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茶味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363572
  • 作      者:
    蔡志评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蔡志评,1936年6月6日(农历)出生。1945年“8·15”日寇投降,东北光复,全家投身革命,在解放战争中跟随革命队伍转战东北各地。1956年毕业于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干部子弟学校——辽宁实验中学(原东北实验学校),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1961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直至退休,从事编辑工作三十多年。其中在文艺部工作二十二年。1983年被调至青年部,曾参加过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为边疆儿女挂奖章”、欢迎“日本三千青年友好访华”等大型活动的系列宣传报道工作。198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进行业务职称评定时,即被聘任为“主任编辑”(副高)。1986年参与并主要负责筹建、创办《残疾人之友》专题节目。作为主编之一编辑出版了《残荷有藕》、《在五星红旗下》等书。1987年后,在历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节目评选中都有节目获一、二等奖;并多次获得全国民政系统“孺子牛”好新闻和《全国残疾人好新闻奖》一、二等奖。1988年作为随团记者赴韩国进行“第24届伤残人奥运会”采访、报道工作。1990年作为代表出席康复国际(北京)会议,并在会上作专题发言。1991年《残疾人之友》节目组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集体”。本人应邀出席了“全国助残先进集体、个人暨‘自强。模范’表彰大会”,受到表彰。
展开
内容介绍
    《茶味人生》是蔡志评女士的文集。
    《茶味人生》收录了《“批判典型”——曲艺瑰宝保存记》、《“忙人的孩子早当家”》、《“军阀统治”》、《“郭爷爷”和“郭奶奶”》、《“满天红,红满天”》、《“连降三级”》、《邂逅红线女——广州纪行》、《“狗都烦三年”》、《天红的“傻哒劲儿”》、《“还公家的钱”》、《不是神童》、《“回念我童年,搔首笑顽皮”》、《“我十四岁半”》、《男儿当自强》、《“嗟我怀人生白发”》、《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北大,北大》、《天红的“主见”》等文章。
展开
精彩书摘
    1959年暑假前夕,我中学时代最要好的女友、邓小平夫人卓琳的外甥女刘京华盛情邀请我到北京一游。大学念了整整三年,我也正想出去走走看看。本来她信中讲好了是要住在她们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宿舍里的,两个几年不见的好朋友要痛痛快快玩它一个暑假!谁想到等我应邀来到北京时,她竟然刚刚交上一个男朋友(两人都住在中南海),除了说声“对不起”对我深表歉意外,她是再也无力为我提供住宿条件,更不用说陪我游玩了。真令人错愕不已,.大失所望!但这样的变故本在情理之中,我应该理解,也能够理解。然而,在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并衷心表示庆贺后,接下来该怎么办,对我却成了一个大难题。我已然来到北京,不能没有落脚之处。否则一个姑娘家怎么生存啊?万般无奈之下,我找到了在北京的唯一亲戚喻经义。他倒是很热情,马上把我接到他工作单位的干部宿舍,把他的房间让给我住了,自己去和别人挤。
    在北京,没有了玩伴,我只能自己整天四处逛荡。北京的景点真多,也真美,对于初来乍到的我来说,处处都可谓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令人流连忘返。
    星期天,喻经义会主动陪我参观游览。仗着他在警卫师工作,人头熟,他领我把当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建成的北京十大著名建筑细看了好几处,其中也包括了我后来在那里工作毕生的广播大厦,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厅里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其中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节目,是广播合唱团演出的由聂中明指挥的无伴奏合唱。
    一天下午,我较早地回到了喻经义的驻地,晚饭就由他陪着去他们的食堂一起吃。路上偶然遇到了他们师的一位领导,他主动介绍说我是他的亲戚,没想到那位首长竟然话里有话地高声说:“好啊,好啊,你们这是亲上加亲哪!”我的天哪,这话是哪儿跟哪儿啊,乱点鸳鸯谱,差点没把我的鼻子给气歪了!更让我气愤的是,喻经义这位仁兄竟然默认着不立马作出解释,这不是存心要我难堪吗?!当时我心里这叫一个气呀。但后来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事还真不可掉以轻心。看样子,作为“大龄青年”的他,婚姻问题的确已是很多人关心的事儿了,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别人的敏感。我如果再住下去,搞不好会让别人产生错觉,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想到这儿,我毫不犹豫地下决心立刻走人。第二天晚上便登上了返程的列车。
    此后,我们往来的书信更少了,而且多数都是些不成不淡的格式语言。
    1960年,他受命参加西藏平叛,一去十个月,对此我全然不知。他后来说曾给我写过好几封信,包括进藏期间,可是我一封也没收到过。倒也乐得不用为如何复信伤脑筋了。
    这年冬天他从平叛前线归乡探亲。令人难过的是,他的老父亲已经在他进藏期间病故了。此时他的母亲住在长春我二哥家中,他便只能到我就读的吉林大学(原东北人民大学)所在地的长春来探亲了。
    一天中午我上街办事,回到宿舍的时候看见一位身着棉军装的人坐在我的床上,仔细一看才认出是喻经义。只见他红红的脸庞好像关公一样,据说那是被高原紫外线长期照射的结果,只有眉宇至发际问尚可看见些许白皙的皮肤。看见我推门进来,他赶忙站起来,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并把去参加平叛一事告诉了我。后来他又几次来看我,显然是因为见到了我不冷不热的态度,使他心中大为不快,因此他没等探亲假期届满便提前返京了。
    寒假期间,姐姐和我聊天,说到我大学即将毕业,想知道我对恋爱婚姻问题有什么考虑,并提到喻经义,说他这个人还不错,是可以考虑的结婚对象。我便把我的想法一股脑告诉了她:作为朋友这个人应当说是很不错的,咱们从小就认识,又是至亲,知根知底,人长得虽然个头矮一些,但五官还算端正大方,而且为人诚实本分,不是那种浮华之人。但是要作为爱人,我觉得他缺少的东西太多了,太成熟,不浪漫,整个一个傻大兵!不料,我们这次闲聊,竟被姐姐原原本本地传达给了喻经义。听到我的态度,他如获至宝,似乎掌握了我的情感底线,知道我对他虽说不上喜欢,但也并不十分讨厌,更没有坚决排斥他。于是他展开了对我的“大举进攻”,书信一封接一封,至使处于犹豫动摇中的我开始认真考虑起来,并在交往中渐渐增进了情感。到了1961年“五一”期间,我们都回到沈阳,经过再三权衡,我终于和他正式把恋爱关系确定了下来,还签写了结婚报告。记得当时我大哥蔡天心对我的决定并不看好,虽然他只是很含蓄地说了一句:“这一文一武的……”我却能够感受到他的微词。“文”指的自然是我这个大学生,“武”则是对喻经义这个当兵的不太满意。哥哥虽然意犹未尽,欲言又止,可他的态度我还是明白的,意思就是担心,日后我有可能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其实大哥对喻经义并不熟悉,更不了解,此前仅有的一次接触还给他留下了不甚愉决的印象。那是50年代,他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代表大会,在二哥那里见过喻经义。回来之后他曾对我们说起过:“喻经义见了我竟然规规矩矩地敬了个军礼,还叫了句‘天心同志’,简直莫名其妙!你是我弟弟的小舅子,明明是亲戚,本该叫一声‘大姐夫’。,却叫我‘同志’,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就我的结婚事宜,大哥虽然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忧虑,但对妹妹的选择还是尊重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对这个热心、干练的妹夫是非常非常满意的,几乎是逢人说项)。这样,在大学毕业分配时,由于吉林大学当时是全国14所重点大学之一,属于全国分配,当年我们中文系又有十几个进京的名额,我就被分配到中央广播事业局了,具体地说,是分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了。
    当年9月初,我随同进京度假的大哥、大嫂一起来到北京,住在东城区东总布胡同中国作家协会的招待所里。
    20世纪6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哪个不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谁不希望在事业上建功立业,谁不想尽快在工作中一展风采!所以我毕业前就下定决心要先工作一段时间,取得一定成绩以后再结婚。当然,不可否认,此时我内心深处还夹杂着一点点私念,那就是我这辈子还从未谈过恋爱,不要说轰轰烈烈的恋爱了,就是平平淡淡的、真真正正的恋爱,我也从未谈过。所以希望结婚前能有一段时间来感受一下爱情的甜蜜或苦涩,也弥补一下我和喻经义实际上并未真正谈过恋爱的缺憾。我的想法得到了哥嫂的支持,他们为此还给我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忠告。这下可急坏了前来谈婚论嫁的喻经义。
    ……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茶味人生
引子——我的茶味人生
郭小川的“诡计”——我是怎样结婚的
初为人母记
《小说连续广播》生涯断片—,一从濮存昕的回忆说起
不速之客的降临——我为什么不想和刘淑芳说话
斥“巨资”买童车
一个“不成熟的设想”——我进入了曲艺组
“批判典型”——曲艺瑰宝保存记
“忙人的孩子早当家”
“军阀统治”
“郭爷爷”和“郭奶奶”
“满天红,红满天”
“连降三级”
邂逅红线女——广州纪行
“狗都烦三年”
天红的“傻哒劲儿”
“还公家的钱”
不是神童
“回念我童年,搔首笑顽皮”
“我十四岁半”
男儿当自强
“嗟我怀人生白发”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北大,北大
木末芙蓉花——《残疾人之友》节目
天红的“主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广播工作回眸
再次送审《创业史》
访作家李英儒
访作家马识途
从应丰的“孤独”谈起
为人民群众高唱赞歌——评中篇小说《挂红灯》
录音访问记:小小车铺送春风
《残疾人生活》节目开播一年(《残荷有藕》代序)
第八届伤残人奥运会侧记
“踏遍青山人未老”——“1988年残奥会”采访杂感
录音访问:为有一个光明的、鼓舞人心的未来努力——访盲人夏荣强
录音报道《啊!我爱,爱我》
爱的赞歌——写在录音报道《啊!我爱,爱我》获奖之后
《在五星红旗下》前言
倡导“金钥匙盲童教育计划”的徐白仑
录音访问:一生追求终不悔——访“中国盲童之父”黄乃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