩子的动作揉腰。
    “腰带开了。”
    一个肩上扛着高跷的男孩儿指着我说。
    “真的?”
    我把松了的腰带在肚子上打了个结,把和服下摆往双腿间一塞,噌地把打好的结转到背后。
    那个男孩子笑了。
    一座座白色肥料仓库前面有个广场,广场上堆满了像针一样闪闪发亮的鱼干。
    广场边上有很多卖面条的小摊儿,一些干体力活儿的人站在那里,哧溜哧溜地吃着面条。
    小摊儿玻璃罩里的脆饼和天妇罗看上去香喷喷的。我靠在玻璃罩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里面的东西。玻璃罩上腾起了一层薄雾。
    “这是谁家的孩子?快走开!”
    一个敞胸露怀、正给孩子擤鼻涕的女人对我训斥道。
展开
目录
风琴与鱼町
清贫记
阁楼上的椅子
牡蛎
杜鹃
一个女人
门前杂记
幸福的彼岸
作家手记
河虾虎
沦落
晚菊
附录:两个随笔
文学自传
恋爱的微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