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采采乡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196198
  • 作      者:
    林依标著
  • 出 版 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水寺烟深隐画檐,钟鱼不响雨廉纤。野僧飞锡疑无路,只向云中认塔尖。
展开
作者简介
    林依标,福州人。曾为解放军炮兵,后转业从事国士资源管理工作。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经管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士地政策与制度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发表士地法律与土地经济论文若干篇,出版两本专著。在新浪网开设土地管理专题博客。
展开
内容介绍
    《采采乡音》勾画出他童年时代在乡村的真诚淳朴的内心世界和勇敢机智、聪明活泼的童年生活。我一口气读完《采采乡音》的初稿,一颗无忧无虑、无拘无畏、一尘不染、返璞归真的纯洁童心活跃在眼前。我十分高兴,这是我国传统道德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天人合一”的最生动的写照,也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深刻揭示。林依标博士是长期从事研究土地问题的专家,现任福建省政府副秘书长,在日理万机的同时,还能忙里偷闲,写出这些生动活泼、奇妙有趣、深刻地领会人生、确切地体会自然、思想境界高、观察问题细致入微的佳作,真是十分难得。
展开
精彩书摘
    “听壁角”是其一。我家隔壁是个饼厂,乡镇供销社的属下厂,供应全乡所有供销社的饼。十几位师傅白天劳作,晚上就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评古论今。现在想来,对社会最初的懵懂理解,“听壁角”恐是因素之一。依稀记得的,如:“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替儿孙做牛马”,指出每代人各自的任务和责任;“可以五子登科,不能五代登科”“富不过三代”说明对子女教育的重要。也有很多形象的俚语,如:说某事与自己无关是“一把米摔墙,没一粒黏上”;说对坏人无奈是“坏牛坏马拉去杀,坏人拿他没办法”;说金钱万能、做人唯利是图是“腹蛋、秤、梳,钱做人(方言)”,用普通话来说就是“不论亲疏,钱做人”;说气候,如“秋风夜,一夜凉一夜”,指秋分后将一夜比一夜冷。
    中国南方的农村,过去都有表演社戏的风俗。“社”是指土地神或土地庙,社戏是指在一定场所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比较通俗的乡村戏剧形式。我的家乡是闽剧发源地,戏园就在家边上,锣鼓一响就能听见。但在戏园里演的,已经不叫社戏而是比较正规的剧文了。差不多月月有戏演,好的剧团有福州闽剧一团、二团,福州红旗剧团等。
    传统戏剧,开演前必是锣鼓三通。每当锣鼓一响,心里就急得像“猫抓”,但小时候家里没钱,不能买票看戏。戏票分为特等、一等、二等和站票。 
    ……
展开
目录
童年是首无主题的乐章
童年的村野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我对四李的记忆留在童年:春天在老屋天井的小雨中嬉戏,夏天在闽江里畅游,秋天去后山的果树上偷摘水果,冬天光昔脚丫踩在泥泞的小路上。童年是生命花园里最初、最美丽的花儿,永难忘却。
夏是那一段段精致的华彩
暑假是孩童时候最开·心的日子,后山的水果诱惑着我们的眼睛,池塘的鱼虾勾动着我们的口水。呵呵,那片碧绿的池塘,是我们的王国,是快乐源泉暑假的日子过得舒服而惬意,每一天都充满了乐趣。
夏之鱼
外婆家附近有两口池塘,靠山的那口有100多亩,小的一口与外婆家后门仅隔20米左右,约有30亩,两口池塘都是汇妙峰山、蓖梳山的水而成,妙峰山高约300米,山上古木苍郁,深谷流涧,朝则云雾缭绕,晚则松涛声声。
夏之果
建新素有水果鱼米之乡的关誉每年初夏,即开始采摘水果。我们大饱口福的时候便也来了,黄皮果、桃子、杨梅、荔枝、龙眼、香蕉、李子、柚子、橄榄、甘蔗、橘子等,最有意思的是摘水果的经历。
夏之泳
沙滩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堂。、沙滩近水的部分,由于水的渗透变得非常密实,我们两两相对四向挖地洞,引水入洞沙滩又是放风筝的绝佳处旁边的芦苇丛则成为我们捉迷藏的地方。
夏之夜
故乡的夏夜,是一幅幅生动的立体画,自然而多彩,静谧而喧嚣,凝固而流动。夜幕降临,微风也一改午时的燠热,露出了柔情,带着丝丝凉意,抚摸着从闽江游泳回来的孩子身上的水珠、
春之声
春天的声音,是生命的声音,蜻蜓立在枝头,远处的围堤上一排排龙眼树一动不动地站在那,树上知了声声……一年四季,我光脚走在池塘边的小路上,感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快乐,以及小小的苦涩。
秋之章
对乡野的孩子来说,捅马蜂窝大多会引火烧身,虽然精彩乃至惊险,但结果往往是落荒而逃,很狼狈、所以看到一些文章写童年时与马蜂“较劲”的过程,也往往如出一辙。
春之芽
——春天的“种”“养”
一切生命对春天的感知都异常敏锐。民谚有“二月二龙抬头”,意指大地苏醒,万物萌动,喧闹的春天就此开始,“二月二,种子都下地”,生命就此萌动、勃发,毛茸茸的叶芽破土而出,鹪鹩在枝头肆无忌惮地歌唱……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